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阳,刘双奇,刘 畅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引的食品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朝阳,刘双奇,刘 畅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

当前许多高校积极全面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将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引,以实践实习贯穿食品学科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全过程,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对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规划创业人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食品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美国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1908年提出的“职业咨询”概念,是一个人自青春期至退休,对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与计划,用来追求理想人生的方法。大学生职业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将来的职业目标进行持续、系统的全面规划过程。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创业是一种行为方式,二者密不可分。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创新的载体。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二者存在有机联系,并且相互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科学的定位,帮助学生突破从众心理,捕捉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克服和规避创新创业中的艰难险阻,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行为能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职业探索,积极规划未来,以良好的心态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比较模糊

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使得学校各层级、部门及师生群体对其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思想认识及观念意识上对其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大部分人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彻底区分开来,看成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有些人认为其是一种针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不适用于大众化教育;有些人则将其单纯理解为一种技术训练、创造技能或创业能力的培养,并认为这种技能只有在走入社会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而对其在校园课堂教学中的成效报以怀疑态度。由于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有些部门及人员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任务形式来进行应付。

2.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虽然很多大学已经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投入,但是理论知识丰厚又有较强创新技能和创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指导教师还是相对很缺乏。现在部分学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只由辅导员和就业指导部门负责,而且由于很多学校的教师考核体制重科研轻教学,导致许多教师更倾向于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和撰写论文上,而将课程教学作为一项日常附加的常规性工作。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学生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实习部门负责人等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如何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让学生系统地积极适应新工作、新节奏、新环境,是当前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3.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并成立了相关机构,并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课外活动。但就整体而言,还没有对教学计划、课程课时安排等教学过程及相关的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调整。比如,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需要学校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和场地,否则容易影响学院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许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也相对比较零散,未形成一个能够与原有课堂教学体系相融合协调的完整系统。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探索自我,及早确立目标

当今大学生在心理上迫切渴望独立与被认可,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却因为技能与经验的不足很难树立自信心。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能力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定位,做出理性择业决策,明确个人发展的努力方向,确立创新创业的目标,最终制订可行性创业行动计划。

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是有很多一致性的。比如,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探索技能、信息管理技能、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承担责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能力也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所以,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准备,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

3.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个人评估及教育评价体系

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在理性探索自我及所处环境进行评估与分析基础上,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可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设定进行量化并加以评价,充分反映学生自主创业、择业与就业的真实状态,客观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找定位,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坛”和让大学生参与专业性创新创意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调动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通过已建立的创业中心或实验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食品销售、管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提前完成从学生到行业从业人员的转变。在此基础之上,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引导,让想参加创新竞赛和创业活动的学生,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目标,并通过目标来检测自己目前的水平状态,找准现有的定位,明确努力的方向,开好头,起好步,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培养和锻炼能更顺利地完成学业,更有信心地去自主创业,更有竞争力地为将来的就业与创业做准备。

2.储知识,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储备创业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另外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培养独当一面与他人相处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积累一定的人脉。另一方面,由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学院统一组织,不定期到企业参观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照自己一年级的初步生涯规划目标,初步了解行业等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强对自我的了解,提高知识技能及可迁移技能。

3.找实践,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

结合课程设置,利用寒假或暑假的大块时间,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在企业中,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尽量熟悉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每一道生产工序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习结束之后,认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实践和课外学习机会,客观认识和了解社会,不断修正和调试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最终的职业理想,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

4.抓时机,初步开启职业生涯的自我实现

一部分选择创业的同学,利用比较集中的空闲时间,利用国家或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启动创业模式;部分选择就业的同学通过到企业进行正式实习,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产品的工艺流程,而且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查阅文献,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课题,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

[1]李晓东,王辉兰,霍贵成.创新创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乳品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

[2]邱峰.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3]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高汉峰,石波罗,孙钦秀.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6).

[5]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

【责任编辑 兴 华】

C40

A

1673-291X(2016)23-0054-02

2016-08-08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青年专项课题“以学生全过程实习为主体探索食品学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GJD1214017)

刘朝阳(1985-),男,河北沧州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