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八旗体制是一种管理制度,是满族主要的存在方式,在清朝统治期间走过兴盛至衰落,满族依托八旗体制对清朝政治的辅助起了重大作用。清朝八旗在管理方面对后世起到了强有力的楷模作用,同时清朝的鼎盛使服装在一定程度也得到了大的进步和促进,八旗军服吸收了前人的优点并结合了自身实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管理和服制的特点,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长河里,影响着中国近代的服饰。

关键词:八旗;服饰;近代

1 简述该选题在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清八旗制度的建立逐渐开始统一了女真各部的事业,伴随着其势力扩大及人口的增多,为适应满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在历史发展中服饰文化所发生的变化更是空前的深刻,八旗军服也延续了旗服制度,对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深刻的影响意义。

《八旗通志初集》中称,顺治初年圈占内城民房拨给八旗官兵,规定一品官给房二十间,以下递减至八品官给房三间。当时内城民居多为小四合院,在同一院落中居住着若干户旗民,彼此形成密切的邻里关系。各旗的营房建设也有类似规制,例如左安门内原来建有蓝旗大营房,矮屋排列井然有序,北房居多,皆用黄松木料,三五间成一院落,供旗兵小家庭使用。一般来说,街巷横平竖直,成棋盘状。

八旗军服之甲胄通体介绍,在《清代八旗兵甲胄》中,描述道:满清在朋外峙,主要是以畜牧、狩猎焉主,逼撞生崖方式造就了成千上离的骑射将士,清人朋俊,为了正黄旗盔甲胡锤摄AsuitofarmourofthePlaineYllowBanner《PhotobyHuChui》忘“满洲根本”,骑射就成为每个旗民的看家本领。为了加强皇族宗室、八旗青胃的勿忘骑射教育、确立了大阴、行围等制度。清代的大阴制度始放太宗时期,顺治时明确规定为三年一次。行围出摄每年也要雨、三次“八旗兵丁的甲胃为傣仗、大阴、行围、骑射的制度。八旗以旗色分,兵丁甲胃也是根据旗色而分的。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大阴制度,皇帝全副武装,榆阴八旗罩中的火器营、息棺营、前锋营、侍衡营等兵幢,他们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良棺、躺射、布障、云梯等技法。届峙杠旗招展,火炮业翌,餐百阴大炮森嚓作瞥,箭靶相撇而倒,锡面甚为壮观。乾隆峙期大阴多在北京的南苑攀行,满、蒙、汉八旗官兵参加人敷竟建敷寓人,藉以炫耀自己的武装力量。八旗兵丁的甲以棉布焉捏,稠焉面,前以铜甸,青(盔)焉牛皮掣成。乾隆峙期曾是由杭州橄造雨次裂成雨离套甲胃,除大阴、行围畴穿用,平峙都放在紫禁城的西苹尸弓城樱内。

国内关于清末民初时期八旗服饰、及八旗仪仗的记录文献较多。例如《旧粤百态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晚清画报选辑》为我们呈现了在一年间,展现出社会变迁对服饰革新带来深刻影响的内容。清代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第一、十二册中“舟车类”、“服饰类”、“巡幸类”、“宫闱类”、“朝贡类”等亦对八旗仪仗车舆、服饰、乐器作了相关记录。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周寿昌《思益堂日记》、福格《听雨丛谈》、斯亚当《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等小说中也有对八旗服饰的描述,但是从现代关于皇家八旗制度的研究方面的成果,及掌握的资料来看,李文信先生曾于1947年撰文《沈阳清故宫卤簿仪簿物小记》发表于《东北文物展览会集刊》,该文简要的回顾了清代八旗仪仗服饰制度的发展演变。安美术学院范淑英先生的《唐墓壁画中所见的仪仗用具》、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吴关于清代八旗制度军服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李理《论清初仪仗之制的演变》、刘文那、邓庆《清前期的卤簿仪制》、周晓梅《清朝卤簿仪制及避暑山庄外八庙卤簿初探》、王建芙《清代宫廷卤簿乐的创立及发展变化》、邓庆、张正义《试论从兴京、东京到盛京、北京清初卤簿仪制的确立和完备及院藏卤簿仪物》、李永兴《清代卤簿仪仗制度沿革》等论文,主要从八旗仪仗制度探讨了清代发展变迁。王涛《清代火器-军制战争》、彭贺超《清末新军会操研究》也在文中介绍了八旗军官服饰的基本外形特点。清华大学连冕的博士论文《工以治世:清代旗纛及思想研究》主要论述了清代清纛工艺、装饰及其治理思想。江铃君在《中国近代军服研究》硕士论文中也对清朝八旗和绿营军戎服做了详细介绍。此外,以上部分学者从音乐学、服饰文化、礼仪典制、宫廷生活、历史学等角度对清代服饰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松仪、李新达、李尚英《清朝典制》主要就舆服制度及八旗仪卫制度作了一些梳理;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周锡保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史》等许多服饰类专着中对清代八旗军服服饰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故宫博物院朱诚如主编的《清史图典》丛书亦呈现和提供了大量有关清代服饰方面的图像资料。

(2)国外研究动态:

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相关资料也较为丰富,多以图片叙述为主,主要有《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清末民初的影像中国》及美国长老会传教医生杜布森(在广州和阳江从事行医传教工作时所拍摄的珍贵照片,照片反映出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由此可以清楚看到八旗服饰的特征。而关于八旗文献中,多以军体制度和军事力量角度讲起,《MILITARY SABERS OF THE QING DYNASTY》中主要讲解和分析了清朝军事力量的武器-军事军刀。也有《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文中则讲述的是从八旗的身份来源和清入关前种族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羽.民国男性服饰文化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4.

[2]刘菲.清前期皇室及贵族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江玲君.中国近代军服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5.

[4]黄松平.晚清军事文化变迁与军事技术进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5]余瑞华.清朝八旗户籍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2.

[6]景若凡.清末练兵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7]彭贺超.清末新军会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霍琛.我国军服变迁规律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9]赵静雯.清代八旗察哈尔军事征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10]贾霞.《钦定八旗通志·循吏传》之循吏研究[D].辽宁大学,2015.

[11]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2]孔震.北京旗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13]王洋.晚清兴京旗人社会生活述略[D].辽宁大学,2012.

[14]李德新.清末新政与八旗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5]程平生.清代京师八旗官学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16]刘佳.《八旗通志》中八旗教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付玉(1991-),男,汉族,辽宁瓦房店人,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服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