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玲

“双减”政策的出台,吹响了为学生减负的号角,让教育回归本真。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优化课堂教学,学生课下才有时间腾出双手读书、实践和锻炼。

一、潜心研究教材,认真做好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备好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某一篇课文,而是要对整册书、每个单元、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要将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单元整体教学。围绕单元主题设定目标,再为达成目标制定相应的各个教学环节。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为减负提供保障。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最关键的一环。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听,听进去,学得会。

(一)巧妙设计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能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好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法、抒情描摹法、悬问设置法、游戏导入法等等。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导入。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诸葛亮的鹅毛扇,继而引出诸葛亮这个人物。让学生对三国故事感兴趣,对诸葛亮的故事更是佩服,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此时,教师再进行课文内容和知识的教学,学生就会怀着好奇感迅速地走进文本,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里获得情感和知识上的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巧妙设计问题

在课堂上要做到“精”,提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提的问题要精巧、科学。科学合理地提问,能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动物们是怎样住进鸟窝的?”“我变成的这棵树有哪些奇特的地方?”这些问题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与讨论,从而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让学生成为主角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可将举手回答改为小组讨论,再选择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代表应经常更换,不应一成不变。教师与学生之间默契地配合,心相融,情愈浓,这才是有温度的教育,更是提升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和谐课堂的创建

要想让学生投入课堂,就得让他们喜欢课堂。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好了,学生就会思维活跃、反应灵活,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热烈而活跃的场面。这种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不能再是师道尊严、标榜权威,而是要巧用谋略,学会微笑。教师的一个微笑,会使紧张的学生变得轻松,会使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敢于表达,甚至会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以鼓励,更能给成功的学生以自信。就课堂评价用语而言,教师应以鼓励为原则,少一些批判和否定,多一些鼓励和赞成。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就会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精彩课堂的构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果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多彩课堂。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春天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先感受春天的景色,然后再分小组交流:你印象里的春天都有什么样的景色?我们在春天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精心设计作业,实现减负提质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课下。可以将作业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提前搜集与学习课文相关的知识,如人物故事、文章的写作背景、历史背景等,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和链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点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摸查,做到及时反馈,及时修改与订正,夯实基础;课后,教师可以用活教材,以具体的学习主题为中心,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在乐趣中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课前知识的准备、课中教学的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