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珍连 谢珍丽 罗 擎 黄锁义 *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广西 百色 533000;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广西 百色 533000;4.右江民族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5.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高校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百色 533000)

实验室安全是指实验室安全条件和状态处于容许水平, 可避免室内人员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伤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要求。高校实验室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学校综合能力评定的主要看校园建设、师资力量、管理水平与科研成果这几方面,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水平[2],将实验室安全与教育质量提高到相同高度,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建设国内一流高校必不可少的环节。 若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轻则使迟滞研究进程,无法开展科研实践,重则威胁人身安全,造成生命与财产等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近年来,媒体时有报到高校发生的较为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的除了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 还造成了人员伤亡,由此可看出我国部分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不足。

1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大多可归因为“人祸”[3]。在进入实验室前,很多学生未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与考核,达不到实验室准入标准,实验安全意识不高,对于实验室内的物品摆放、仪器使用、废料归置不甚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部分理论知识不牢固,动手能力不强,导致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由于安全教育的缺失,大多实验操作者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得不到处理,导致实验室损失更加严重。

1.2 教师队伍缺乏对实验安全的指导

高校的实验室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用于集中教学,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践型人才,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进行集中授课时, 因为是常规实验操作和上课时间有限,往往直奔主题,授课往往从实验内容直接开始,没有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实验之时放松了警惕;二是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实验室承担着大量课题组的项目研究任务,很多跟随导师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没有经过科学实验中心的安全培训,导师没有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全面的讲解,当导师离开实验室,学生独立进行研究之时,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加上操作不当,极易发生安全问题,造成巨大损失,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3 实验中心安全监管不到位

大多科研工作者因工作繁重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研究。 为了简化繁杂的实验室规章程序,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研究上,不愿按照实验室安全准则去执行所有规范条目。各高校均制定有一套符合当下的操作制度,但条款内容正式、复杂,相关部门在培训时常照本宣科,没有简化文件,指出重点,接受培训者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整地记住这诸多约束,培训的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 实验室管理制度正日臻完善,良好的制度并没有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获得更卓越的成效,实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是管理部门监管缺失,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4]。

1.4 学校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团队

校方对实验室的监管通常是通过二级单位进行工作汇报,定期到实验室进行安全核查,核查人员大多缺乏实验室安全的专科知识, 无法对高危化学物品、生物制剂、细胞培养方面的实验进行安全评估,也无法对精密仪器的性能、操作、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只是检查的那一刻对实验室进行外在的整体评价,目测实验室处于一个完好不受损害的状态即认定实验室安全。 加之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快,一个课题组完成实验之后下一个课题组序贯衔接开启实验,实验室经常处于一个满程状态,实验仪器长时间运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不到位,造成实验设备损害而无人察觉。 这时候,一个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让专业人员根据管理细则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实验团队操作,降低资源损耗,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1.5 实验室的构造安排不合理

基于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 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引进高学历的学者型、拔尖型科研人才,校方往往更重视对“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投入,而忽视了实验的安全管理状况[5]。 为了方便学者型人才独立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学校会视情况设立个人独立实验室,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随着建校时间的延长也变得老旧,有的实验室甚至是由教室改造而成,内里重新装修,接通水电,搬入仪器,安装排风扇后立即投入使用,空间、设施、水电配备不合理,如仪器堆积、空间狭小、操作困难、 线路承载能力不足以维持大功率仪器同时运转、高楼层的水压较低造成供水不足,实验用水困难。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产品应运而生,很多老旧的实验室为了改善实验环境, 不断增加仪器的购买、配备空调、冰箱等物品,使得电路超负荷,用电安全存在隐患。 药物提取减压浓缩时需排水冷凝至提取结束,实验室供水不足、 排水管道排水不畅或时有渗漏,则用水、用电安全存在隐患。

1.6 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实验室精细的仪器设备一般造价较高,为了获得收益,减少同一功效设备的采购支出,一台仪器通过检修、保养可使用数年,科研也在进步,许多陈旧的仪器已不能满足创新探索类研究课题实验发展的需要。购买仪器的申请流程经过层层审批, 到资金下达,再从厂家订购,手续复杂,历时周期长,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购回。 再者,买回的仪器没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检修,当设备处于无法运行的状态或实验正在进行却突然“罢工”时才与厂家联系派人维修,维修人员在来回的路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既耽误实验进程,实验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1.7 缺乏实时安全智能管理系统

高校实验室为了落实安全责任,对实验室内的物品实施监管, 重点实验室均配备有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但对烟、火、气的系统监测设施并不完善,许多高校实验室连单纯的烟雾报警系统都不具备。自动化监测设施有待完善、监控预警信息化水平不高、安全监督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事故状态下无法及时获取实验室内相关信息等问题[6]。 事故发生后追责一般只能通过调取视频还原事故发生时的场景,无法在事故发生初始感知危险来临,以最快速度采取应急预案降低实验室财产损失甚至是保障实验者的生命安全。建设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可通过手机App 实时查询实验室安全情况,对实验室进行动态监控。

