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伦

(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儿科 贵州毕节 551600)

目前治疗小儿疾病的抗菌药的耐药性正在逐渐增加,90年代后氟哌酸的耐药性也有增高的趋势[1]。头孢曲松钠(mezlocillin sodium)是一种新型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该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血药浓度商、组织分布广等特点,临床上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40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7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临床诊断符合《现代感染病学》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4.2±1.3)岁。0~2岁10例(14.3%),2~5岁28例(40.0%)。5~7岁23例(32.9%)。7~12岁9例(12.9%)。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5℃以上者64例,肉眼有粘液脓血便46例,腹痛34例,病初伴抽搐8例,休克2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30例,采用氟哌酸治疗,15mg/(kg·d),po,tid,分2次口服。(2)治疗组:该组患者40例,头孢曲松治疗,由山东天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200mg/(kg·d),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bid,2组疗程均为7~10d。疗程结束后,热退3d以上,腹泻止,粪培养阴性患者可以出院。2组均未使用其他抗生素,只给相同的辅助治疗,补液对症处理2组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2]

所有患儿每天测体温,严格记录腹泻次数及性质,观察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用药后第3、5、7天做血常规实验等。疗效标准为:(1)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2)好转:症状和体征未完全恢复正常;(3)无效:血常规仍异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消失。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7.5%(35/40),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7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53.3%(23/30),总有效率为76.7%(23/30)。治疗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异常变化。治疗组出现皮肤搔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给出现皮疹1例,轻度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对症处理后未影响疗程。

3 讨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烦躁、嗜睡,甚至血压下降,意识改变。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多见于2~8岁小儿,常与饮食不洁有关,其起病急、发展快、传染性强,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对小儿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疾病杆菌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氟哌酸被认为是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其对骨骼生长发育未完全的幼儿可能致软骨损害[3]。也有学者采用X线照射及氯霉素或亚硝胍诱变等不同方式获得减毒变异株,用于主动免疫,已获初步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疾病杆菌的亚型比较多,因此,制成特异性的疫苗难度较大。另外,病愈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也不长,因此,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还是切断传播途径。头孢曲松为新近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多种G-杆菌如疾病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苗等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菌亦有抗苗活性其作用机理与氨苄青霉素类似。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在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头孢曲松是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高,副作用少,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

[1]刘丹,张帮杰.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菌群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研究[J].临床医学,2009,29(6):34~35.

[2]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63.

[3]陈益平,黄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32例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0,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