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义

(常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0)

桥梁基础是桥梁建筑重要的承力结构,起到承载桥梁自身重力荷载和通过桥梁的车流荷载的作用,并将桥梁与自身荷载传递给地基,因此,桥梁基础工程质量之间关系到桥梁工程整体质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组成复杂,在我国南部和东南部等地,岩溶地貌分布广泛,成为桥梁基础工程施工的重难点。基于此,为提高桥梁基础建筑质量,改善桥梁基础承载能力,本文对不同发育程度的岩溶地质处治技术展开研究,以期找出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岩溶地质处治措施,推动我国桥梁建造工艺提升。

1 工程概况

某大型桥梁项目,全跨2761m,基础采用柱形实体墩和钻孔灌注桩,桩径有1m和1.25 m两种,桩长在6m-47m之间。地质勘测报告显示,施工场地为典型的岩溶地质,溶洞占比约为40%,其中全空洞占比约70%。

2 岩溶处理技术

根据施工场地溶洞分布情况,结合施工场地工况和设备配置情况,初步选定了抛填筑壁法、绕避法等几种溶洞治理方案,工艺方案描述如下。

2.1 工艺描述

2.1.1 抛填筑壁法:钻孔施作过程中,在钻至溶洞之前,采用冲钻匀速钻孔;钻至溶洞时,立即停止钻孔施工,向溶洞填充粘土片石,并及时冲孔施工,以帮助溶洞填充密实,反复交替填充冲孔施作,直至溶洞空隙全部填充密实,孔道内液面高度稳定;抛填筑壁法施工示意图如图1。

图1 抛填筑壁法处理示意图

2.1.2 钢制护壁筒处治法:钻孔施作过程中,在钻至溶洞之前,采用冲钻匀速钻孔;钻至溶洞底部时,施作钢制护壁筒并对其施加振动荷载,确保其沉至溶洞底,切断洞内的渗水通道;工艺方案示意图如图2。

图2 钢护筒跟进法处理示意图

2.2 小型空洞、中型填充型溶洞处理

2.2.1 对中小型空洞溶洞和大型局部填充溶洞,若水流渗透动力较小,宜选择黏土片石抛填法处治。

2.2.2 应结合施工现场溶洞规模,合理确定抛填处治循环次数,在保证作业溶洞填充密实性的基础上,降低工艺方案施工成本。

2.3 较大型、成串珠状、水联通通道型溶洞处理

对大中型溶洞,以及分布范围广泛且相互联通的溶洞群,若单独采用黏土片石填筑法处理,填充和冲孔施作易扰动溶洞洞壁,增加塌方风险,引发施工安全隐患;若单独采用钢制护壁筒处治法,则施工设备要求更高,增加施工成本,工艺方案经济性较差,且护筒壁振动施工易造成洞壁开裂;结合以往工程实践和所查文献资料,拟定采用“抛填筑壁法+钢制护壁筒”联合处治方案。

2.3.1 抛填筑壁法特点。2.3.1.1 黏土片石抛填处治法工艺简单,工程经济性较高,但施工连续性较差,处治效果不易把握,且易引发坍孔风险;为提高提升溶洞处治效果,增加作业溶洞填充密实性,应根据溶洞规模、现场工况等因素,合理增加填充冲孔施工次数;2.3.1.2 因该工艺方案下,采用的粘土片石填料为硬塑性材料,流动渗透能力有限,及时经多次循环施工,也难以完全充实溶洞,易在作业溶洞上部留下通道;在后期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向通道填充,导致混凝土用量超量,同时造成填筑结构自重增加,示意图如图3。

图3 混凝土灌注超方示意图

2.3.2 钢护筒跟进法特点。2.3.2.1 本工程施工场地岩溶地质条件复杂,联通溶洞分布广泛,护壁筒下推施作过程中,钻头遇洞壁凸起块石,易撞击护筒,导致护筒弯折变形,影响成桩质量,降低灌注桩承载能力;2.3.2.2 因联通溶洞分布广泛,且空洞溶洞占比较多,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极易造成大范围溶洞塌方,导致护壁筒屈曲破坏。

