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收入逐年猛增,然而却盈利水平相较来说仍较低,因为政府在与企业共同瓜分企业利润这块"蛋糕"时,分去了企业较多的利润,致使企业发展缓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不利于维持健康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减负也是我国日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目前各项重大支出,就企业减负问题从财会角度给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1.民营企业重大支出分析

就工商业企业来讲,企业的重大支出主要包括:成本、期间费用、各项税费。

(一)成本

成本是企业的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支出,占企业总支出比重最大,企业只能通过压低原材料购进价格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且效果不明显,譬如,直接人工,工资具有“刚性”,只能提高,无法降低。同时,一般生产企业在供应链中都不占据主导地位,不具压低价格的话语权。因此,成本是企业必须的,且无法给企业带来直观减负感观的支出。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大部分,其中,管理费用是企业管理支出、合理减负的“重灾区”。管理费用明细繁杂,无法精确管理,易滋生各种管理问题,同时,管理费用中只有变动管理费用和酌量性固定管理费用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必需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压低,而且酌量性固定管理费用虽然短期见效不明显,但却有利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如广告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易形成客户价值。由此可见,期间费用从操作角度讲,为企业真正实现减负的可行性较低。

(三)各项税费

包括企业需要交的五大税种和一切向政府交纳的费用。国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上日程,其中,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强调积极财政政策,主张减税清费,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减税清费对企业来说是最直观的减负,政府瓜分的“蛋糕”少了,留给企业的就多了,在支付固定的负债利息后,企业内部的净利就会提高,若企业选择不分配给所有者,则都作为留存收益用于支持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企也规模不断扩大,做大做强,企业的盈利也随之大幅上升。

2.关于为民营企业减负的建议

下面分别从政府和民营企业自身两个角度出发,给出为企业减负的合理可行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来讲

1)减税清费

一方面,结构性减税是国家日前“去产能”的工作重点之一,至2016年5月1日,我国已全面推行“营改增”,实行“道道课征,道道抵扣”,消除重复征税,同时,由于流转税的可转嫁型,企业由原来的负税人转变为纳税人,而实际负税人则成了消费者,特别是为服务业减负,提高服务出口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还应该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次,以免造成过多税收优惠,从而导致不公,进一步发挥财税体制在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大面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此基础上,政府仍应大力推进审批制向注册制改革;加快房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刻落实环境保护费改税;界定地方税与共享税,适当简政放权,建立地方税权,减少不良收费;提高直接税比例,推进个人所得税向综合所得税制改革;降低职工社会保险等企业的缴纳比例,做实个人账户。

2)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我国近年来财政规模支出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的状态,“越位”与“缺位”并存,以以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为代表的“越位”,是导致科教文卫等事业性支出不足的重要原因,这说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过多的财政收入用于对经济的干预,而财政收入有80%左右来自于税收,容易滋生征管风险以及贪污腐败的作风,加重企业负担。因此,应进一步健全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合理安排财政收支,严控税收征管,打造真正公正、透明的财政预算体制环境。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竞争机制和监管体制,譬如,采取PPP、BOT等模式来进行项目建设。

3)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缴比例

财政收入主要分为“税”、“费”、“利”、“债”四个方面。在这四个组成部分中,供给侧改革主张减税清费,而公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收入,并非实际意义上的收入,它是对财政收支的调节,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因此要使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合理匹配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国有资本企业经营收益上缴比例。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远超高福利水平的西方国家,可我国的福利水平却仍处于较低状态,出现了一种“有钱不敢用”的状态,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而提高福利水平的前提是财政收入充盈,那幺首当其冲的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缴比例,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提高上缴比例也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一种监督,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使得国有资源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4)优化行政环境

政府仍应加大“反贪污”的力度,绝不松懈,建立健全内部管控机制、奖惩机制,适时推进反贪立法,打造一个真正公平、公正、透明的运营环境和法治、高度可期的制度环境。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进一步整合财务、税务、发改、经信、科技、银行等各条线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政企对接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是极为必要的。

(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讲

1)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业务、财务逐渐被机器取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二元化,由人变成人和机器;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化,使用信息系统虽然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支出,减少了人工出错的概率,减少企业损失,但同样也滋生了网略风险,如何在协调内部各责任中心的同时,保障网略安全,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是目前企业内控的工作重点。

2)加快业财一体化步伐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目前各个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全社会各单位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最佳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冗余和资源浪费,进而全面提高盈利水平。同时,业财一体化能为企业带来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企业抓住最有利投资机遇,以获得最高收益。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关于目前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