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 要: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进行许多准备工作。要熟悉教材内容且了解教学场地和器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项目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对运动心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对运动心理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进行分析,弥补当前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运动心理;教学;应用

1 优化师生关系为教学奠定良好沟通的基础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投入感情,真正的去关心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而不是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不能以成绩或性格等方面的差距区别对待学生。是职业院校入学的学生年纪一般为十八、十九左右,入学前基本都没有住校的经验也没有离开过家,突然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难免会缺乏安全感或产生失落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完全适应学校生活。因此,在学生刚入学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多接近他们关心他们,并且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和关爱,从生活小事入手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和充实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这种感情基础能为日后的交流沟通以及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控制。在训练中学生可能出现怕脏、怕累、怕丑、胆怯等心理,教师可以根据日常对学生的观察针对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例如亲自示范、语言鼓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训练中的不良心理障碍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练习。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并不是十分热爱体育,只是为了能进入一所学校学习或者毕业后能找到工作而进入学校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参与训练,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减少排斥心理。只有带着热情才能使学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坚持下去,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多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对症下药,就可以把师生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学生就愿意同教师合作,乐意接受教育,这就为上好课提供了可靠的心理保证。

2 规范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体育教学需要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在教授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技术时教师不仅要通过语言叙述进行讲解,还必须要身体力行的对动作进行示范,而动作示范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明显高于语言的讲解。从体育运动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师的对于体育技巧、动作的示范可分为无意示范和有意示范两种。教师的无意示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教师向学生展现的个人形象,例如日常的服装是否符合教师身份,上课时穿着的运动服是否干净整洁,品行是否端正,言语是否得体,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亲切等等,这些都属无意示范的范畴。表面看来这些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习惯的小细节,但是这些无意示范其实正是学生除了与教师沟通意外对教师进行了解的另一条渠道。无意示范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以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长期的接触中教师的无意示范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生活作风都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关注自身形象衣着、语言都要符合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中平易近人具有一定的亲和力。那幺,教师正面健康的形象对学生就能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以良好的姿态投入工作。

在专业体育院校的课程中,体育技巧的训练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在这些课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新的运动技巧及动作,教师必须亲自进行动作示范或是完整的动作或是局部分解动作以及讲解,这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的主动的、有意识的动作示范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有意示范。有意示范是一种技能传授,在体育教学中起主要作用。通过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学生对动作表象进行记忆,并且按照记忆进行有计划地练习,最后达到熟练掌握动作技巧的目的。在动作示范中如果教师对动作的掌握扎实完成的轻松自信且富有美感,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掌握动作后也会具有成就感。相反,如果教师在示范时肢体动作不美观,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完成动作时显得很艰难,则会让学生认为动作难度过大没有信心完成动作。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影响,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沮丧等负面心理教师必须提前进行备课,并且要了解教材准确熟练的完成各种动作。教师的讲解是体育教学中语言教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热情和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一些动作概念,尽可能采取形象、生动、具体的语言加以描述,使学生在轻松地心理状态下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讲解单手投篮的最后出手动作“手腕前屈”的规则时,可以表述为就象平时送人招手说再见时那样手部动作;而“手指拔球”可以形容为蜻蜒点水。这一形象比喻,使学生投篮的最后出手动作掌握得又快又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总结

从学生们离开高中进入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心理也初见较大变化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化为集体生活开始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及疏导对于学生心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利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刚,王新生. 对我省高校运动心理研究状况及制约因素的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2] 吴秋娟. 体育课运用运动心理规律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探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3] 姒刚彦,蒋小波. 望闻问切——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社会—文化脉络初探[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