彭一皓

谈数学,无用之用

前两年,王长青完成课题后,有一段相对空余得以放松的时间,于是他开始打乒乓。练习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本陪练的朋友渐渐打不过王长青了,再接着,王长青代表学校参加乒乓球比赛拿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其实,在此之前,王长青几乎没怎么打过乒乓球。学篮球的经历也是如此,从入门到进阶,王长青总是进步得比别人都快。

王长青把进步显着的原因归结于数学思维,“别人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发球?”“我刚刚为什么那样接球?”“打这个球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善于透过现象表面看清内在逻辑,是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是什么、为什么。

作为教了三十年数学的老师,王长青对数学这一学科有着相当两极的评价。一方面,王长青认为数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所体现的对事物内在逻辑进行追寻的本质能有效优化人的思维方式。然而,另一方面,王长青却又认为数学是最无用的学科,“学数学花了那么多时间,练习了那么多题,但如果不是将来专门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几乎对人的发展没什么用。如果只是为了生活,其实小学数学就够了。”

评价如此两极,是王长青对当前不少数学教育颇为失望的结果。在王长青看来,数学学科有其特殊性:其他学科,知识本身就是智慧,比如学了地理,可以直接帮助人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环境问题;学了语文,直接有助于人的交流、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数学不一样,数学直接应用的价值较小,它的作用是相对隐性的思维层面。

令王长青失望的是,在各种焦虑的氛围影响下,许多人更倾向于让学生通过刷题来迅速提高分数,但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却是有害无益。王长青从不通过分数评判一个学生数学的好坏,他说,即使一个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问起学生的思考过程对方却讲不清楚时,这样的高分就是毫无意义的。

在数学教学上,王长青一贯有他的执着。相较知识性教学,他更愿意教学生系统的思想方法,“老师的意义在于思想方法的引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系统。没有足够深厚的学科背景,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整个知识系统有所认识,这些就需要老师来教。凡是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可以获得的知识,都应该交给他们自己来学。”

王长青曾经主持过一项北京市规划办的课题——健康主动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这项课题下,王长青做过多轮探索,他将学生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看作一个整体,打通三年的教学。第一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第二阶段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第三阶段,便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通过多元的手段获取知识。

在王长青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当学生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与速度逐渐达到目标。这项课题的理论依据,王长青参考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的原因,而是学习长期失误积累的结果。而造成失误积累的原因,也不是智力的原因,而是学生的学习速度。如果学校能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发展的速度,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王长青的课题实践取得了成功,那一届他从初一完整带到初三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探索下,升学率是其他班的多倍,其中有四位同学,在高考时升入清华北大。但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说不慌,也是不可能的。前期,学生们分数比其他班低的时候,面对质疑,王长青努力稳住军心,凭借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他相信,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质,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后,进步是早晚的事,分数提高也是早晚的事。只是,早晚有多晚,需要尊重每个人的速度,有的人快,有的人慢,但一定都会达到目标。

王长青认为自己是最标准的范例:中考那年,王长青数学考了50分,年级倒数前10。高中三年,他逐渐从倒数前列变为正数前列。学习方法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王长青说,这是他的“速度”在起作用。高中毕业时,王长青也还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人。但毕业三十多年间,王长青一有机会就不断地学,不论是工作还是寒暑假,这种坚持从未中断。渐渐地,王长青发现,原本有些比他优秀的人,渐渐被他超越了,“我并不聪明,天资也不好,但我相信,只要方法是对的,坚持学,总归能达到目标。即使速度慢,也没关系。所以,不要单凭一个阶段学生分数的得失来衡量他们。”

采访中,王长青有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每一个学科都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帮助人一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王长青的娓娓讲述让人更坚定地相信:素质教育的探索从不意味着和分数的对立,只是评判一个人的时间应该放得更长远。

谈带班,育人重于教学

王长青当了多少年数学老师,也就当了多少年班主任。在他心目中,班主任的身份排第一,数学老师的身份排第二。更准确地说,王长青认为,在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范畴中,育人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教学。

在王长青看来,初中三年是学生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三年。这三年,是正值十二三岁的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刚刚有所萌芽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三观的正确树立与引导,将对学生的一生发挥巨大的影响。同样地,他也认为这是孩子们可以尽情“犯错”且“犯错成本较低”的三年。

作为班主任,王长青喜欢把所有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都交给他们自己去做,而责任也都让孩子们学着自己承担。

一次,王长青班上某位学生做值日负责修建学校的绿篱。因为这位学生在修剪完以后,没有按要求将掉落在地上的枝叶清扫走,负责卫生检查的人发现后,一生气,给王长青班上扣掉了20分。

得知此事,王长青毫不动怒,甚至有些暗喜,因为教育的契机又来了。王长青组织了一场班会,邀请大家集体讨论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一番商量,班里选了几位同学做代表,先找负责人承认错误,反省自己工作的不到位,接着提出希望负责人酌情减少扣分的恳求和建议。因为几位代表的态度极其诚恳,最后,负责人决定将扣20分改为扣2分。

整个过程中,王长青只是扮演着一个引导者和关注者的角色,并不具体地参与孩子们的决定与行为。他告诉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当所做的事情与他人要求不相符合时,沟通的重要性便会凸显,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将能帮助他们降低事情产生后所造成的损失,也更可能获得他人的谅解。

