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冉(复旦大学博士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与模式创新

文/张冉(复旦大学博士生)

【编者按】: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枢纽与灵魂,正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互联网金融。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件大事,将深刻改变着全社会的经济运作方式。为什幺互联网金融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根源在于互联网的精髓:“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借助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着金融模式,金融业务透明度更高、参与度更强、协作性更优、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加便捷,经济效率更加高效,爆发出惊人的发展力量。

一、互联网金融是什幺?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二、为什幺会诞生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革命。

互联网与银行业务的融合,促使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这正是未来银行结构转型的关键。

电子商务与银行信息化,不断发生碰撞并产生交集。关键问题仍是监管,电子银行提供的服务,必定会跨越不同的监管范畴。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预言“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于2000年到来,服务行业、高价值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科研创新将占据主导地位。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以每年528%的速度增长,从3.6亿人上升到28亿人,其中45%的用户位于亚洲。北美互联网普及率最高,为78.6%,亚洲为26.2%,互联网在亚洲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信息、知识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是什幺?1991年,信息学理论的开创者之一——罗伯特(Robert Lucky)提出,信息的价值链呈金字塔型,底层数据没有价值,归类后的数据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应用信息(技术)价值更高,智慧则位于价值最顶层,被人们学习、经历,帮助我们理解甚至预测事件。

互联网革命,非常快地将信息与知识向世界各地传播。互联网主要好处:打破了专业信息和数据的“孤岛”,被每个上网的人共享和使用。

互联网使“维基知识生产”成为可能,向所有人提供服务并有成千上万匿名志愿者无偿投入,生产巨大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不再只靠政府、大学或企业提供,而是由成千上万的个人协作生产。

目前中国上网的消费者中有40%在网上购物,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为69%和58%。

自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交易普及。2014年全球个人电脑销售量为4亿台,只有0.9%的增长,平板电脑(iPad及同类产品)销售量增长54%,达1.07亿台,智能手机增长39%,达6.86亿部。智能手机处理能力超过20世纪80年代的IBM超级计算机,4G时代来临,更快地处理信息和传输数据,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捷。手机和平板电脑具有电脑终端的功能,成为了消费者偏爱的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平台。全球共有56亿部使用中的移动电话,手机与人口的比例平均为4∶5。

中国银行业最大竞争者是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6.55亿位用户。中国手机用户总数为10.46亿人,其中有1.52亿3G用户。邮政储蓄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线下银行网络,分行数达到4万家以上。

消费者在线购买与支付的最大障碍是网络安全。五大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智能手机网购和办理电子银行业务的游戏规则被改变。一是眼睛(虹膜)扫描技术可在识别用户上提供独特的安全验证,iPad2安装此项技术;二是云计算,许多软件和数据不必存放在电脑中,智能手机使用云计算和存储功能;第三,智能手机的分析能力大幅提高,手机应用下载使智能手机人性化;第四,4G宽带拓宽了网络频谱,可供不同用户使用;第五,社交媒体非常流行,成为零售商拓展消费者市场的渠道之一。

2.技术的成熟度与可行性。

随着软件技术和证券分析技术提升,证券行情交易系统趋向于实用化、功能化,动态行情分析,实时新闻资讯,智能选股,委托交易等方面深入研究,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可在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个性选股、自动选股、自动委托交易、新闻资讯汇集等多方面满足终端用户的投资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技术特点:接入服务器领域,通过改进通讯模型和处理算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网上交易的处理速度、并发能力和用户体验。数据存储服务领域,通过软件集群技术,将大批量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在个别节点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为系统提供高速数据存储服务。客户端领域,利用网络浏览引擎技术,通过解析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界面,应用到客户端框架中的每个部分,实现与客户端框架的无缝结合,实现行情、交易和服务类数据的无障碍调用,降低网络冗余数据,提高网络访问速度;安全领域,利用底层驱动技术、加密套件、动态更新、多线程防护等技术有效隔绝盗号木马的各种攻击。

金融数据分析领域,通过对市场信息数据统计,按照一定的分析工具来给出数(报表)、形(指标图形)、文(资讯链接)。分析工具包括:利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方法设计的经济指标模型(如GDP、PPI、CPI等)、企业价值成长模型、企业财务预测模型及企业估值模型等。

