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普查,是指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所进行的全面性调查。对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使普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普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5-0154-02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开展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按产业活动单位统计等统计重大改革任务,提升统计数据真实性、搞准搞实统计基础数据的重要机遇和现实需要。笔者作为地市一级普查的参与者,通过大量走访调查,着重研究了经济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具体对策,以期为不断提升经济普查工作水平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查的政府行为体现不足。所谓政府行为,就是政府直接组织领导,直接安排部署,直接督查普查工作等行为。经济普查是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大型社会调查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从上到下都应由各级政府出面组织开展工作,目的是把经济普查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在普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一般情况下只是发个文、挂个牌子就算完事,剩下的就是统计局的事,从省级往下的模式就是由统计局内部人员兼任,统计局领回任务,然后跑经费、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普查方案。当统计局认为需要政府领导出面时才请其出来讲个话,普查工作完完全全成了统计局一家的事,普查工作的政府行为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普查方案的设计过高估计了基层普查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普查对象的财务规范性。普查指标设置过于面面俱到、烦琐复杂,且与实际财务指标不完全匹配,需要计算和摘录,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特别是基层临时招聘的普查员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基层普查员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完成烦琐的指标登记工作,很难有能力和时间推敲数据的质量,增加了基层普查的工作量,也难以把握登记工作的质量。

3.两员素质参差不齐。本次普查对两员素质要求很高,但基层往往选聘不到业务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普查员,部分仍为村居会计和工作人员担任,普查员在入户填报普查数据时,往往陷入“你说啥我录啥”的模式,普查员很难对普查对象申报的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主动审核评估。尤其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其财务管理不规范、基础资料不齐全或毫无原始经营账目记录,申报数据随意性大,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其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因此指标的界定、单位划分、经济数据的填报等都因普查员素质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4.单位流动性强、难以查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近年来商事制度出现了较大变革,单位的产生和消亡、单位地理位置的变迁等变化较快。尤其是已经消亡的单位,在相关部门的名录资料中仍未注销;有些企业注册地、经营地分离,且联系方式中断;部分单位,将办公地点设在高档生活小区楼宇、住户家中,许多企业地址不详,联系方式变换,对这些企业要入户普查登记,难度不言而喻。

5.普查对象提供的数据不准确。这种情况在入户登记的过程中较为普遍,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要取得准确数据实属不易。有的普查对象对提供真实信息存有顾虑,害怕会给以后工作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填报数据时候有意识少填、漏报,随便报数据加以应付,普查员没有证据也不能妄加估算,唯恐承担违纪风险;有的则对经营情况只填报个大概数据,所提供数据比较模糊,没有详细的财务数据支撑,让入户登记的普查员难以下手;有的提供了财务报表,但其数据的真实性、逻辑性与实际经营情况差距很大,普查员按照财务报表数据填写,则普遍无法通过普查系统的有关审核,估算有关数据又无明确标准,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6.普查对象配合度仍旧不高。一是普查对象认知度不高。在普查入户登记过程中,普查员经常会遇到找不到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的情况,接待人员经常以负责人不在家、不方便打电话联系,或者以自己刚来上班不掌握经营状况等各种理由来回避普查。即使普查员在入户中已经接触到了单位负责人,也会被其以经营困难、亏损比较多、人员工资负担重、马上停业等各种理由加以推诿,普查员要说服普查对象配合完成登记工作还得费一番功夫,无形中增加了入户登记时间,影响了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单位在面对一次次上门的普查员时,非但没有积极配合普查工作,反而对他们一次次的造访感到厌烦。某街道办事处一名普查员经过十几次入户才把所要填的表登记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普查对象怕泄露商业秘密,普遍存在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普查对象来说,普查员上门基本是初次接触,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建立一定的信任感、消除心中疑虑确实有一定难度,碰到警惕性高的,可能还要多费周折,有些普查对象甚至会出言不逊,恶语相加,无理取闹;有些普查对象不愿意提供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相关财务指标,担心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今后发展,这些情况严重打击了普查员在入户登记工作中的积极性。三是非正规调查增强了不信任感。随着网络化经济时代到来,有些商品推销员利用网络获取法人信息,使用终端设备不定期给其推送购买信息,有些推销员打着普查的“旗号”偶尔也会登门造访,普查对象难辨真假,当普查员上门登记时,极有可能将其视为推销或私人调查,无形中增加了普查对象的不信任感。

