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 徐 红 杨 军 赵 波

(1、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 伊春153000 2、伊春市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中心,黑龙江 伊春153000)

1 天气实况

2017 年2 月15-16 日,伊春地区出现了一次较强的降雪过程,主要降雪时段为15 日夜间至16 日白天,伊春北部地区降雪量大于南部,其中嘉荫站降雪量最大,达7.9 毫米。降雪对交通、公众出行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冷空气势力较强,此次降雪的同时伴随5-6 级偏北大风,雪后还带来了10 度以上的强降温。各站过程降雪量如下表:

表1 2 月15 日20 时-16 日20 时各站降雪量 (单位:毫米)

2 环流形势演变

15 日20 时,高空500hpa(图1)冷涡位于贝加尔湖北部,对应-48 度的冷中心,冷空气势力较强。

700hpa(图2)大兴安岭南部有闭合的低值系统形成,伊春地区位于槽前,槽前暖平流较强,槽后不断有冷空气补充,低值系统未来将发展加强。

图1 2017 年2 月15 日20 时500hpa高度场、温度场

图2 2017 年2 月15 日20 时700hpa 高度场、温度场

图3 2017 年2 月15 日20 时850hpa 高度场、温度场

图4 2017 年2 月16 日08 时850hpa 高度场、温度场

850hpa(图3)在降水开始前,低空一直有暖平流存在,地面温度较高;从渤海经辽宁省、吉林省伸向黑龙江省中南部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明显,风速核内最大风速达到28 秒/米,有利于暖湿空气向伊春地区输送。15 日夜间风场有明显的风向风速辐合,随后冷空气开始南下,冷暖空气交汇,系统加强。

16 日08 时850hpa(图4),在高空涡前到低空急流左侧和左前侧的冷锋锋区上、风场辐合区域将有利于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16 日20 时系统减弱,对伊春地区的影响结束。

3 地面系统特征

这次降雪受蒙古气旋北上东移影响,降水开始前蒙古气旋长期维持在我省西部,之后北上东移过程中从1012.5hpa 加强发展成1002.5hpa,给我市自南向北造成较强降雪天气(图5-8)。

从地面系统动态变化看(图9),14 日20 时在蒙古中部有低压,中心强度1020.0hpa,15 日08 时东移并形成蒙古气旋,15日20 时地面气旋进一步东移加强,中心强度1007.5 hpa,16日02 时低压继续东移北上,受低压前暖锋影响我市南部降雪开始,16 日08 时低压加强至1002.5hpa,完全控制我市,北部降雪逐渐加大,至14 时低压移动缓慢,强度变化不大,到了20 时低压减弱系统快速移出,我市降雪结束。通过分析,低压中心基本按照三小时负变压中心方向移动。

4 云图特征分析

FY 红外云图分析(图10),15 日20 时暖锋云系覆盖我市,我市降雪即将开始,随着涡旋云系的东移,16 日08 时为明显的强低压云系覆盖,同时云系中有对流云团,强低压云系在我市产生了大范围的强降雪。

5 物理量场分析

动力条件分析:15 日20 时至16 日20时500、700、850hPa 伊春均处于垂直速度上升区,总的来看,垂直速度场上有利于伊春降水(图略)。

热力条件分析:15 日20 时之前一直是能量积聚的过程,之后时段是能量间断性释放。降水开始前为暖平流,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冷平流加强。低层暖上层冷,气层不稳定加强,降雪加大。分析K 指数情况:降雪时段K 指数很大,我市在12 摄氏度以上,能量较大,存在不稳定因素(图11)。

图6 地面影响系统——2017 年2 月16 日02 时

图7 地面影响系统——2017 年2 月16 日08 时

图9 地面系统动态变化图

图10 FY 红外卫星云图

图11 2017 年2 月16 日08 时K 指数场

图12 不同时次850hpa、925hap 比湿场

水汽条件分析:850hpa、925hpa 比湿场分析(图12),降水时段均超过1 克/千克,16 日08 时至14 时达到2 克/千克。

6 结论

6.1 高空低涡给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天气环流背景。

6.2 蒙古气旋是此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导致较强垂直上升运动是强降雪形成的动力机制。

6.3 输送到伊春地区的水汽来源为渤海湾暖湿空气。降水时段整层大气长时间处于辐合上升运动区内。降水开始前为暖平流,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冷平流加强,低层暖上层冷,气层不稳定。在降雪时段K 指数达到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