3.数字技术造就金融业的明日之星。

互联网金融抓住金融的本质——融通资金,大幅度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包括融资金额、期限和风险收益匹配)通过两类中介进行: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交易成本巨大,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2014年全国银行和券商的利润约1.4万亿元,税收约5000亿元,员工薪酬1万亿元。这两种模式面临第三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数字技术造就了互联网金融,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平台,第三方面是支付,移动互联网等等。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2020年,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这个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模式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国内一个知名的网络企业,为10万家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微贷技术”,对万千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信誉等级了如指掌。某家跨国银行,运用数字技术,销售增长50%,费用减少30%。使用一家数据挖掘商的解决方案,建立预测模型,掌握大量的用户购买习惯,这个购买习惯非常重要。

金融行业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大数据,保险行业和证券行业,保险行业应用大数据来防止医疗保险与车险的欺诈,精准地设计产品的定价或者提取准备金。证券行业用计类来作客户行为分析,用决策树作股市基本分析,用时间序列作股票价格的预测分析。国内有一家超大银行在广东省设支行,设在哪里?设几个?每个支行拥有多少的人力、财力、物力,购买服务,让全球最有名的一家IT企业提供他的解决方案。过去用线性规划做,现在用最大覆盖选址,叫MCLT,以及网络优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数字技术和数据分析。

某家全球知名的资讯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占有1/3的全球金融资金市场,秘技是两大特点:第一金融信息的及时传播;第二数据的深度挖掘。及时提供历史的财经数据、历史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改善证券交易的运行模式。

4.互联网金融需求强烈。

最基本金融需求: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其实没什幺差,一样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支付、投资、融资。

支付是金钱的流动。投资是资金充裕的人想让钱生钱(存款是投资的一种);融资是缺乏资金的人需要钱,融资要付出成本(如借贷的利息和手续费),其实是用钱买钱。支付可以独立于投融资。日用品网购的支付,整个过程并没有涉及到投资或融资活动。投资和融资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投资是资金盈余者想用钱卖钱,融资是资金短缺者想用钱买钱,交易要有买卖双方才能顺利达成。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是围绕这三种基本的金融需求发展出来的。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很适合有短期小额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快捷高效,利率也不算很高。以“爱投资”为主,是国内首个P2C互联网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实地考察,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在网站上向投资者公开;并提供在线投资的交易平台,实时为投资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贷合同;监督企业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保障金,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

微金融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金融模式。微金融信息服务是金融领域内对贷款、投资、理财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金融行为的统称,是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大规模的资金转移运作来说的,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个体工商户、小额投资者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微金融信息服务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时间短的、可持续循环的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以中小微型企业以及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二是由于客户有特殊性,它会有适合这样一些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主要模式

第一是传统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大家提供服务。比如网银。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渠道的作用。

第二种模式,类似阿里金融,具有电商的平台,提供信贷服务,创造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互联网发挥的作用是信用。

第三种模式,人人贷的模式,P2P,更多的提供中介服务,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行方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三个核心部分: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分述如下:

1.支付方式方面。

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即不再完全是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

2.信息处理方面。

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对个人和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正是这种信息处理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替代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主要功能。

3.资源配置效率高。

资金供需信息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供需信息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诸如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就容易解决。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双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时进行,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比如拍卖式),最有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各种金融产品均可交易。这是一个最公平的市场,供需方均有透明、公平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

五、互联网金融的六大业态

1.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资金的服务,其实质是新兴支付机构作为中介,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提供的资金划转服务。典型的互联网支付机构是支付宝。

互联网支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客户通过支付机构链接到银行网银,或者在电脑、手机外接的刷卡器上刷卡,划转银行账户资金。资金仍存储在客户自身的银行账户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不直接参与资金划转。二是客户在支付机构开立支付账户,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划转至支付账户,再向支付机构发出支付指令。支付账户是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的内部账务簿记,客户资金实际上存储在支付机构的银行账户中。三是快捷支付模式,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客户、支付机构与开户银行三方签订协议,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客户登录支付账户后可直接管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该模式中资金存储在客户的银行账户中,但是资金操作指令通过支付机构发出。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系统特点:所有个人和机构都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具体工具是手机和iPad);支付清算完全电子化,社会中无现钞流通;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可能不再存在。个人和企业的存款账户都在中央银行,将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促进货币政策理论和操作的重大变化。当然,这种支付系统不会颠覆人类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信用货币的制度。但是,社交网络内已自行发行货币,用于支付网民间数据商品购买,甚至实物商品购买,并建立了内部支付系统。中国35岁以下的城市青年,有60%的人使用网上银行支付,网上购物。

