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设施栽培中的病虫害特征、植保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绿色防治技术,讨论了绿色植保技术在栽培中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 植保技术;运用分析;设施栽培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040-41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green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facility cultivation

ZHANG Ling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Xigu District   Lanzhou, Gansu   73006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sts and diseases in facility cultiva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lant protection operation and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green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cultivation.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alysis; protected cultivation

当前,我国设施栽培的农作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很多病虫害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每年产量减少,损失率高达20%至30%。这是大多数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专业的植保操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的认识日益提高,食物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蔬菜和水果作为日常食用的农作物,所以在各个环节生产中对于一些化学药物在蔬果表面的残留是否科学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在这方面的重点研究之一。通过在设施中栽培农作物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深入对植保技术的研究,这是能够解决很多食品问题的关键点。

1  设施栽培种常见的病虫害特征和问题

1.1  病虫害的部分特征

病虫害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危害作物时期较长。栽培作物一般都处于低温、高湿和光照低的特殊环境条件下,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低、遭受破坏后的自然修复能力弱,使得病虫害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会造成很大损失。栽培的设施内在条件不容易发生变化,使一些病虫害发生的时节明显提前露地栽培,影响期大大延长。一些害虫,例如温室粉虱等,能够继续在栽培设施中大量繁殖,世代生长,虫害已从一般栽培的季节性转变为了全年都会发生。

通过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变得越来越严重。一般来说在栽培设施中土壤的位置较为固定,这对于病虫害的累积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是病虫害过冬的极佳场所,而随着播种和栽培时间越长,大量的病虫害基数明显提升,出现病虫害的几率也不断加剧。

带有生理性的病虫害明显增加,主要归因于栽培环境较为特殊,容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生理性的病虫害的发生率比露天栽培要高得多。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药施用的理念偏落后。由于在设施中栽培的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很高,也较复杂。很多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了解不多,经常乱施肥、滥用药,甚至还会使用剧毒农药。

药物应用的技术较为落后。在我国采用的设施当中,还是有很多植保作业依旧是旋转传统老式的背式喷雾器。这款喷雾器在通过喷嘴对药物的雾化还是很小的,不仅喷洒稀疏,药物在各方面的覆盖也不够均匀,对于农作物的效果不高,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很大,这就直接会增加投入成本;并且这种药物应用的用水量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加强设施内各种作物的湿度,从而直接会引起霉烂或者是病虫害的出现,从而造成二次损失;工作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人员的安全性差,操作人员在携带设备进行操作时,设施内部较为封闭,容易造成工人中毒。

2  在设施栽培种的植保技术和措施

2.1  可以选择清洁措施

简单来说,设施指的就是一种封闭或者半封闭的,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系统。所以在选择清洁措施上就需要充分能够运用设施中的主要特征,使设施能够直接成为作物抵抗那些病虫害的一道有效屏障。如果我们能够从作物病虫害的出现源头和传播渠道防控,作为植保技术实施的第一步。

有效清洁植物播种前的病株。在栽种作物时,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消毒处理,确保培育时无带病植株。

采用清洁的水以及肥料对作物进行灌溉。不准擅自使用污水、废水和被化学污染的水灌溉;施用农家粪肥使其成熟,做到无病虫害。

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洗。可用l:50:100比例的福尔马林水溶液进行设备清理。要着重清洗进入设施内东西,例如设施墙上的骨架和农业机械等。此外,在夏季和高温季节,尽量将整个设施的骨架,墙壁和农业机械都可以暴露在太阳之下,利用自然的紫外线对设施等进行科学消毒。

2.2  栽培作物的绿色保护技术

针对于作物的绿色保护技术不仅是为了能够改善农作物的栽培种植,为利于设施中作物的生长,尽量减少给病虫害的生存创造相应的条件。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控制设施中病虫害的发生,然后再达到避免、减少或消灭病虫害的根本目的。

要尽量科学合理地在设施内轮番种植农作物。轮番种植农作物的基本就是打破病虫害的食物链,使作物不能感染到病虫害。轮作持续时间取决于没有食物时病虫害的承受力,通常需要2到5年的轮换时间。

