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露娟

摘 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必须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通过货物服务贸易的并重发展,内外部自贸区同步的建设,吸引外资与海外投资并重,提高双向投资的水平和效益等方面的战略调整,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我们作为大国的战略自信。

关键词:新常态;对外开放战略;利益共同体

1 什幺是经济新常态以及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最近,在中国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词就是“新常态”。怎幺理解“新态”呢?这是相对于我国前一段时期超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意指经济应逐步转入常态。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不能持久的。

2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变化

我们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沿着过去三十多年的老路继续原来的战略。新常态其实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直观表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新的变化,才能做好战略调整。

(一)第一个变化,是中国自身的发展

第一,从消费需求看,新世纪以后,由于住和行成为主要的消费热点,所以买房买车形成新的热潮。而现在这些消费都趋于缓慢增长。现在虽然不排除个别的消费会形成排浪式的特征,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已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必然带来增长速度和结构的调整,要求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的思路都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再像过去那样找一两个在这个时期全国人民都会买,都会消费的产品,从而形成热点带动增长,这种模式恐怕今后很难再走的通,因为进本的消费趋势变了。

第二,投资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去投资一直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现在经过35年的高强度、大规模的建设以后,三大投资领域全面减速: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投资相对饱和;住房需求排浪式的消费告一段落,甚至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过剩;基础设施是最有潜力的,但是按照原来的规划,全国性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基础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动力的减弱,必然会带来增长的减速。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很多投资的空间,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的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地下设施包括地铁等,都有很大的空间,还有生态保护和修复等等。

第三,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过了需求,有的产业已经达到了或者接近了物理峰值,有的产业达到了资源承载能力峰值,房地产的库存压力也很大,这种产能过剩必然带来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的同步发生,并且形成负向的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的过剩。

第四,生产要素相对优势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技术和管理与国外禅居也比较大,只要引进了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形成生产力,带动经济增长。现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发展,农业富裕劳动力减少,使劳动力总量减少了。技术的差距也慢慢缩小了,因为能引进的技术都差不多都引进了。

第五,资源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空间和生态环境的空间相对还比较大,可以放开手脚不受约束地大开发、快发展。但现在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或将近上限,一些地区污染严重,雾霾频频光临。人民群众对于改善生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了。

(二)第二个变化,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金融危机以后,应该说,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失去了危机以前十几年的全球经济的繁荣,对我们来说就是失去外需的快速扩张,转入了现在一种在危机以后的经济增长的低迷,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格局的大调整的新的时代。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新的机遇,对中国这幺一个出口大国来说,外需增长放缓,当然面临的全球的产能过剩加剧,全球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也会有所抬头。

3 经济新常态下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以上的新变化新趋势,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直观表现,也是新常态形成的内在动因。正是这些新趋势的变化,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当前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实行一种什幺样的对外开放战略呢?

(一)在外贸领域,货物服务贸易发展并重,内外部自贸区建设同步

在维持传统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出口仍基本集中在中低端。经济新常态下,应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出口升级,鼓励创新创造,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由“制造”向“创造”、“智造”的转变。同时,扩大服务贸易,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同时培育“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外贸发展格局。提高服务产业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调整服务贸易结构,培育通信、金融、会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传媒、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

(二)在投资领域,转型吸引外资与海外投资并重,重点提高双向投资的水平和效益

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我们缺乏外汇,而是希望通过吸引外资,学到国外的技术,特别是通过吸引外资,和国外的供应链与产业链联系起来。中国的制造业和产业不能孤立于全球的制造业和产业之外,而应成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关系的重要载体、打造联系的重要渠道正是吸引外资。中国需要改革开放,中国的产业必须成为全球产业的组成部分,中国要继续引进外资,中国最终也要回到坚持以制造业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同时引进外资必须要提高综合效益。经济新常态下,引资要朝着有利于中国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引导外资流向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改善现有产业格局。

(三)全面提升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战略自信

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建立权责共担、内推改革、外彰诉求、主动谋划、转守为攻的新型全球治理模式。中国正处于由世界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的过渡时期,对外开放有新的诉求,对全球治理的责与权将增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进入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圈”,但美欧不愿意丧失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试图加大对中国的责任压力和规则约束。中国需以“权责相符”原则为主线,积极参与机制改革和规则制定,承担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责任,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增强话语权,实现从国际规则的适应者和遵循者向制定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胡舒立主编.中国2015看清新常态[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