目前互联网支付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获得许可的28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的有97家。2014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253.38亿笔,15.22万亿元。互联网支付业务从网上购物、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基金理财、航空旅游、教育、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

2.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指的是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资信评估、投资咨询、法律手续办理等中介服务,有些平台还提供资金移转和结算、债务催收等服务。典型的P2P网贷平台机构是宜信和人人贷。

传统的P2P网贷模式中,借贷双方直接签订借贷合同,平台只提供中介服务,不承诺放贷人的资金保障,不实质参与借贷关系。当前,衍生出“类担保”模式,当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P2P网贷平台或其合作机构垫付全部或部分本金和利息。垫付资金的来源包括P2P平台的收入、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或是从借款金额扣留一部分资金形成的“风险储备金”。

我国P2P网贷从2006年起步,2014年P2P网贷行业发展迅猛,截至11月底,P2P网贷运营平台数已达1540家,2014全年成交量突破2500亿元。从规模和经营状况看,平台公司的门槛较低,注册资本多为数百万元,从业人员总数多为几十人,单笔借款金额多为几万元,年化利率一般不超过24%。

3.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

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典型代表如阿里金融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

网络小贷凭借电商平台和网络支付平台积累的交易和现金流数据,评估借款人资信状况,在线审核,提供方便快捷的短期小额贷款。例如,阿里巴巴所属的网络小贷向淘宝卖家提供小额贷款,旨在解决淘宝卖家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截至2014年末,阿里金融旗下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5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225亿元。

4.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Crowd Funding)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从事某项创业或活动的小额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典型代表如“天使汇”和“点名时间”。众筹融资平台扮演投资人和项目发起人之间的中介角色,创业者从认可其创业或活动计划的资金供给者中直接筹集资金。

按照回报方式不同,众筹融资分为两类:一是以投资对象的股权或未来利润作为回报,如“天使汇”;二是以投资对象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回报,如“点名时间”。

众筹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天使汇”自创立以来累计有8000个创业项目入驻,通过审核挂牌的企业超过1000家,创业者会员超过20000人,认证投资人达840人,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

5.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

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分两类:一是传统金融机构为客户搭建的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销售、转账、融资等活动。平台不赚取商品、服务的销售差价,而是通过提供支付结算、企业和个人融资、担保、信用卡分期等金融服务来获取利润。

目前,这类平台有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招商银行“非常e购”以及华夏银行“电商快线”等。不设立实体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专业网络金融机构。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仅从事互联网相关业务,通过自建网站和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保险产品。

6.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

按照网络销售平台的不同,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自有网络平台的基金销售,实质是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即基金公司等基金销售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投资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二是基于非自有网络平台的基金销售,实质是基金销售机构借助其他互联网机构平台开展的基金销售行为,包括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销售基金、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等多种模式。其中,基金公司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本质是基金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直销行为,客户方便地通过网络支付平台购买和赎回基金。

以支付宝“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为例,截至2015年6月15日,余额宝规模突破7500亿元,用户数超过1亿个;理财通于2014年1月22日登录微信平台,不到10天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六、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金融创新。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大数据挖掘,这些均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搜索引擎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极大减小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金融服务边界。技术实现所需的数据,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

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因为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等的理念,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游走,非常直接、自由、低违约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断弱化,金融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服务性中介的地位,不再是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的行为。

1.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消费者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金融产品,削弱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

2.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信贷工厂”。

3.覆盖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突破时间和地域约束,互联网上寻找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发展快。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增长。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人,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5.管理弱。一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二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6.风险大。一是信用风险大。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P2P网贷平台,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2013年以来,淘金贷、优易网、安泰卓越等P2P网贷平台先后曝出“跑路”事件。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七、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

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4年为5900亿美元。

移动支付的功能强大。以规模庞大的线下POS收单市场来说,第三方支付企业对线下收单市场的拓展,未来线下支付将给整个综合支付市场格局带来重要影响,乐富支付在原有线下POS收单业务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增值服务端的创新力度。一站式财务管理应用和社会化营销工具的融合,以手机刷卡器为切入点,满足中小微企业的线下收单需求。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发展,智能手机和iPad普及。