二、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行为,确保成员单位职责到位。要搞好经济普查,只有强化政府行为,由政府牵头,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普查的应有效果。一是必须由各级政府办公室领导牵头组建经济普查办公室,全程负责经济普查工作,协调经济普查各项事宜,在此基础上抽调各成员单位人员集中办公,确保部门在经济普查工作中的职责得到落实,而统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好普查数据质量关。二是要细化部门职责。在部门职责上,要清晰、明确、具体,要让部门知道什幺阶段做什幺工作,怎幺去做,有什幺要求等。三是对成员单位的经济普查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单位领导对普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抽调人员的情况,配合普查工作的程度及提供资料的准确程度等。四是经常召开成员单位通气会,保持普查的热度,做到信息通畅,使政府的各项普查工作措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2.提高“两员”补贴水平,建立“两员”考核奖励制度。市场经济下,只有提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报酬,才能选调到素质较高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虽然泰安市“两员”补贴由市、县分担,但县级经费压力普遍较大,很难拿出较多的经费来补贴“两员”,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加大“两员”补贴经费的财政预算,进一步提高“两员”的报酬。同时,经普机构还需建立和完善“两员”考核奖励制度,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发放补贴的标准,以充分调动“两员”参与普查工作的积极性。

3.增强经济普查宣传的实效。针对普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的情况,各级经济普查机构,特别是在国家、省级层面,要在不断加大经济普查宣传力度的同时,提高宣传的实效,要紧紧围绕“数据质量”这个中心,周密制订宣传工作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经济普查宣传实效。在上门登记阶段,要充分发挥普查员的宣传作用,通过普查员与被调查对象的面对面宣传和交流,把政府的普查行政行为,转化为对被调查对象的一种祝福,争取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还应提高普查员的补贴,以激发其宣传经济普查的主动性。

4.探索在乡级建立固定的普查机构。当前我国的大型普查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每次普查都要持续2—3年,加上各种抽样调查、统计名录库的日常维护等,基层几乎每年都在搞普查,而现在每次普查都要重新选聘普查员,重新对人员进行培训,如果在乡级建立了固定的普查机构,人员编制相对固定,则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两员素质低和选聘难的问题,机构人员相对固定,也便于上级的监督和考核,工作自然能理顺。

5.宣传动员工作需提前深入。宣传程度的大小、知晓率的多少,是任何一次普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经济普查涉及单位广,个体户多,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配合程度偏低。鉴于这种现状,经济普查的宣传更要提前营造声势,要大张旗鼓,更要深入人心;需要媒体的多方介入,还需要宣传资料的丰富多彩,更需要全体总动员、全体齐宣传。在宣传方式上多样化,最大限度争取普查对象的支持与配合;在宣传内容上详细化,尽量解决普查对象的顾虑问题,宣传普查肩负的保密义务。用时间来打车轮战术,用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变化,让经济普查深入每个人心间,让大家能够从心底接受并配合普查。

6.普查登记时间需调整,登记方式需转变。每次普查工作的开展都是安排在春节前后,而此时又是统计局和基层最忙的时期。统计局不但承担了所有的常规统计工作,还肩负着普查牵头的重大任务,任务之重可想而知。如果普查登记时间能够进行调整(如调整至暑假),那幺统计局工作人员就可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普查工作,而高素质普查员的短缺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利用暑期开展经济普查,就可以大批量地聘用在校大学生,培训效果应该好于村社区人员,普查数据的质量应该有明显提升;登记方式应有所转变,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情况,可采取设立普查登记点,普查对象携带材料主动登记,并在现场手动定位单位位置,通过多种渠道通知普查对象,逾期不登记将吊销其登记证书。

收稿日期:2020-03-06

作者简介:安文韬(1989-),男,山东泰安人,统计师,从事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