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梅 王瑞欣

摘 要: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是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非常重要的因素。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以及就业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路径进行探索,认为要从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模式,学生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3-0098-03

就业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了解职业需求,确定就业目标,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实践、评估和修正,科学提升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如何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力调查分析

以云南中医药大学为例,从职业价值观、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对自己各项能力评估、就业存在的问题、就业力提升途径等方面,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一)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自身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劣势,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非常清楚的,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清楚自身的优劣势。这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培训,加上自身的实践认知,对自我认知更加深刻。

约80%的学生认为自身欠缺实践经验,这是因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实践机会少,相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确实欠缺实践经验。74.75%的学生认为自身欠缺专业技能,说明对于自身专业能力还不太自信,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与掌握。60%以上的学生还需要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57.29%的学生认为自身欠缺抗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现在“00后”大学生从小受家人宠爱,步入社会之前大多是生活在顺境中,一旦要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往往会不适应。

在选择就业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发展空间和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其次是薪水的高低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说明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更趋于理性。

对自己各项能力的评估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处事能力、与人相处和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自主性、自我心态管理能力较高。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能力、自我目标规划管理能力、知识面和视野、外语能力、写作能力、数字计算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校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提升外语、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学生职业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和择业之间的认识趋于合理化。占有一半的学生对自己大学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非常清楚,其余的不太清楚或者不知道怎幺办,说明占一半的学生没有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在毕业前,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40.12%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应及时做心理疏导。

29.44%的学生担心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标准就盲目择业,导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部分学生就需要加强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进一步探索任职匹配。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87%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远期(人生奋斗方向)、中期(人生职业规划)、短期(3—5年的阶段性目标);38.52%的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近期目标,但没有做长期规划;34.23%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清楚;12.08%的学生想做但不知如何规划;1.3%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职业生涯规划。数据显示,约一半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或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约40%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3—5年的学习工作的计划不太清楚或没想过,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存在较大的盲目性,42.12%的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目标制订计划,可能直接导致学习问题和后续就业问题。

调查显示,只有16.47%的学生有很多次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参加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83.53%的学生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参加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17.47%的学生经常会根据现实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82.53%的学生偶尔或从来没有根据现实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这说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淡薄,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做出生涯规划,也不能根据现实的变化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和修正。61.68%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力提升非常重要,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不重要,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但具体到实际行动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四)学生就业力提升调查分析

50.1%的学生认为学校专门的指导机构真正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72%的学生希望有专业人员分析自身个性及优缺点,指导自身职业生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有职业体会、经验交流会、制订个性的生涯计划等等。学生希望通过培训提升求职面试技巧,希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希望提升心理学知识与能力、组织协调及人际沟通能力。在校期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实习见习、强化课程与实务相连、学校调整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系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来提升就业力。75.4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70.26%的学生希望能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与更多职场人互动沟通;66.27%的学生希望开设潜能提升课程。

综上,对于提升就业力方面,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借助学校专门的指导机构,希望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指导,增强相关的培训。同时还希望增加实习见习机会,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学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外界,反而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思考和行动,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就业力的很重要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探索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以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基础,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进行专业教育教学评估,合理设置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与当下市场需求相适应。以市场为导向,尝试“订单式”培养。大力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作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引导学生理性开展自我分析以及工作世界的探索,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参加职业实践,培养社会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建立第二学位修读制度,实行弹性学制等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高校教育应将就业力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做好专业、职业分析。辅导员、班主任作为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者,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可以对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阶段的实践任务进行有效督促,从而更好地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1]。

(二)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涉及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心理学、社会学、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研究、求职应聘技巧等多学科和领域。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人员普遍由行政管理等兼职教师担任,这就导致此部分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指导中来,这势必会影响职业指导的实效性。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适当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教师,健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同时加强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指导与生涯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找个工作”而已,更重要的是在于提升学生在职业选择及职业持续性方面的竞争力,优化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质量[2]。学校职业指导中心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即一方面要走出去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要请用人单位、职场成功人士到校开设讲座,聘请用人单位职场人士作为学校生涯发展指导教学的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对校内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给出学生专业的职业指导。

(三)开展全程式、全员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

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针对大一学生,从入学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自我、所学专业及相应的职业环境,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重点培养其生涯探索的能力。通过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进行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的探索。针对毕业年级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学习,进行招聘考情分析指导、面试礼仪及面试技巧的培训,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疏导,提高学生就业力。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更要对学生实现个人生涯目标,特别是对于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要把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力。

(四)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提升自身就业力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宏观上,它涉及家庭、高校、社会等方面;从微观上,它涉及高校的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学院、班级、学生等多个环节[3]。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取决于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能够有效利用高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合理对自身生涯发展之路进行规划和实践,提升自身的就业力。整个生涯规划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目前大学生生涯规划由于实践环节薄弱,因此缺少对规划各个环节的诊断,难以对规划及时做出调整与完善[4]。所以,学生个人要在充分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真正地付之于行动,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提升就业力及生涯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德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12-14.

[2]  侯德琴.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凯里学院学报,2018,(2):119-120.

[3]  卓彩静.从“生涯规划” 探析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

[4]  艾宏伟.基于就业力视角下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读与写杂志,2013,(5):39.

[责任编辑 辰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