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刚

城川镇马鞍桥村出了个羔羊育肥状元,各叫高树怀。从2005年算起,在羔羊育肥上净赚了30多万元。他家饲养80只母畜,年出栏200只羔羊,可实现利润8万多元。高树怀说:“这条发财路,是禁牧禁出来的。”

这话不假,“十五”末,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马鞍桥村列人全年禁牧区。这一禁,逼出个马鞍桥养殖模式,开了一条增收路。

城川镇是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交会地,马鞍桥村与宁夏首府银川的盐池县毗邻,羔羊市场广阔。早在2002年,马鞍桥人就开始零零星星地育肥羔羊,销往宁夏。2003年,马鞍桥实施草原禁牧,全村推行舍饲圈养。羊是圈起来了,但养殖观念和饲养方法还是旧的,养的依然是本地传统羊种。

村长白能堂决定走出去看看,观观市场的风向。这一看,看出了名堂,发现宁夏滩羊羔子卖价高,很有市场。2005年,考察回来后,白能堂瞄准羊羔肉市场,着手羔羊育肥,第一个在村里做开杂交羊品种改良试验。他以多胎多子的小尾寒羊为母本,和肉质鲜嫩的宁夏滩羊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多胎多子、个头大、育肥快、出栏早的良种杂交羊。

近几年,马鞍桥村家家搞起了羔羊育吧,年出栏羔羊保持在200只上下。这样,经济作物的收入,正好弥补了种植玉米的开支;玉米作为养羊饲料,不用另花钱买;羔羊出栏的市场收益,就成了纯收入;而且种地全部使用养羊积下的农家肥,形成了种养互补的良性循环。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种养互补,一年三季配种,两年三茬羔子,四季短期育肥出栏”的马鞍桥养殖模式。这个模式,让马鞍桥村实现了生态改善和村民增收的双赢。现在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

马鞍桥模式的创造、复制和发展,把羔羊育肥业越滚越大,城川百万只羔羊育肥基地建设,已经列为鄂前旗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发展项目,正在扎扎实实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