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根据小学儿童思维特点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小学儿童更好的掌握阅读技能,也能促进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儿童思维;英语阅读教学

知识的学习是人们把现在的感知同过去有关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经过思维加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或把握。学习过程中这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思维加工都是通过思维实现的。英语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思考、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儿童英语阅读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1 什幺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谓概括的反映,是指所反映的东西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也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关系上。由于对象的特征有时并不表露在外部,而是蕴藏在事物的内部,随着对这些联系的认识,人的反映也就从直接的、感性的反映转向间接的、理性的反映。所谓间接的反映,是指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例如,早晨起来,看见地面湿漉漉的,便推想到夜里下过雨。正是由于思维具有概括和间接的性质,通过思维,人就可以认识那些没有或者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或事物的各种属性,也可以预见到事物的未来发展。

2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儿童脑的发展已经接近成人,入学后接受系统的教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促使儿童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变化。

2.1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就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林崇德研究发现,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儿童(10~11岁)在数的概括能力发展方面有显着的变化。这就是小学儿童在掌握数概念中,从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的一个转折点。

2)元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元思维是指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解答数学题时能意识到第一步该怎幺做,第二步该怎幺做;在下棋时能意识到怎样下才能战胜对方。元思维是思维的高级状态,它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初入学儿童在解答数学题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解题的过程,到中、高年级才能逐渐意识自己是如何考虑和解答的,并说出自已的解法以及检查自已的对错处。这种从不能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发展到能自觉意识的过程,即为小学儿童元思维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2.2 教学过程中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1)发展儿童的言语。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是小学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学生的思维成为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儿童达到领会实际操作,又能正确使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表达出来。

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思维是在感知觉基础上进行的高级认识活动。思维的全部材料来自感性经验。因此,要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帮助小学儿童掌握丰富的、生动的感性知识是发展儿童思维的必要条件。

3)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首先,针对小学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特点,教会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其次,在学生借助直观图帮助思维的同时,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乱猜硬套或“依样画葫芦,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小学英语阅读课程与小学儿童思维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把语言课堂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在语篇教学上,并对小学阶段课堂阅读技能的掌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小学儿童应能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故事是小学儿童的最爱。许多优秀教师积极研究故事教学的阅读技能目标,语言学习目标和能力运用目标,并带领学生通过看图听故事、补充文字认读故事以及改编表演故事等环节来实现小学英语阅读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接触、体验、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完成阅读任务。这些阅读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3.1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阅读和思维密不可分,思维就是人们借助于表象或概念,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读图”活动开发小学儿童大脑潜能。“读图”是儿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地看图,根据图片进行预想,了解故事大意,利用图激活学生大脑图式在阅读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对故事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2 培养学生读前预测的能力

根据古德曼(Goodman)关于阅读过程是“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理论,读者不是被动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语法、逻辑及文化等线索去预测和创造意义。我们常对要读的内容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例如我们读到一篇有关“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文章,就会预测“为什幺老屋总倒不了,是不是被施了魔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预测”的能力。预测会增加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迫切想找到所预测问题的答案,并且为能正确地预测到文章所涉及的部分内容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升了思维逻辑能力。

3.3 培养学生推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推断的能力,做到能够区分字面意义及隐含意义。有些语言是不能从字面上,句法表层结构上解释的。需要读者能够从文章所叙述的事实、人物的对话以及动作或心境描写等,把文章中的内容与大脑中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从字里行间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推测作者意之所向。以人教版六年级上第六单元“Howdoyoufeel?”为例,这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在小学儿童学习过的颜色单词中,一部分颜色是和心情相关的。当语境中出现相关的表颜色的单词时,学生是应该理解为颜色本意,还是这个颜色所代表的心情呢?这时就需要学生从上下文出发,推断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该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阅读技巧,同时也能培养小学儿童的推断能力。

总之,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他们的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等是小学英语阅读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岩.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