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宁迪

摘 要: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培养“理论+技能”型幼师的核心课程,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比31%,是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我校的学前教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强化学生本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力求培养出适岗能力强的学生,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储备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幼儿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方向,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常态化的国家统一考试,这意味着,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者均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 基于国考视角下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背景

1.1 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新要求

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以建设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国考的内容要求全面,既关注教师对保教知识的掌握,还关注教师的职业理念及师德素养;强调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涉及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语言表达、信息处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从整体来看,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在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对报考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课证岗”融合的现实需求

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前教育学课程主要考察的内容为:幼儿教育及发展、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学前教育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等。这部分知识既是国考的考试大纲内容,同样也是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就业后,更是幼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此,以课程为主体,考证为导向,岗位实践能力为本位的“课证岗”三位一体教学的现实需求下,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必然走向改革之路。

2 我校学前教育学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传统的三学之一,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笔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察的重点内容。它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能否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至关重要。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强调实践和应用的导向,而这与我校《学前教育学》在课程实施中的目标并不是完全吻合,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日益显现出严重的弊端。

2.1 课程目标缺乏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对幼儿教师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而进行设计的课程,在培养学习者从事实际工作的职业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过度强调它的理论知识,师德教育和职业理念往往被忽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课程的精髓,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和基本素养培养的缺位都会对考试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缺乏职业素养的后果不仅仅是影响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培养高水平幼儿教师的质量。

2.2 课程内容缺少实践导向

学前教育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从而忽视了实践性,虽然教材的版本不断更新,但是核心内容基本不变。许多教师不能将课堂与当下的学前教育热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缺乏时代性。往往以“教”为中心,重视理解教材、设计教案等能力培养,而忽视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理解幼儿、区域角创设、捕捉生活中的课程生长点、培养幼儿想象等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又回到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只学习书本知识容易造成对学前教育实践缺乏了解,与真实的教育生活脱节。

2.3 课程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跟诸多理论课程一样,我校学前教育学课程考评由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组成。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或者教师的主观印象为参考,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考察了基本的教育活动规律和基本问题,但是淡化了对学业本身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没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品质,如自学能力、勤奋品质、探究精神、反思精神等。

3 我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改革,不是纯粹地以应试为目的的改革,而是应反映出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学导向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从而在课程的价值和实施过程中做出了合理的改变。

3.1 以学生为本位,坚持育人导向

在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倒逼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在实践探索中应杜绝“为考而教”的教学模式,警惕“只见分不见人”的教训,避免课程教学只为考试服务的误区,做到以人为本,以资格考试为契机,使之成为全面的、深入的课程改革。学前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应顺应资格考试的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欲望,变教师“灌”为学生主动“学”,通过布置学生恰当的学习任务,让其感受到适当的课堂压力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投入,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大可能使之自我实现,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3.2 丰富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对于教学内容,整体把控,精简部分内容,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专题单元为主的各个板块。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学前教育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大程度和更高的效率实现知识再现。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预习、领会、复习、做习题融入到教学中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先教后学、边教边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课堂组织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法,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引入课堂,创设生动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3 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综合素养

积极改革学前教育学的课程评价方式,使其与资格考试方向保持一致,从而起到引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结果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性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在考察知识识记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的职业理念、师德树立及灵活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设置上把实践性、理论性相统一。过程性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主要包括基本任务的完成情况,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见习报告等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也考察了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而这些对于学生今后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从事教师行业都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适用于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者)[S].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11:29.35.

[2]秦金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2,(8):7-10.

[3]姜勇.理论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转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