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摘 要: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的不同年级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也应与时俱进,特别是当前新媒体越发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新环境下,研究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阶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

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通过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引领力,向受教育者提供高级的“产品”。为了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处于不同年级阶段的大学生实施不同重点、不同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办法。

1 大一年级学生适应性特征与网络教育

大学一年级作为人的生命历程的重要转折点,有将近80%的新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适应性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日常生活和自我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科学认识和把握大一学生适应性问题及规律,对于提高大一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0%学生没有人生信仰,50%学生认为家人对自己思想意识影响最深,大学生活最苦恼的事80%学生认为是就业未卜,选择重要信息分享对象40%学生选择挚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一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为以下适应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学习适应困难,这是大一年级面临的首要问题,学生对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如学习动机的暂时消失导致学习目标茫然和学习态度不刻苦,对专业认知的偏差和迷茫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对自主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学习时间安排的紊乱等;其次表现为人际交往适应困难,大一年级学生多为初次离家独自面对生活,强烈的孤独感迫切需要有人与自己共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结交的朋友以室友和以前同学为主,交际面较窄,而且由于防范心理较强而缺乏知心朋友;再次表现为独立行事适应困难,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会经常遇到复杂多样的具体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持续下去还会出现精神疾病等。

针对大一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一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为5小时左右,85%的学生采用手机上网,60%学生的上网目的为社区交友和影音娱乐,网络浏览52%学生选择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的新闻时事,网络宣传60%学生倾向于相信自己判断和网民的观点。对比发现,大一学生上网时长远远低于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20.5小时的时长,网络使用行为主要为休闲娱乐、交友沟通、新闻获取,网络依附程度不高。

通过对大一学生思想状况和网络行为的特征调查分析,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确定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方向。首先,减少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师生、社会等面对面的交流,使大学生通过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了解大学和社会、提高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集体意识等社会思想。其次,通过建立校级职能部门、班级、兴趣小组等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与大学生相关信息,在抢占宣传阵地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答学生困惑、杜绝伤害;最后,通过讲座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习惯,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掌握网络服务于自己的技能,增强网络防范意识,逐步提高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抵御网络思想侵害的能力。

2 大二年级学生意识觉醒特征与网络教育

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角色等方面的阶段性适应,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开始更为理性地思考分析现实处境和人生方向,学生的成才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参与意识逐渐觉醒,思想更加活跃,网络对学生的影响逐步加深。因此,准确把握大二年级学生的思想规律和网络行为规律,对于规范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事”调查中大二学生40%认为是就业未卜,30%学生选择学习紧张,分别比大一学生下降20%和上升20%;在“对自己思想意识影响较深的因素”调查中60%学生选择网络和社会风气,20%选择家人,分别比大一学生上升20%和下降30%;在“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途径”调查中大二学生主要选择的是努力工作,而大一学生倾向于利用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调查中均有80%学生选择较小或没有;在“你对网上心理咨询的态度”调查中大二学生明确不参加的有60%,比大一学生低30%;在“对网上关于党和国家的负面信息的态度”调查中大二学生30%选择了转载。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意识开始觉醒,有了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基本掌握了大学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开始有意关注社会政治状况,在心理问题方面开始寻求帮助,生活交往意识渐渐觉醒,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而易引发心理困扰。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网时间和工具上与一年级学生基本相同,80%学生主要用手机上网,每周上网约25小时;在“互联网对你最重要的帮助”调查中大二学生60%选择娱乐、30%选择学习,分别比大一学生提高30%和20%;在“经常浏览的网站”调查中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基本相同,均有70%学生选择了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和人人网等社区网站;在“上网交友最主要的动机”调查中,大二学生50%选择无聊打发时间,20%选择联络感情,分别比大一学生上升20%和下降20%;在“最喜欢论坛的哪些内容”调查中大二学生60%选择娱乐休闲和新闻时事,低于大一学生20%,还有20%选择学习就业,而在这方面大一学生几乎为零;在对于网络宣传可信度大二学50%学生选择自己判断,基本与大一学生相同,也有30%选择了官方发布,高于大一学生10%。调查表明,大学二年级学生网络行为较一年级时已经发生改变,已经渐渐影响到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领域。

大二年级是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期,综合其思想特征和网络行为特征,在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着力解决学生稳定发展的问题。首先,利用网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人生观教育,对学生在网络社区发表的言论及时进行监督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学有动力,行有方向。其次,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对尚未摆脱大学适应性特征的同学,采取网络及时通讯、网络邮箱等比较隐蔽和含蓄的方式加强沟通与交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最后,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自身发展服务,又要时刻警惕和防范网络随时可以带来的危害。

