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秋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研究

燕秋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生教育无论是出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还是出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质量问题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在探讨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加强生源、导师、课程、监控机制、质量保障环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建设。

高校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提高质量是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和个体质量的提升。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内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这一概念在内涵上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质量是指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即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了学位标准和要求,是否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广义的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否满足学术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自身教育、自我实现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是为保持和改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并为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质量证明和担保的所有政策与过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目的是促进质量的持续稳定和提高;是向政府、社会、学生等众多利益关系人证明高校提供的教育是可以信赖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特定政策和过程的实施,保证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保障、质量监督保障和质量反馈保障。其中质量管理保障包括招生、培养、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环节,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的基础部分;质量监督保障主要是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的行使,即高校通过内部的自我评估制度对自身的研究生教育活动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评价,检查有关规章、制度和方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研究生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的要求;质量反馈保障包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用以指导并改进研究生教育工作。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我国学位制度正式确立。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我国基本建立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还处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多种原因使高质量生源不足;(2)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3)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局限性,前沿性、国际化程度较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材缺乏前瞻性和导向性;(4)研究生培养侧重于学术标准,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培养条件需要改善;(5)研究生教育管理缺乏专业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6)教育质量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健全(7)研究生教育缺乏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质量保障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8)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环境有待探索。

三、改革与完善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措施

(一)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输入管理。研究生招生制度应满足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着眼于综合素质人才的招收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选拔。研究生录取时除要考虑其外语、政治和专业课的成绩外,还应关注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加大复试所占的权重和素质能力测试,避免单纯以初试分数的高低来选拔。同时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广开招生途径,利用奖励机制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建立有效的生源质量保证机制。

(二)提升导师队伍整体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师评聘标准,明确导师的权利和责任,对新上岗的导师进行培训,建立以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为核心、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导师考核机制,形成分类管理、动态调控的导师队伍发展态势。

(三)优化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反映国际前沿、促进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提高的动态课程体系。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主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瞄准国际前沿,制定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定,设立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基金。实施特色办学,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四)建立多元质量监控机制。高校应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重,构建全方位的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定期评估,推动学位授予工作的发展,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淘汰机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打造良好的质量保障环境。重视学术道德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环境,构建和谐、竞争的校园创新文化。加强对质量文化的研究,建立尊重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和研究生质量自觉意识的文化。建立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留学机制。

(六)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坚持开放式、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理念,重视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为研究生搭建广阔开放的创新平台,如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建立学术沙龙、研究生讲坛、学术成果博览会,组织学术创新竞赛,建立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研究生资助制度等。

燕秋梅,女,留日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研究生部)《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秦荣,张文修.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04).

[2]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