2.3.3 钢护筒跟进和抛填结合法。根据本工程溶洞规模和分布特点,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采用“黏土片石抛填+钢制护壁筒”联合的处治方案,处治效果优良,经济性良好,效率较高,技术要点如下:2.3.3.1 施作钢护筒前,先使用黏土片石法,循环抛填2-3次,减少塌方风险;2.3.3.2 为减少护筒弯折风险,应提前采用钻机冲击岩体;2.3.3.3 为提高联通溶洞处治效果,可适当混填水泥,同步下沉钢护筒,及时切断渗水通道。

2.4 绕避法

绕避法是目前最优的岩溶地质处治方法,其核心在于根据地质勘测报告,通过合理的施工规划,绕过中大型溶洞,以及分布广泛且联通的溶洞群。本项目11#桥墩位置处,岩溶发育成熟,结合地质勘测报告,拟定原定的32m跨径,增至48m,以跨过岩溶发育成熟区域。

3 施工原则及控制要点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岩溶地质处治方法特点,明晰了不同溶洞大小、分布、联通和填充工况下的岩溶地质处治方案选取原则,并概括了不同技术方案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岩溶处理措施选定原则

选取原则见表1。

表1 岩溶地质处治方案选取原则

3.2 施工控制要点

3.2.1 为保证孔壁周围挤压能力,避免钻孔施作过程中,因钻进范围内坚硬岩体影响钻进施作,造成“卡钻”现象,钻孔施作动能应控制在2.5 t·m2-5.0 t·m2左右。

3.2.2 因岩溶地貌发育情况、地质条件、岩溶分布、容积等差异,为保证冲孔施作顺利进行,避免坍孔、塌方等风险,应根据施工现场溶洞分布、地质条件等,合理制定钻孔施工方案,严格控制钻孔流程。

3.2.3 加强施工场地地质勘测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施工场地溶洞大小、分布、联通和洞内填充情况,并根据施工场地岩溶地貌地质勘察资料,合理编定施工方案。

3.2.4 为避免坍孔、溶洞塌方等风险发生,钻孔至溶洞顶板1m左右位置时,应合理调整冲孔参数,尽量采取高频小冲程作业方式进行冲孔施作,缓慢匀速通过溶洞。

3.2.5 为避免溶洞塌方风险,若内部无填充,必须立即注浆,维持水头差;同时,应合理增加泥浆中的黏土比重,以合理增加其容重指标,使注浆稠度保持在25s-30s左右。

3.2.6 施工现场应提前准备足够的黏土片石,保证填筑施工的正常进行,通过高频小冲程作业方式,反复冲击,在洞壁周围形成密实的泥浆护壁,达到封闭和阻塞通道的目的,同时显着降低塌方发生风险。

3.2.7 钻头提出后,应立即将黏土片石填料填入洞内,为保证填充密实性,填充面应稍高于溶洞顶面;待洞内水头稳定,继续进行冲孔施作,压实填料。

3.2.8 若采用黏土片石填料难以完全密封溶洞漏点,应加填适量水泥,提高填充封闭效果。

4 结论

文章结合某桥梁工程桩基础施工实践,分析了不同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溶洞治理方案,结论如下:(1)对中小型空洞溶洞和大型局部填充溶洞,宜选择黏土片石抛填法处治;对大中型溶洞和分布范围广泛且相互联通的溶洞群,宜采用“抛填筑壁法+钢制护壁筒”联合处治方案;(2)应根据施工现场溶洞大小、分布、联通和填充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避免造成坍孔、溶洞坍塌等风险;(3)工后检测显示,所有抽检桩基础质量优良,均达到了I类标准桩,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表明施工方案技术可行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