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刚 程冰 李勇 朱卫俊 范小龙(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德清 313200)



一种超低噪声抗干扰射频接收前端设计

王毅刚程冰李勇朱卫俊范小龙
(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德清313200)

【摘 要】本文设计了一种超低噪声抗干扰射频接收前端模块,主要特点是超低的噪声系数,并且内部集成滤波器,对近远端的信号干扰都有较大的抑制。超低噪声电路采用0.5μm E-PHEMT,采用超低噪声的电路结构设计。内部滤波器使用2级声表滤波器,完成近、远端抑制功能。射频接收前端模块采用表贴工艺研制,并一体化塑封。

【关键词】超低噪声抗干扰接收前端一体化塑封

1 引言

射频接收前端是接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在系统的前级,对接收系统的灵敏度起重要作用。

本产品针对北斗导航系统某频段进行专业开发,主要特点是超低噪声,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一体化封装。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滤波器设计生产,并实现器件的互联与封装。

2 电路设计

2.1产品功能及工作原理

在北斗导航接收系统中,接收信号功率在-100dBm以下,如果不通过低噪声放大处理,信号可能会淹没在系统本身的噪声中。而且接收系统还面临各种其他通讯频率干扰,包括发射系统的泄露功率。本产品提供给接收系统前级信号放大以及抗干扰的作用。

射频前端的主要结构为:第1级低增益超低噪声放大器—>第1级宽带滤波器—>第2级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第2级窄带滤波器,含馈电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电原理框图

第1级放大器主要指标是超低噪声、较低增益、兼顾输出功率和功耗。第1级滤波器滤除远端大功率干扰信号,防止后级工作饱和。第1级电路主要目的是防止模块工作饱和造成功能失效。

第2级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主要指标是较高的增益,并兼顾噪声和功耗,选用一款单片放大器(噪声2dB,增益22dB)。第2级滤波器滤除近端无线电通讯信号干扰。第2级电路主要目的是提高模块增益以及抗干扰能力。

2.2前级超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第1级放大器关键指标是超低噪声,对放大器的噪声进行最优化设计,在噪声最优化的情况下对驻波、平坦度、稳定性进行改善。采用以下几个措施:(1)选用合适的晶体管,使其输入阻抗接近50Ω,或易于匹配到50Ω系统。(2)输入端使用电抗匹配,最优化噪声系数。(3)选用合适的源极电感,有效改善输入驻波以及增加稳定性。(4)输出级使用合适的有损匹配,改善增益平坦度以及增加稳定性。

图2 放大器仿真拓扑结构图

图3 放大器仿真结果1

图4 放大器仿真结果2

根据性能要求,我们选用0.5μm pHEMT管进行仿真设计,经过多次仿真设计,进行了拓扑结构的优化,仿真设计结构如下,如图2所示。

仿真结果如下,如图3、图4所示。

加工样品,测试结果为:工作频率2492±4MHz,噪声0.58dB,输入输出驻波1.6,增益14.5dB,电流15mA。

2.3滤波器设计

由于电性能特点和小尺寸要求,我们采用声表滤波器的方案。

滤波器1要求损耗小,远带抑制高,我们选用了阻抗元滤波器(IEF),这种声表面波滤波器是一种梯形滤波器。这种滤波器由一组纯粹电连接的谐振器构成,虽然这些谐振器都制作在相同的基片上,但却没有声耦合。在声激发不强烈的频率处,器件相当于一个电容器网络,因此会产生衰减而形成阻带。衰减和电容比有关系,谐振器的数目越多,衰减就越大。梯形滤波器滤波优点是损耗小,1-2dB。

滤波器2要求近阻带抑制高,陡降快。我们选用了镜像耦合的DMS滤波器,为了提高矩形度,IIDT采用变指IDT,这种技术采用了一种不同的谐振方式,在两个反射栅之间的空间内有三个换能器。两个反射栅构成的谐振腔会产生一组谐振模式,换能器对称排列,这样就只对对称模式产生响应。设计的器件在反射栅的反射频带内只有两种对称模式,这样,器件就相当于一个双极滤波器。

加工样品,测试结果为:

滤波器1:工作频率2492±20MHz,插损2dB,输入输出驻波1.6,远端抑制29dB@2492±100MHz。

滤波器2:工作频率2492±4MHz,插损6dB,输入输出驻波1.8,近端抑制29dB@2492±28MHz。

2.4电磁兼容考虑

小尺寸对电磁兼容、信号泄露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号从空间的泄露,在小尺寸的范围内很难避免。对于有源的放大器件来说,很容易造成性能不稳定,甚至自激的可能。需要通过合理的排版、布线、电源褪耦减小空间耦合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采用软件对排版后的电路进行仿真设计,并加上封装层一并进行设计考虑。并通过试验来修正设计模型,得到较为可靠的仿真设计模型。

2.5产品结构和封装

本设计采用全表贴的工艺方案,元器件采用全表贴形式,可采用自动表贴工艺,工艺成熟,效率高,可靠性强,价格上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电路板上表面为电路图形,下表面为产品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接地端。正面电路的端口通过电路板上过孔与反面电路端口进行电连接。如图5所示。

封装采用注胶灌封的形式,将所有元器件表面封实,进行器件的表面保护,形成一个模块,反面供用户焊接使用。如图6所示。

图5 电路板示意图

图6 封装的产品图片

3 测试结果分析

按照以上设计方案,设计出的射频接收前端典型测试结果如下:

工作频率2492±4MHz,噪声0.85dB,增益28 dB,驻波1.8,电源+3V/22mA,尺寸10.3mm×7.8mm。

阻带抑制:55dBc@0.1~2400MHz;26dBc@2400~2464MHz;26dBc@2520~2600MHz;50dBc@2600~5000MHz。

本样品曾运用到接收系统中进行实验,并且在发射系统工作时,接收前端增益压缩小于0.5dB。

增益详细曲线见图7,噪声详细数据见图8。

图7 增益测试曲线

图8 噪声测试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射频接收前端模块较好的处理了超低噪声、抗干扰、低功耗等综合技术指标,并解决了模块内的信号串扰等技术问题,加工制作了一个小型一体化的塑封表贴模块。

本文研制出的产品还经过了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电老练试验等环境试验验证,可靠性较好。

参考文献:

[1]程冰,竹卫峥,沈一鸣,范小龙.一种共电流型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16,01.

[2]雷振亚,明正峰,李磊,谢拥军.微波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

[3]清华大学《微带电路》编写组编.微带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5:171.

[4]Niclas,K.B.,et al.,“The Matched Feedback Amplifier: Ultrawideband Microwave Amplification with GaAs MESFETs,”IEEE Trans.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Vol.28,No.4, 1980,pp. 285-294.

作者简介:王毅刚(1957—), 男,河北献县人,中国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射频声表面波器件和电路设计与研究;程冰(1981—),男,安徽宁国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工程师,从事微波电路设计与研究;李勇(1968—),男,江苏南京人,中电科技德清华莹公司研究员级高工,从事声表面波器件和材料研究;朱卫俊(1978—),男,江苏金坛人,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射频声表面波器件和电路设计与研究;范小龙(1989—),男,安徽马鞍山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工程师,从事微波电路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