把孩子们的每一次犯错,都当作育人的契机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与品质,这是王长青眼中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无论是哪个学科的老师,首先都应该牢记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王长青常常告诉学生,做人要心胸开阔、有责任感,不要过于在乎眼前的一些得失。学校的卫生任务分派中,脏活、累活,王长青所带的班干得最多。学生们在王长青的引导下,也逐渐摆脱“做脏活、累活这些其他班不愿做的事情就是吃亏”的想法。王长青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所带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基本是受老师表扬最多的一群人。

“我为什么说比起教学,教师更应该注重育人呢?因为实践证明,一个拥有正确三观和优良品质的孩子,最终取得的成绩,往往都不错。”王长青笑着补充了在他眼中为何育人的重要性大于教学的原因。

谈成就,过往皆序章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及与之化矣。”对于在西南大学培养基地的学习,王长青给出了高度评价。在西南大学,王长青说他时时都在感受着导师们的专业魅力与人格魅力,“我们跟着导师学习如何做学问,甚至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单是近距离接触,我认为对人的成长都大有益处。”

受数学思维的影响,王长青又忍不住琢磨,“为什么导师们能在专业发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王长青边思考,边学习。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学习,还承担着将所学带回去辐射更多教师的义务。这是全国首批名师领航工程学员的责任和使命,“帮助他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过程”,这一使命,王长青远在入选全国首批名师领航工程前便开始了。

三年前,王长青成立了自己的区级工作室,对成员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第一期学员即将毕业,王长青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个学员被评为北京市市级学科带头人,三个学员被评为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九个学员被评为区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入选为首批全国名师领航工程的学员,在西南大学培养基地的指导下,王长青得以成立自己的国家级个人工作室,他准备在前期经验的积累上,尽早开启第二期学员的招募。

采访中,王长青谈起自己对工作室培养的具体措施:一是利用领航工程的平台,为学员引进专家讲座,帮助学员开阔视野,了解数学发展的国际前沿;二是对学员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包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上好一堂课”等维度的训练;三是带领学员进行课题研究,帮助老师通过个人特长确定数学领域相关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推动老师专业成长。

谈到未来,王长青眼中光芒闪现。“凡此过往,皆为序章。”王长青说,他将入选名师领航工程的荣誉看作前半生成就的归零,而后面的挑战刚刚开始:带领更多的教育人一起奔跑。

本刊专访

本刊记者:您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呢?

王长青:我不赞成题海战术,但在思想方法的掌握上,毕竟考虑到学生会面临中考、高考,所以还是需要练题,但练题一定是练精不练多。尤其是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总共就那么几个,并不多。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在典型例题中逐渐唤醒数学思维和熟练调动数学思想方法就足够了。

关于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方面,我有一则十六字方针:观察特点,产生联想,创造条件,实现转化。“观察特点,产生联想”的意思是当拿到一道数学题时,首先要进行阅读理解,抓住描述关键词的特点来进行联想,将所有能想到的相关数学思想都在脑海里快速过一遍,确定所要运用的数学思想。“创造条件,实现转换”的意思是联想出的结果与实际想要的结果有差距时,就要在联想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一步一步到达理想状态。

这是数学思考中一次完整的思维过程,当学生长期坚持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后,就能逐渐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刊记者:您如何定义“好老师”?

王长青:我对好老师的定义有些特别。我认为,好老师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持续且深远的正面影响的人。比如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但当他未来遇见一个不那么好的老师时,能够因为之前和我的接触,仍然发展越来越好。这便是我眼中的好老师,我也一直用这个定义来要求自己。

成员声音

马骊向着学习型教师方向努力

每位教师都渴望成为名师。在2016年,我很幸运地成为“王长青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在这样一个有着名师指导、诸多专家点拨、优秀教师云集的团队中,我更加领略到了数学无穷的魅力。而我经过老师们的引领,更是不断地在成长、进步。

经过王长青老师三年来深入浅出的指导,我体会到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三年间,我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27次,认真观看了每一位专家教师的公开课,记录了厚厚的学习心得,并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在每一次的专家教师互动交流环节,我都积极与老师们一起探讨,补足我的短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渐渐地,我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教学方法得到改善,业务素质及业务修养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我的思维与认识都得到了转变之后,我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重点的满堂灌,而成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课堂。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感谢王长青老师、工作室的学友老师和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对初出茅庐的我的悉心指导!我也更要珍惜今后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向着学习型教师的方向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以学生为本,让课堂更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最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2020我们一起扬帆起航。

贺金莲教育研究要从教学小事开始

在王长青老师的数学名师工作室培训班的学习,对于我就像是及时雨,使我有了新的认识,要想上好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进行课改,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研究就从我们身边的教育教学的小事开始,细节决定成败,把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了,大事自然便有成效了。

工作室的活动丰富多彩,如:课堂展示、课题培训、外出观摩等,每次活动对于我来说,都是收获颇丰。例如张文娣老师的创新讲座“几何变换”,她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功,而且题型设计得非常好,利用变式教学,一题多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张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如痴如醉。这次讲座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图形世界那么广阔、那么有诗意,如果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他们呢?

在工作室的学习中,我明确了方向,开阔了视野,收获了许多许多。在培训班的学习将要结束了,但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反思,及时记录失败与成功之处,使自己的教学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也会将学到的新的教学理念带回我们的学校,教给我的同行,让教研活动在我校生根发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