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辉,邓 聪,陈东琼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 佛山 528251)

前言

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特种设备。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成熟度和操作条件(介质、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将会产生诸如全面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氢损伤、孔蚀、缝隙腐蚀、磨损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各种各样的金属腐蚀[1],严重影响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正常运行。腐蚀会导致换热器的失效和破坏,影响换热效果和污染产品,甚至会引发泄露和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有效掌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及腐蚀防护对于生产的平稳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二氧化碳腐蚀是石油化工生产中遇到的最普遍的一种侵蚀形式,它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营。CO2常作为石油伴生气或天然气的组分之一存在于油气中,因此,油气工业中广泛存在着CO2[3]。一般来说,干燥的CO2对钢铁没有腐蚀,但在潮湿的环境下或溶于水后对钢铁有极强的腐蚀性。与盐酸相比,由于CO2溶于水后,在相同的浓度下,其总酸度更高,因此,它对钢铁的腐蚀比强酸还要严重[4]。二氧化碳腐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CO2分压、pH 值、介质组成及合金元素等[5]。

1 设备简介和缺陷概述

某石化企业甲醇装置中1 台脱硫中间换热器于2011 年1 月投用,设备参数详见表1。该台换热器结构复杂,为固定管板式。其中管程介质为脱硫后的天然气,壳程介质为原料天然气,具体的介质分析成分见表2。设计规定管程与壳程的最大压差为0.1 MPa,开停车和正常操作时应保证设备管壳程同时升压和降压,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差。局部腐蚀减薄部位为管程内锥壳,材料为Q345R,厚度24 mm。具体详见图1。2021 年对该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时,经内部宏观检查发现东侧管程锥壳中下部存在严重局部腐蚀,该管程锥壳名义厚度为24 mm,对其进行壁厚测定,该锥壳大端圆筒最小实测厚度为11.97 mm,锥体部位最小实测壁厚12.11 mm,同时局部腐蚀部位呈台阶状,具体详见图2。本研究着重分析甲醇装置脱硫中间换热器的腐蚀减薄情况,探讨了影响其腐蚀的因素,综合考虑各种防护及监控措施以求控制脱硫中间换热器的腐蚀,为脱硫中间换热器在甲醇装置中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表1 设备主要参数

表2 介质化学成分

图1 锥壳结构及腐蚀减薄部位示意

图2 腐蚀减薄形貌

2 损伤模式识别及风险分析

依据脱硫换热器的设计参数、操作参数、运行状况、检验情况以及介质情况,按相关标准[6]对其损伤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和风险计算,风险等级为中风险(4B)。其主要损伤模式为腐蚀减薄,主导损伤机理包括:未知腐蚀。

3 缺陷成因分析

查阅该设备2015 年的定期检验报告,未记录有关减薄问题。结合该台设备运行状况的记录、介质分析及现场腐蚀型态,局部减薄缺陷可能是受到酸性介质的冲蚀或者汽蚀产生的。正常操作条件下,设备腐蚀率不高,但对设备检查中发现,锥段内部在开盖后,积液较明显,减薄腐蚀主要发生在积液部位,而液面的交界部位腐蚀最大。可能是管程天然气CO2含量高,在非正常操作中,介质中水蒸气在锥壳底部凝结,累积形成碳酸环境,在接近沸点及含氢条件下,在气液界面处产生了严重冲蚀或者汽蚀及酸性介质对碳钢的腐蚀[7]。同时宏观检查发现局部腐蚀部位的形貌为台地阶状腐蚀[8]。相关标准[9]也说明了二氧化碳腐蚀多发生于气液相界面和液相系统内,以及可能产生冷凝液的气相系统冷凝液部位;腐蚀区域壁厚局部减薄,可能形成蚀坑或蚀孔。

4 合于使用评价

针对锥壳的局部腐蚀减薄情况,按照相关标准[10]的有关规定进行合于使用评价。标准规定,锥壳和圆筒均属于A 类部件。因此优先采用局部腐蚀评价中1级评价的方式开展评价工作。

(1) 评价用计算壁厚tc:

式中:

trd远离缺陷位置部位的实测壁厚,mm;根据实测结果,锥壳和圆筒均取值为24 mm。

FAC 未来计划运行时间内的腐蚀量,mm。对比15年和21 年测厚数据,以2022 年11 月作为下次停机检修时间节点,未来计划运行时间内的腐蚀量FAC 为3.10 mm。

代入相关可得,tc为20.90 mm。

(2) 最小实测壁厚tmm,局部金属减薄区的轴向长度s,和缺陷到最近的总体结构不连续处的距离Lmsd:

根据测厚结果,锥壳实测最小厚度tmm为11.97 mm;局部金属减薄区的轴向长度s 为600 mm;缺陷到最近的总体结构不连续处的距离Lmsd为1 242 mm。

(3) 剩余壁厚比Rt和缺陷轴向长度参数λs:

式中:D 为圆筒、锥壳(在缺陷位置处)的内直径,mm。取值1 242 mm。

将参数代入式(2)和式(3),可得:Rt=0.42,λs=4.79。

(4) 条件判定:

以上判定条件均成立。

(5) 采用tc,按照相应标准计算Pmax:

式中:α 为锥壳半顶角,°;取值为30°。[σ]t为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取值为160 MPa。φ 为焊接接头系数;取值为1。

将上述参数代入式(7),得Pmax为4.55 MPa。

(6) 轴向评价:

式中:Mt 为穿透缺陷基于LTA 轴向长度的傅里叶值;根据标准,查得3.091。

将相关参数式(8),可得RSF 为0.52。

根据有关规定,RSFa取值0.9。当RSFa<RSF 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7) 环向评价:

式中:c 为局部金属减薄区的环向长度,200 mm。计算可得:λc=1.60。相对应的Mt,根据标准,查得1.394。

代入式(8),计算可得RSF2为0.72。

式中:EC为环向焊接接头系数;取值1.0。EL为轴向焊接接头系数;取值1.0。

代入式(11),计算可得TSF 的值为1.39。

评定点(λc,Rt)为(1.60,0.42),显然高于TSF=1.20的筛选曲线,环向评价通过(见图3)。

图3 评定图

5 监控及预防措施

基于以上安全评价,若因生产原因,该台脱硫换热器需带缺陷下继续运行,可在正常的运行操作条件下安全运行至2022 年11 月。建议在未来的运行期间加强监控管理,严格按照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避免压力、温度剧烈波动;定期对管程出口处的工作介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若发现介质中硫含量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使用;加强对操作压力的监控。若发现管程与壳程的操作压力差小于0.24 PMa 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加强工艺监控,控制好工艺指标,杜绝水蒸气冷凝滞留。

通过以上各种因素分析,基本上是二氧化碳在水蒸气冷凝环境下引起的局部腐蚀减薄。可以在工艺上添加缓蚀剂,液相缓蚀剂可减少蒸汽冷凝水系统的腐蚀,气相缓蚀剂可减少冷凝蒸汽的腐蚀;或是液相的pH 值提高到6 以上以有效降低蒸汽冷凝水系统的腐蚀速率;或是选择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奥氏体不锈钢能有效抵抗CO2腐蚀,但须注意避免奥氏体不锈钢在现场焊接施工可能造成的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