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浅析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刘江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钢产量已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由大向强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为视角,从我国钢铁工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进而阐述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钢铁工业 发展 趋势

钢铁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钢铁工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防、机械、造船、建筑、汽车、家电等行业。近十年来,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为确立我国的世界制造业大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钢铁产品的国内市场满足率基本上达到98%以上,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由大向强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

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我国钢铁工业业曾长期普遍存在着“做大做强”的动力,无序扩张的后果已经显现,进行战略反思、思考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客观地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钢铁工业属基础性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具有较大的关联度。

(2)钢铁行业下游产业的发展随宏观经济繁荣而发展加快,随宏观经济衰退而发展减缓,所以,为机械、建筑业等下游行业提供产品的钢铁工业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大。

(3)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大型化、规模化、具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壁垒是一个主要特点。

(4)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水耗行业,同时也是高排放工业污染物的行业,其发展对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外部不经济现象明显。

2 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我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2011年3月—2012年3月份的全年间同月份粗钢产量超过消费量200—500万吨之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严重的产能过身毫无疑问将会带来钢铁市场持续寒冬,即钢铁价格的持续走低,钢铁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大量钢铁或关联企业严重亏损。但尽管利润在下降,但是钢铁行业仍然在扩张自己的产能。

2.2 创新能力不强

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但在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3 产业布局不合理

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民营钢铁企业中,而且多集中在铁矿资源较集中的地区。二十一世纪以来,民营钢铁企业迅速扩张,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进一步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布局。

3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

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工业首先面临产能过剩、产量过剩的基本面;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压力也将越来越严峻。钢铁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控制产能总量、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保、改善环境,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合金钢材的品种和数量,发展精品特殊钢,满足市场的需求;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装备,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

(1)提高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要不断推进钢铁厂的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技术经济指标,优化能耗、水耗等指标。继续提高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淘汰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广泛推进干熄焦、高炉干法除尘、转炉干法除尘、高炉TRT发电、BPRT能量回收、蓄热式加热炉、工业水的循环利用、全连铸等技术,继续降低吨钢能耗、水耗,提高高炉焦比、喷煤量、转炉炉龄、连铸比、钢材综合成材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2)扩大高端产品的产能。目前,我国的热轧薄板、中厚板(卷)、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镀锌板、不锈薄板等高端钢铁产品的生产能力仍然不够,应加快发展、提高产能。小型材和线材、无缝钢管、重轨、合金钢钢材等的产能已能满足,需要重点增加竞争力。大中型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的实际产能已经大于需求,应严格控制发展。

(3)推进钢铁企业的整合,搞好区域钢铁工业布局。通过钢铁企业资产重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区域结构调整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以大批量、专业化为内涵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4)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钢铁工业的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这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并导致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提高高端产品的比重,同时增加了优化产业布局的难度。

(5)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目前,国内钢铁联合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而发达国家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虽然多数也是由多个生产厂组成,但已经基本实现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钢铁大集团之间也基本上形成大类产品的分工。企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6)提高钢铁产品质量。中国钢铁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可以和国外大公司相抗衡,而多数企业产品在档次上比较低。由于不能生产、产量低和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等原因,我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钢材;而具备生产能力的大宗钢材品种,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如钢质纯净度低、有害气体和杂质含量较高、性能的均匀性差。

(7)提高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水平。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对市场销售服务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营销服务网络刚刚开始建立,同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营销体系和服务理念相比,存在不小差距。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在销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存在相互压价现象;市场信息反馈滞后,销售与产品开发功能脱节,钢铁产品的开发缺乏及时的市场引导。我国钢铁行业的加工服务中心在钢铁产品分销网络中基本上处于空白,加强加工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将是提高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我国钢铁企业在对外营销方面所取得的业绩与我国的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各钢铁企业的对外营销缺乏必要的联合,在国际市场上单兵作战,投入费用大,市场占有率低,效益差;同时,我国的大部分钢铁企业还局限于国内市场的销售,对开拓国际市场重视不够,尚未建立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

4 结语

中国钢铁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面临着改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课题。在发展战略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行研究,解决产业层面、企业层面的复杂问题,从而获得新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将是各钢铁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品、落后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线,以绿色化作为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重视资源的可供性和价格的演变趋势;重视能源的充分利用、减排,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重视钢铁产品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平台的构建;重视钢铁产品的质量、性能与功能的时代适应性,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钢材,特别是能源、交通、动力、海洋等用钢,重视市场容量的演变及其区域变化趋势,防止区域内同业间过度的恶性竞争。

[1]金磊夫,刘方.国内外主要钢铁企业概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1.

[2]《中国工业概况》编委会.中国工业概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