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玲,王 炜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

引言

环保税的出台,将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有利于上游产业公平竞争,适者生存,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提高全社会的环保积极性,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助力绿色环保企业发展,有利于黑龙江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企业应对环保税,首先需要做好长期规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环保设备投资,物尽其用,才是环保的最高境界。

一、环保税的概述

(一)环保税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环境保护税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附属到独立的发展历程。最初,我国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采取收费的方式。但是,存在收费较低、执法刚性不足的问题。后来,开始设立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不过,设立的税种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占比小且分散,不能有效规范企业行为,未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环境资源税费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紧接着,发布《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二)环保税的含义

环境保护税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其观点被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接受。欧美国家越来越少在环保政策中运用直接干预手段,而是逐渐增加生态税、绿色环保税等多种特指税种政策,结合对污水、废气、噪音和废弃物等“显性污染”进行强制征税,达到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环保税施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企业税负较大,征收困难

根据以往的排污收费制度,许多地区都有一些企业因政策性免征不必缴纳排污费,减免排污费的优惠政策成了个别企业减轻负担的依靠。对于实施环保税影响最大的便是排污费缴纳不规范及受到地方政府部门“优待”的企业。对诸类企业,环保税税额增加,企业压力骤增,征收难度必然加大。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也将会在短期内承受巨大的环保税压力。

(二)环保税率偏低,治理效果不显着

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大环境下,环保税的整体税基设计较为柔和,例如不对二氧化碳征税、对农业污染免税等。顶着经济衰退的压力,环保税的税率只会选择一个偏低的标准,大多企业的环保税负远远低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利润,因此,依旧会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环保税率偏低对于企业的约束力不强,治理效果不显着。

(三)相关部门不能协调一致

环保税作为我国首个保护环境的税种,对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税。其核定部门与征收部门分离。向企业征收环保税要先由地方环保局对应税污染物进行核定,再由税务机关据此征收。其次,作为征缴纳税的核定者,环保部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是否不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纳税主体权利与义务不清楚,相关税种之间交错繁杂,甚至存在冲突,因此,不仅需要与增值税、资源税等税种进行协调,还应与排污费、矿产开发保护费等相协调,逐步完善配套机制。

(四)税收收入归属不明确

环保税收收入归属不明确可能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预算法规定,税收收入应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一般不与支出挂钩。但是,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地方机构因地治理较中央统一管理存在巨大优势,环保税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留予地方专款专用。

三、环保税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投资活动是企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企业进行投资,首先要明确投资方向,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降低企业因为投资错误带来的风险。其次,应该精确投资金额,投资金额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活动。征收环保税,企业会考虑增加环保设备投资,还会尽可能将原有的设备改造升级或引进新设备。但从长期看,项目投资发挥作用后,能够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节能减排。因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当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使企业的投资方向体现节能环保。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企业从原料的购买、生产、包装各个环节的成本都会增加,环保税也会加入成本中。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重视材料的质量,生产时,更注重资源综合开发,最后,也不应忽视各个环节中废弃物的回收与使用。这样不仅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达到淘汰僵尸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绿色环保的目的。

(三)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企业资金的筹集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加大环保设备投资,采取绿色经营模式,会给企业融资和资金成本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企业偿债压力也随着利息支出的增大而不断加剧。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增加资金成本,使企业经营运转困难,进行筹资活动以降低资金成本。

(四)对企业分配活动的影响

随着环保税征收,企业税负加重,生产成本增加,营业利润越来越少,股东的分红空间也将越来越小,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必将有所变化,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活动。而投资者活动是影响企业融资、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制订合理的利润分配计划。

四、企业应对环保税施行的对策建议

(一)税务筹划角度

1.转变营业结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对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免征环保税。排放应税污染物(包括大气和水)低于排放标准50%以上,且未超过上限的,可以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根据此项优惠政策,企业可以调整经营模式,转变营业结构,向绿色环保型企业靠拢。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各种农林绿色业务,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企业转变营业结构,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大有裨益。

2.加大环保投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鼓励企业加大环境保护建设投入,对企业用于自动监控污染源专用设备的投资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根据此项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考虑选择环保项目,或者增加项目中环保的比例和资金投入。比如,企业主动购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既可以享受到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污染数据,让企业的污染治理有理有据。

(二)企业管理角度

1.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环保税的设立,产生环境成本,其属于生产成本,最终归属到企业总成本之中,导致企业总成本增加。企业应当编制相应的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结合成本法,详细划分环境成本,查清其产生环节及流动轨迹,以便准确掌握环境成本的总量和变动情况,方便管理层进行管理,找准关键环节,实现利润最大化。

2.建立绿色营销模式。绿色营销是在权衡经营者、消费者、环境三方利益基础上建立的环境友好型营销模式,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更要兼顾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产品时就首先选择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循环使用,最终生产出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从源头解决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问题。绿色营销模式为企业解决了生产问题、销售问题和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3.改革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企业须改革原有的风险评估体系,将环境风险纳入企业日常的管理和控制当中。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运营模式、日常管理和信息控制等各种有效信息,对企业过去、现在及未来所面临的环境风险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一一甄别与评价,运用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对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与范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设置并计提环境风险基金,为制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信息流动决定企业的运作效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沟通是关键,企业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环保税的征收更是涉及到诸多部门,因此,企业各部门之间、各个企业之间、环保部门与税务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保证环保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共享,实现协调一致。

5.加大企业监督力度。企业应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设立特定的部门和人员,对控制污染的设计和运作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一旦在运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重视内部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令行禁止,并建立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对于税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有效利用环保税政策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际上,政策性法规对企业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环保税初步开征,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完善,如怎样实现充分有效的征管、如何科学合理地测算应税污染物、怎样做到既维护社会利益又维护行业企业的利益。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加强对不规范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征税的问题,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是核心。不能奢望一部环境保护税法能够解决所有的环保问题,而应紧密结合其他环保手段,将环境保护税法与税收征管法、环境保护法等协调配合、协同共进,才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