随着Wi-Fi、4G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明显,有线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也融合进来。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整合,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支付。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解决企业间的大额支付,替代现金、支票等银行结算支付手段。

移动通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但受限于便携性和体积要求,存储能力和计算速度在短期内无法与个人电脑(PC)相比。云计算恰好弥补移动通信设备这一短板,将存储和计算从移动通信终端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器,减少对移动通信设备的信息处理负担。移动通信终端将融合手机和传统PC的功能,保障移动支付的效率。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 Club公司,到2012年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

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2年国外最热的创业方向之一。以Kickstarter为例,它不是最早以众筹概念出现的网站,却是最先做成的一家,成为“众筹”模式代名词。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

八、以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威胁银行生存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削弱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以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更是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

脸谱8.4亿个实名制的客户形成巨大的网络社区,信息充分共享。其中有很多提供存款,也有很多需要资金,通过搜索引擎让资金供给和需求进行有序排列,通过云计算和资讯体系的完善,确定风险成交的价格,每个人手里有一个移动终端,都可以在手上完成,不需要银行作为中介。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这个将是最严重的挑战。”“当然这是很理想的事儿,但是有些事儿看似很遥远,很快就会发生。”

随着储蓄红利逐渐消失,存贷利差缩小,小微企业的业务将放在重要位置。考验银行对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把握。小微企业是世界难题,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要想一个一个搞清楚,肯定赔本,需要银行完善批量化、专业化审批。

九、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案例

1.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金融大厦拔地而起,金融产业突飞猛进,可是,法律法规、数字技术、支付平台这些软件设计往往被淡忘。

上海把数字技术等列为金融业的重点企业。大数据及数据挖掘,建立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共同平台。移动支付,源于年轻一代钟爱手机来进行支付,今天也许还是涓涓溪流,明天将成为一片海洋。云计算、云服务、市区普及覆盖Wi-Fi等方面,应不失时机地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之中。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人民币全球跨境的清算中心进驻上海。大数据有极好的机会和用武之地。“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建设步伐,找寻上海的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数字技术与IT所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必将创新间接融资模式、直接融资模式,它是金融业的明日之星。

2.行业整合加快。

四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腾讯推出的微信联合人保财险的手机端支付,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还有包括:易付宝、百付宝、快钱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3年上半年,全球私募股权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领域延续了过去几年的火热。2013年仅5月份,Twitter宣布收购大数据创业公司Lucky Sort;IDG宣布两宗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投资;微软拟出资10亿美元收购Nook Media公司数字资产。与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活跃的投资行为相比,国内投资者对该领域的态度则谨慎得多。国内仅IDG、红杉两家基金进行过投资。绝大部分投资机构持谨慎观望立场。直到2014年8月1日,金融垂直搜索平台融360正式宣布已于7月中旬完成B轮3000万美元融资。此次融资领投机构为红杉中国基金,光速安振中国投资、凯鹏华盈(KPCB)和清科集团跟投。这是互联网金融业近年来最大的一笔融资额;2012年3月融360完成A轮700万美元融资,由光速领投,KPCB和清科集团跟投。此次B轮3000万美元融资,由红杉领投,光速、KPCB和清科集团跟投,创下互联网金融业融资额纪录,显示出投资机构对融360以及整个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前景的认可。

3.阿里金融。

如今,涌现阿里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业务,即阿里金融。阿里金融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可持续性的、普惠制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其所开发的新型微贷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和互联网。

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同时,阿里金融微贷技术极为重视网络,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即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保证其安全、效率,也降低阿里金融的运营成本。

网络的利用简化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向小微企业提供365*24的全天候金融服务,同时向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现实,符合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阿里金融开发出订单贷款、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从其微贷产品的运作方式看,带有强烈的互联网特征。类似淘宝信用贷款,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审批、获贷、支用以及还贷,整个环节完全在线上完成,零人工参与。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电子商务广泛渗透进入金融产品消费等领域。比如,2010年平安、安邦等多家保险公司集体入驻淘宝网开展保险产品销售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等基金销售机构自有网络平台受制于多种因素,业务发展缓慢,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群和用户体验优势,提升自身的网上基金销售业务能力。

