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咏梅

摘 要:信息化发展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针对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向学科化、专业化、个性化转变是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了针对高校教学与科研信息需求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在增强学科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需要推进的一些措施,以期突破学科服务的瓶颈,更好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a)-0225-02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文献收藏与借阅,这种被动式服务,缺少与专业和学科的结合,无法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创新。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应重新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实现自身价值。高校图书馆应明确其服务对象是为了获取与本专业有关知识信息的广大师生,传统图书馆员只负责图书借阅管理,不能满足师生教学和教育科研新需求[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开始探索服务方式的改变,主动积极的嵌入科研和教学,促进专业融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作为重大的信息获取空间,在对这一庞大信息库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学科馆员制度被引进到图书馆,学科馆员作为任务的实现者,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意义非凡[2]。

1 个性化服务的基本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借助于网络技术,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信息筛选,将总结整理好的个人信息主动呈递给每一个用户,真正实现一对一服务,这是新时代对学科服务的新要求,也是个性化学科服务的基本内涵。

2 高校学科服务需求的多样性

高校学科服务的需求是多样化与复杂化的,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说,有教学需求、科研需求;从读者层面来说,有学习需求、就业需求、未来发展需求;从社会层面来说有地方发展需求、地方与高校合作需求等。众多的需求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如教师的教学需求和科研需求之间就有较大差异,作为教学需求的学科服务产品受众面广,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一般不涉及保密性,而针对科研需求的学科服务产品具有高、精、尖等特点,强调专业化、独有性、领先性、保密性等,其服务往往随着科研项目的结束而终止。满足这些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既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在信息自由获取时代的立足之本。

3 加强个性化学科服务的措施

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科服务的个性化,不同层次的科研团队、不同专业的师生对学科服务都有各自独特的要求,只有满足了个性需求的学科服务才具有真正价值。笔者认为做好个性化的学科服务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

3.1 高度重视学科馆员的团队建设

专业化的服务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普遍存在两大困难,一是团队难以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满足上述的诸多需求,往往一个团队要联系多个学院,导致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而一对一的服务又受学科馆员数量普遍不够的限制。二是人员的素质无法跟上学科个性化服务的需要,专业素养低,服务能力差,尤其是从老员工里成长的学科馆员存在理念落后、信息收集途径欠缺、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有些甚至受传统服务影响,存在很严重的惰性,从事学科服务也是等服务对象上门,不愿积极去联系学院和师生。

重视学科团队的建设是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的前提,在建设学科馆员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人才,确保团队人才结构符合需求;人才引进后要配套建立相关的提升计划与培养制度,注重后续成长;要打破传统的层级管理方式,下放权限,鼓励基层馆员多提意见和参与决策;对学科馆员可采取资格分级认证的方式,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科服务团队。

3.2 积极促进学科馆员与学院的密切联系

好的服务建立在充分了解与沟通的基础上,学科馆员的工作需变等为推,深入到学院中去,和老师同学交朋友,才能及时掌握师生诉求;要建立学科馆员与学院联系的长效机制,对学科馆员下学院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图书馆要积极牵线搭桥,开展推广活动,使学院的师生对学科服务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情感的沟通和长期的接触,建立起良好的服务关系,让老师有信息需求就能想到学科馆员。

3.3 努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

做好个性化学科服务关键在服务能力,它要求馆员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坚定的执行力、善于抓住服务切入点、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能力的提升除了日常的锻炼与积累外,图书馆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和充电的机会,邀请专业人士加入本专业的学科服务团队,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或将馆员派出参加各种专业讲座与会议,提高对专业领域的了解,也可以请学科服务专家传授检索工具或检索策略的技巧。同时,学科馆员一定要有授人以渔的能力,随时重视对用户的信息素养培养,让更多的用户学会检索工具和信息整理的方法。

3.4 强化激励机制的建立

物质激励与心理激励并重。对于学科服务的馆员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的馆员在待遇上要有所区别,学科服务是一项开拓性、主动性、个性化、增值性、深层次的创新知识服务,开展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本质上属于知识型馆员,有着不同于一般图书馆员的特性,具备关注学科前沿知识、自我价值实现欲望强烈、综合素质高、学习意识强、创新能力强、沟通合作能力强等特点[3],正因为如此,图书馆在定编定岗制度、人员培新制度、奖励制度等方面对学科馆员的岗位有所偏向。在物质激励不可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有效的精神激励能够缓解某些特定时期学科馆员的内心不平衡[4]。图书馆应该重视学科馆员的精神奖励,注重学科馆员的自我价值认定,通过目标激励、发展激励、信任激励、保障激励和评价激励来达到目的。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培训学习、更高的价值认同、更强的归属感、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等都会驱动学科馆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科服务。

3.5 完善学科服务平台,保障技术支撑

学科服务除了利用传统的分析工具和具有增值功能的各类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外,图书馆还应该积极在主页上为学科服务设专栏,推广学科服务,推送整合信息,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请专业团队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服务平台,进行校内外各种资源、应用与服务的充分整合,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促进学科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价值感,更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存在感。尽管目前学科馆员的服务建设存在瓶颈,有着很多制约因素,但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学科服务方向不会改变,只会不断的深化和细分,所以,学科馆员建设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恋恋.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绥化学院学报,2017(11):139-141.

[2] 王号辉.新形势下学科馆员的个性化服务探讨[J].工作指导,2017(10):73.

[3] 万文娟.心理契约视角下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0):97-101.

[4] 张英奎,张京,候丽媛.高校复合图书馆馆员激励问题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