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董向华

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实验小学始建于1985年,目前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1500余人,在职教师128人。学校确立了 “好习惯 好人生”的核心办学理念,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创新、单元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养成教育、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发展思路。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绿色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省市级荣誉称号十余项。

启迪智慧,传承文化——黑陶艺术花开校园

学校将传承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责任。垦利佛头黑陶被着名诗人臧克家赞为“齐鲁黑陶之花”,其生产的“佛头黑陶”作为黄河口制陶文化的唯一代表,以其造型古朴典雅、雕功精湛细腻、造型及图案大方而深受工艺品爱好者的喜爱,具有精巧、挺拔、朴实、仿古的特点,“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是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东营唯一的黑陶产地——垦利区胜坨镇佛头寺村,用黄河淤积红泥制作黑陶的工艺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胜坨镇实验小学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聘请了“佛头黑陶”传统艺人李洪杰师傅作为指导老师,传授黑陶的制作工艺。在佛头黑陶传承艺人的带领指引下,学校开发了黑陶课程,编入三、四年级课程表。现在,黑陶中心有拉坯、抛光、雕刻等教室4间,面积240平方米;拉坯机、和泥机等机器50余台,黑陶烧制窑一座;专职教师2人。

为了让黑陶文化在胜坨镇实验小学扎根,形成有序发展,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润智课程中吸收一、二年级有意向学习黑陶的学生,为他们开设泥塑课。在学生的小手达到一定的灵活程度后,学校将黑陶纳入三、四年级的课程表,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黑陶文化,学习初步的制陶艺术。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了解黑陶文化的渊源,了解其灿烂的历史,增加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同时认识制陶的工具和基本手法与工序。学会操作拉坯机,利用拉坯机制作出基础的模型。经过一两年系统的学习后,学校在四、五年级学生中挑选对黑陶有一定的研究和爱好的学生,参加校本课程——黑陶艺术课的学习。这里是爱好黑陶艺术的孩子的天堂,他们运用平时学到的基础工艺,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全面学习黑陶艺术,对黑陶的抛光和镂空等技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经过练习,孩子们有的作品竟然与老师的作品难以区分。

学校每学期筹备一场才艺大赛,展示学生一学期辛苦的劳动成果——作品、手艺,并邀请家长一起来参加孩子们的劳动成果的盛宴,欣赏孩子们用双手创造的作品,分享他们的成功,感受他们的快乐。

管理到位,科学评价——劳动教育润泽童年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实施,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胜坨镇实验小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学校中层会议、德育专题会,讨论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的主线,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思想教育三个维度,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引领学生内化劳动知识,重视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开设了陶艺、手工、烹饪、缝纫、编织、木工、金工等润智课程,并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班级量化管理等。制定了《润智课程评价办法》,将润智课程开展情况记入教师考核和综合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记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以此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

充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要保证劳动课的正常开展,充实配备师资力量是关键,学校想方设法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劳动课教师队伍。现同时加强对劳动课教学的研究,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开展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劳动课教学不流于形式,不被其他学科所占用,真正落到实处。

注意家校配合,共育合格人才。上好劳动课,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光靠学校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合作和支持。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改变家长只看孩子的分数、忽视对孩子全面素质培养的偏见。家校携手,督促学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主动做,集体的事学着做的好习惯。

寓劳动课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新颖多样最能吸引学生,丰富多彩极易打动学生的心灵,上好劳动课,单凭课堂上的说教是不够的,只有采取熔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炉的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校结合创建文明卫生城,组织学生到水上公园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捡垃圾活动,帮助店铺修改错别字,创意改变生活的小制作等。这样将劳动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拓宽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了多元化的成长舞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胜坨镇实验小学多渠道宣传,形成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寓劳动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科学有效的评价,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内花开满园,让劳动的智慧润泽学生的童年,点亮学生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