十、近20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崛起,锐气直逼银行

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较2010年翻两番,达到5万亿元。

短短一年半,本由银行垄断的支付市场骤然增添近20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各种新奇古怪的支付体验层出不穷:如果您在咖啡馆用餐后,发现忘带现金,只要摇一摇手机,就能够付款;如果在电梯里的平面广告上发现心仪的商品,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商品条形码,就能完成购买,等待送货上门。

2012年是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年”——创新源动力正是蜂拥而至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生存的本能需求。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感受到这个支付领域“小兄弟”的逼人锐气,一些违规现象引起监管层注意。

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快钱、汇付天下和易宝支付分别为市场份额前6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共占94.4%的份额。这6家企业也是2011年首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近一年半,获得许可证的企业迅速增近200家,原本由银行垄断的支付市场骤然多200号人抢食“蛋糕”。一些大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创新突围,许多新奇古怪的创新支付模式进入消费者视线。

2014年7月底,支付宝推出一款手机“摇一摇”,让陌生人之间快速实现小额转账的支付产品。此前,转账一般需要通过银行柜台、自动柜员机(ATM)、网银或者手机银行实现,这项服务仅需要用户摇一摇装有支付宝软件的手机,自动感应到对方的支付宝账号,输入转账数额后即可实时到账。这是支付行业的最新发展,集中利用多种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蓝牙、重力加速感应。省略账号输入过程,支付速度快一倍以上。

2014年支付行业主要朝四大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快捷支付发展迅速,继支付宝、银联之后,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等也加快快捷支付的推广力度;二是移动支付(即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支付)创新力度加大,支付宝推出基于二维码扫描和“摇一摇”支付的移动支付产品,财付通则联合微信布局“微生活”支付;三是加大线下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POS)收单市场拓展力度,特别是汇付天下在30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通过代理模式加快收单市场布局;四是进军基金支付市场力度加大,2014年5月有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基金支付牌照,获得该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增至7家。

2014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价格战的压力;二是监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三则是行业细分后涌现的新兴市场。

首先,2011年5月至今,央行连续发放5批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持证企业从第一批的27家猛增近200家。支付牌照获批的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费卡等,其中,互联网支付是主流业务。

国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体商户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小,迫使它们在选择支付企业时更关心支付费率的高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价格战十分激烈。

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业务同质化,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靠压低价格获得客户,支付宝等企业意识到价格战非长久之计,必须借助创新业务突围。

其次,监管部门呼吁第三方支付企业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新形势下,支付清算行业进一步加强自律管理,大力推动支付创新,切实防范支付风险。

央行发放支付牌照给支付企业“正名”后,该行业从之前的不确定状态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企业开始务实地考虑发展问题,创新正是谋求发展的必然道路。

随着支付行业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也推动了创新。目前网购、航空、游戏等传统的互联网支付细分市场已被第三方支付企业瓜分殆尽,基金、教育、跨境支付等新兴的支付市场有待挖掘。

一般说来,银行提供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三项服务在内的传统金融服务,第三方支付企业则已逐渐渗透至银行的“汇”和“贷”这两项服务之中: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等推出了小额转账汇款服务;快钱进入信息化金融服务领域,扮演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保理商角色,以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2014年7月,阿里巴巴的关联企业、支付宝的兄弟企业阿里小额贷款公司,以用户在支付宝上的交易数据作为审核放贷的参考依据,向淘宝和天猫用户发放信用贷款,单日利息收入超过100万元。

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有网络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业内确实有人担心它们未来会抢银行的一些业务。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量和市场份额还不至于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说不定未来第三方支付会跟银行抢饭碗。两者的竞争并没有那幺明显。第三方支付企业是传统银行业务的有效补充,商业银行与类似快钱这样的信息化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如同10年前的中国电信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关系,前者做基础设施建设,后者在其基础上创造需求。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有一部分业务重叠,目前关系看,双方合作多于竞争:在网关型支付上,第三方支付减轻了银行处理大量交易的负担;在账户型支付上,沉淀在第三方账户上的备付资金需要由银行托管,相当于提供了可观的存款。只要能给银行卡用户带来支付便利,银行目前还是愿意跟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即使第三方支付的创新提升了支付效率,但有不少风险隐患和违规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行业规范逐渐被提上日程。