3 大三年级学生分流特征与网络教育

大学三年级是大学生确定人生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的关键时期,就业、考研、出国等毕业后的自我发展问题业已成为大三学生的重要话题,于是,学生“分流”成为这一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根源,也是结合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活中最苦恼的事”调查中80%大三学生选择了就业未卜,与大一学生相当,但高于大二学生20%;在“选择就业目标的要求”调查中40%大三学生选择发挥专业特长,高于大二学生20%;在“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途径”调查中大三学生都选择了提升能力和抓住机遇,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偏重于抓住机遇和利用关系;在“你的人生信仰”调查中各有40%大三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项分别高出低年级学生20%;在“对自己思想意识影响较深的因素”调查中20%学生选择老师,高于低年级学生10%;在“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想法”调查中90%大三同学选择积极参加和准备参加,与低年级学生基本一致;在“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什幺”调查中只有10%大三学生正确选择人民民主,低于低年级学生10%。调查表明,这一阶段学生专业学习态度增强,开始筹划大学毕业后各自的发展方向并着手准备前期工作,大学生“分流”现象日趋明显,但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式的逐步严峻,考研和就业等目标不确定性使学生十分焦虑、迷茫和困惑,思想波动较大,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责任感,服务社会意识较高,但政治理论水平较低。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15小时,高出低年级学生5小时,上网成为主要课余活动;70%学生上网工具为笔记本电脑,高出低年级学生50%;80%大三学生的上网目的是娱乐和资讯,20%选择学习;70%大三学生喜欢网络上播放的欧美电影,选择喜欢国内电影的不足10%。调查表明,网络对大三学生影响日渐加深,上网占用了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而且以休闲娱乐为主,受西方文化熏陶较多。

结合大三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网络行为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做到及时了解大三学生特点和需求,将外在规范和学生的内在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加强引导,积极促成大三学生人生目标的实现。首先,拓展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分别构建专业教师指导下的以就业、考研、创业、出国等为主题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通过互动合作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主体活动。其次,加大网络班级建设,通过此平台及时传递班级教学、管理信息,通过举办游戏比赛、网络设计、文学小创作等活动丰富集体网络文化生活,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和归属感。再次,建立多种方法的师生交流渠道,支持和指导大三阶段的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如要求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招生就业老师等人员建立自己电子邮箱、QQ、微信、博客、论坛等联系方式,并给予公开,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大三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如举办网络党课、时事评论、社区论坛等,使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大四年级学生压力特征与网络教育

在经历了三年的生活适应、意识觉醒和分流,大四学生开始最为关注前程和出路的问题,在学生与生活、现实与未来的多重压力下,大四学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得复杂而沉重。因此,及时发现和掌握大学生压力问题规律,并运用科学的方法给予教育和帮助,是该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事”调查中大四学生50%认为是就业未卜,30%学生选择学习紧张,分别比大三学生下降30%和上升20%,表明一部分同学已经确定就业意向,需要加紧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来应对工作挑战或考研冲刺;在“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途径”调查中大四学生50%选择提升能力,20%选择抓住机遇,与大三学生比较分别为相同和下降30%,表明大中学生意识到能够实现理想的途径很多,最终决定因素还是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对自己思想意识影响较深的因素”调查中大四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老师,比例高于所有低年级,表明学生已经日渐成熟和理性;在“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影响力的决定因素”调查中大四学生选择道德水平的40%,选择金钱的30%,表明学生对现实社会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就业思想准备;在“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调查中大四学生50%认为很大,也有50%认为很小或没有,表明大四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差距较大;在“对网上关于党和国家的负面信息的态度”调查中90%选择不信不传或坚决批评,表明学生极富爱国主义精神。综合以上信息,大学四年级学生要在家长和老师的高期望下、在考研和就业的知识技能紧张积累下完成毕业前各项准备工作,无形中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效率亦成为大四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四学生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长为19小时,每天1-3个小时,主要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主要用于学习和获取资讯,浏览的网站以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和人人等社交网站为主,网络游戏、影音等比例不足40%,上网交友聊天90%学生的动机是打发无聊的时间,90%的同学明确表示拒绝使用网上心理咨询。综合以上信息,大学四年级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休闲娱乐、缓解压力和开拓视野,没有将网络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尤其是在就业指导、专业学习、考研辅导、情感帮助等方面还有待挖掘。

随着网络深入大学和社会的每个角落,大学生就业方面信息的查阅、简历的远程投递、政策的解读了解等均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大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方面信息的查阅、简历投递、考题准备等也需要网络的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市场调研、营销和管理方法、国家政策支持等资料通过网络查询获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因此,教育和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公共服务系统,对于减轻大四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自信心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校园网建设方面为大四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可针对大四学生免费开通网络信息链接端口,方便学生登录与就业、创业、考研等相关的网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官方可靠性,而且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其次,继续完善和补充业已存在的各种网络班级,丰富网站服务内容,让学生在网络班级共建中既充实了自己又实现了同学间的信息互补。再次,学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统一协调学生管理、教务、招生就业、研究生院、科研推广等部门,积极争取各自的社会资源优势,利用网络向学生传播毕业前学生需要的各类信息和解答学生的各类疑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2004,(8).

[2]党波涛.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N].人民日报,2012-10-22.

[3]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03-16.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杨直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

[6]禹旭才.美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五育”与“三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5).

[7]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