尽量选择抗、耐病虫害的作物品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传统种植习惯和产品的消费方式。选择抗、耐病虫害的品种是控制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许多优良品种具有很高的抗耐性,可以抵抗病虫、低温和弱光等,非常适合于冬季和春季的种植,具有优质、高产等特征。

使用抗性嫁接进行植物嫁接。使用抗病性植株进行嫁接育苗,可以显着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可以有效预防土传病,例如蔬菜枯萎病、细菌性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等。同时,对霉菌和流行病也具有间接控制作用。例如砧木的根系对土壤环境没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嫁接改变作物的根须,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的耐寒性、耐热性、耐湿性、抗旱性和吸收肥料的能力,还可以大大提高产量。

2.3  用于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绿色植保技术

在设施的通风口和入口应使用防虫网技术,科学安装防虫网。通常,害虫很难进入防虫网,能够有效将农作物与害虫隔离。通过避免虫害与农作物的接触,从而切断了病毒的传播源,避免了昆虫传播的许多病毒性疾病。同时,防虫网的设置还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阻拦害虫、大雨、大风的侵蚀,还兼具了抵抗高温、光的特点,使用那些专门防虫的银网还能够对蚜虫等微小虫子有驱赶的作用。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虫网是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设施,这就能够直接减少了投入成本,比在露天中运用会更为简单与方便。以下的这些基本技术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采用:1)利用病虫害对于不同颜色的反应进行消灭。在整个设施当中可以选择悬挂一些黄色和蓝色粘性板,用于捕获或者杀死那些病害虫。 2)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向性吸引和杀死害虫,使用糖醋液可以诱捕并杀死虫害。3)运用益虫进行消灭并控制虫害,例如七星瓢虫等。

2.4  采用绿色药物和喷雾技术

针对一些突发性虫害疾病,采用绿色药物控制和喷雾技术作用到作物之中,这是消灭病虫害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相关规定。绿色食品和蔬菜一般时分为AA级和A级、AA级的绿色食品和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物农药、植物农药等则是允许的;A级绿色蔬菜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可以限量使用合成化学农药,农药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应用,这是预防和控制药物使用的关键。喷雾技术是一种绿色技术,使用高压静电发生器使药液带静电的技术,使用专业的喷雾器,该喷雾器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完全雾化药液。喷射时,带有静电的细雾能够充分覆盖并附着在作物上。这样能大大提高药液的效果,能够节省超过50%的农药。

3  绿色植保技术的综合应用

如果就是单纯的选择一种绿色植保技术,虽然是一定可以取得明显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我国传统植保在设施当中所栽培的作物之中的显着时间、使用范围和控制效果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差距,选择集成应用就可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3.1  一定要坚持对选择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几点原则

在正常的设施栽培中,植物保护技术在选择之中应该要依据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的这门技术能够充分运用整个设施之中的基础保护作用,可以依靠现有的设施来将外部的病虫害隔离开;第二,选择目标应尽可能广泛些,由于当前的防治对象比较具有针对性,这就是许多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很难得到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间接导致与绿色植物保护技术有关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第三是要易使用,不影响作物年产量的需求。

3.2  关于对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综合运用

要将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全面整合到设施中栽培的作物清洁技术、消毒技术、防虫网技术等必要的基础技术之中,以绿色农药防治和喷雾技术为补救措施和应急措施;还有另外的其他的辅助技术措施可以针对不同的作用对象,在考虑费用等因素下选择性的选择。

4  结束语

通过采取清洁技术,保持设施的清洁,能够有效减少病害虫的传播源,设施中使用消毒技术,以阻止土壤和空气疾病的传播。对于流行病和新出现的病虫害,应使用绿色药物控制和喷雾技术进行控制,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辅助技术。

参考文献:

[1] 阿依图荪·库瓦尼,买尼古丽·合力力.试析绿色植保技术的推     广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8):142. DOI:10.3969/j.                      issn.1003-1650.2017.08.136.

[2] 冯大宗.小麦生态有机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B,          2017,(10):57.

(编辑: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