十一、多家银行网上业务超过柜台,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

商业银行曾经凭借“水泥+鼠标”的经营思路和网上银行先发优势,迅速打造起互联网金融王国。随着各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企业用户的互联网化生存日趋显现和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国内金融环境的快速转变,这种“门户”型的网上银行应用模式,除了在业务、功能、人性化等方面有所改善,本质上始终未能走出“替代柜台”的命运,服务差异化逐渐丧失,一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革命”势在必行。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乃至各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互联网化的改造力度。作为无论产品还是服务的数字化程度都极高的行业,金融业全流程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网上企业银行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

多家银行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已远超柜台业务量,有些上市银行的网上银行占比超过总业务量的60%,甚至70%。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是国内最早实施“水泥+鼠标”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其网上企业银行交易结算替代率已经达到87.68%,在超过21万家招行网上企业银行用户中,完全依赖网上企业银行而从不在柜台办理结算业务的超过6万家,且这一客群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扩大。网上企业银行用户具备金融生存互联网化的基本条件,预示着商业银行通过网上企业银行迈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

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在融资业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招商银行推出“网贷易”作为提供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服务的核心产品,实行开放式用户注册认证机制,具备远超过银行柜台的快速反应能力,成为招商银行获取融资客户的高效渠道。新渠道还通过前后台合作的电子化营销流程,整合其线上和线下的营销和服务资源,并在银行内部风险评级系统的电子化管理框架下,对企业的融资资质以及银行的融资服务能力进行快速匹配,从而实现从获客到实际完成融资的超高效运作。

从小企业角度来看,最大改变在于获取融资服务不再需要前往银行网点柜台,而是直接通过网络向招商银行提出融资服务需求,且申请操作7×24小时均可进行,招商银行的各环节审批操作流程均通过网络平台向申请企业完全透明展示;新生的融资平台正在朝着社交网络模式与银行融资服务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一个自生性的金融生态社区正在逐渐形成。不久的将来,企业将在招行的网络社区上找到贸易伙伴、融资支持、财务咨询等,体验网络化的全生态金融服务,并最终打破“水泥”的坚硬外壳,使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企业在更加和谐的金融生态中唾手可得的便利资源。

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正在崩坏,更加开放、交互和公平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已初具雏形且必将取而代之。在近乎透明的生态环境中,企业客户将抛弃一切停留在物理网点服务时代的传统金融服务商,转而投向那些真正融入网络生态的竞争者。我国银行界应及早行动,从网上企业服务渠道抓起,迎接互联网金融革命的到来。

十二、电子银行方兴未艾

电子银行业务可分为这几类:支付、账户余额查询、投资、信贷融通及其他服务的购买(如保险、旅游等)。

电子银行的竞争将来自不同的方面。淘宝在中国的流行程度甚至超过日本乐天(Rakuten)(30%)和亚马逊(17%),占中国全部在线交易的79%。

随着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向中产阶级、知识和技术型转变,人们对线上和线下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从分行业务转型为手机银行业务,再到现在的网络银行服务,对许多银行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所需技术的差异很大。成立电子银行并不仅仅是购买更大的电脑这幺简单,需要转变整个营销、后台和风险管理的体系与流程。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地把业务重点转向电子银行,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关键问题仍是监管,因为电子银行可提供的服务,必定会跨越不同的监管范畴。这点在手机运营商、电子服务提供商和银行业之间最为明显。

通过手机运营商和其他专家平台提供的信贷融资是否构成银行业务?如果是,那幺为保证监管和货币稳定,我们应做哪些考虑?

阿里巴巴和易趣的竞价模式和交易平台,拥有可监控客户信用度的卓越“流信息”。以交易为基础的信用,实时了解客户/借款人是否有销售或流动性问题,这比以抵押为基础的信用更优越。因为传统银行业靠抵押避免银行遭受信用损失,并不是“实时”监控,在银行意识到风险时,贷款可能已变成坏账。

中国的银行需要全面审视自身状况,拓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提高竞争力有效手段的时机已到。较大的银行可靠自身实力独立开发电子银行平台,一些较小的银行可将电脑资源聚集在一起并采用统一平台,以和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这一政策和战略层面的变化,将带来中国金融服务产品、流程和制度创新的全面变革。中国的金融部门能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中国在全球的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