2 针对管理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进方案

2.1 对即将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强化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观念,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掌握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 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7]。 提高实验者的安全意识,降低实验事故的发生率,除特殊情况外,使用实验室需提前一周申请, 每周统一进行安全宣讲,为了减少人员聚集, 可采用视频会议授课的方式,授课时间不宜过长,言简意赅,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切中要点,课后线上考核,考试时设置防切屏模式,切屏超过两次以上则考试页面自动关闭,防止线上搜题,安全问题不可粗心大意,设置过线分值,考核成绩作为实验室准入标准之一,对于曾经在实验室造成安全事故的学生,更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多方面培训不合格者,取消进入实验室的资格。 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如在实验室门前设置安全板报、制作安全宣传册的小册子、运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安全常识的文章和微视频、定期请消防人员过来举办安全讲座、进行消防演练, 当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应急预案,牢记安全撤退路线等。各高校可根具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

2.2 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老师教书育人,更应“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不仅要教导学生将安全守则谨记心中,在操作中更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为学生做好榜样。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8]”,综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永无止境,即使年资职称、学历层次较高的老师,也需不断学习,针对实验室安全打造一支高技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即可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又可降低实验危险系数。 由专业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搭建安全知识共享平台,汲取外校安全管控的成功经验,分析可行性,加以修改,运用于本校。

2.3 健全安全监管制度

不断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中心可根据实验室分类、用途、内设的药品及仪器等制定出一套简洁鲜明具有各自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经学校、专家修改定稿,正式下文后立即执行,设立门禁卡,一门一卡,进出前后对使用的仪器做好登记,记录时间、仪器性能,若仪器出现异常,及时报备实验室管理员,说明原因。设置安全准入原则,课题组所有成员使用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学习,通过考核,真正将现有的制度深入执行,而不是搞形式主义,让制度形同虚设。

2.4 成立实验室专业的管理团队

从学校层面出发, 设立实验室专业管理委员会,组建一支专业的实验管理团队,对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审议和咨询指导[9]。 专家组人员组成可有校领导、科学实验中心主任、导师组带头人、保卫科领导、宣传科领导,安全总顾问可由资深的临床医生和消防官兵担当。专家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安全核查。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分类及用途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高精尖”设备安全等领域的专家小组,为专业技术领域的事项提供专业的建议、评估审查和咨询服务[10]。

2.5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实行整改

从空间和环境安全上, 很多实验室空间狭小,采购的新设备无处安放。 为了方便实验,很多课题组都将实验物品堆积在实验室和过道中,使得狭小的实验室更显拥挤,行走困难,实验操作遭受限制,若操作过程因他人行走触碰,不小心打翻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试剂,如强酸、强碱等,极易造成人员受伤、物品损毁和环境污染,建议设立实验室仓库,安置淘汰的旧设备和实验备用物品。从用水安全上,水管管道陈旧、水龙头漏水及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造成的水渗漏,都可能造成贵重仪器损害和漏电。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供水设施,实验操作人员发现问题,要立即与相关人员汇报并做好记录。 用电安全上,对不符合实验用电安全的线路进行换线重装,电流小的电线承载不了功率大的电器,已经损坏的插座要重新联系电工及时进行更换,不可私接电源,不可私自维修,一旦发现用电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停止实验,上报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做好记录。 水电问题上,紧急时可立即通知总务处派水工、电工进行维修,确保实验室用水、用电安全。 实验管理员要定期检查实验室内电器、照明及排水设施,保证实验室各种设备完好,防止出现因水、电的伤人毁物事故。

2.6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

实验设备上,实验仪器的现代化水平是反映实验室的基础要素,实验室陈旧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科研实验发展需要。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也为了激发更多创新型人才的科研潜力, 应在设备更新购买上预留足够的备用资金,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备规范、先进的实验仪器,以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带动科研创新发展,造福于民,服务社会。安全配置上,每间实验室都应配备合格的消防设备,保证实验室拥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基础设备配置,才能更加完善和合理地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11]。

2.7 构建实施安全智能管理体系

构建智能管理体系,安装智能管理设备,主要是通过科技手段对实验室实行不间断监控。让实验室管理者能随时了解实验室动态,提高管理效率,弥补人力工作上的不足。例如,在实验室环境安全方面,针对实验室实际需要,可安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安装烟雾气敏传感器,探测实验造成的化学烟雾;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安装PM2.5传感器,检测空气中飘浮的微小颗粒物;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测定实验环境的湿度和温度[12]。 智能管理不仅仅是用于实验室检测,更重要的是当实验室安全处于损害状态时,可启动报警系统或进行自动化处理。类似于手机上智能家居App 的功能,即可安防警报,又可环境监控,还能自动化操作,智能的便捷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控制,也可通过互联网控制器进行操作。在这方面,可向智能管理做得较为成功的高校借鉴经验,逐步构建本校的智能管理体系。

3 结语

将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当成一种习惯,消除安全隐患,国内大部分高校已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安全问题时刻谨记。人员配备上,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成立管理委员会,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资源配置上,整改实验室的不合理布局,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运用现代智能高科技协助进行安全管理, 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机制创新与学校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想要打造一支综合业务素质突出,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可为我国科学进步服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队伍[13],拥有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实验环境至关重要,实验安全可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