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翀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脉搏跳动之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越发迅速,无论是老城区改造还是新城区建设以及美丽乡村的规划都在有条不紊的全面发展。虽然城市化建设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带动和辅助性作用,但是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人口数量的攀升以及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的抱团发生,我国已经开始出现水资源短缺和质量恶化以及洪涝自然灾害等问题的频繁发生,这对城市化建设的质量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为了在城市化建设中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和谐发展,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理念运应而生,这两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虽然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无论是海绵城市还是生态城市都是对人类居住环境有着质的提高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因此在新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中要将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想结合,取二者的优点建成海绵与生态一体化的优质城市,为政府在城市建设和人民的居住环境上提供最优质的空间受益。本文通过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与不同进行阐述,希望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着里程碑式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3-0002-01

1 了解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的建设和最终投入使用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面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如同海绵一样有着吸收性质的弹性作用,比如在下雨的时候可以产生吸水和蓄水以及渗水的作用,而当面临干旱或者水资源缺乏的时候又可以自如的将蓄水释放出来,最后达到净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这就形成了海绵的一吸一收形式的城市内部良性水循环模式,在此过程中既解决了洪涝灾害问题又自动吸收了系统的污染物质,对城市水土有着净化的作用。当然这是大概意义上对海绵城市的简单介绍,想要深入了解海绵城市,还需要从海绵城市的特征上做深入的剖析。海绵城市最大的优点除了应对洪涝灾害和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功能上,还在使用过程中具备不依靠传统的地下管道进行水利用,而是通过城市的绿化自然环境综合的进行吸收和储存大气降水以及地下水,这一过程避免了管道建设的不合理或者长时间的损耗而造成的不可预估的负面作用,在对抗洪涝灾害和水资源净化循环上的效率要远远大于传统地下管道的。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最最大的优点是将城市与自然生态环保处于一个和谐持续发展的关系网中的,这是传统管道望尘莫及的,海绵城市在城市系统的收放自如式的自我调节作用和水文特征保持的作用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性循环系统。

2 了解生态城市

现代化城市进程已经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现如今提倡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和谐与共的建设理念当中,现代化城市却存在着资源耗竭和管理方式不环保以及威胁着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而生态城市则是一个以人为本和注重经济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系统,通过生态城市的构建和发展将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共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所谓生态城市建设就是以提高城市宜居性为目标,将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引入城市建设中,让园林绿化充分进入城市的范畴之中,以注重生态环保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将生态学和建筑学融为一体的系统,它是将生态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园林景观的艺术相结合之下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存在的产物,为人们创造和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积极向上的高品质居住环境。可以说生态城市中的环境系统是它建设过程中最大的特色有点,因为它不仅仅只是注重自然环境系统还更加注重城市人工缓降系统和经济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以这种系统综合形式的建设理念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健全的环境体系,从而为生态城市的生态化打造坚实的基础。

3 做好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建设

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的一体化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和综合科学的规划性,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二者优点和差异性,以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相互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在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前提下,城市园林种植的绿地植物可以消化并净化城市雨水,与此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可以供给园林植物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一个整体的建设过程,将二者的优点和差异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利用,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吸水作用的绿色海绵体科学雨水利用系统,提高海绵城市的调节能力,一方面消耗雨水,另一方面循环利用雨水。

3.1 材料的选择

海绵城市在建设中需要选择具有渗透性良好的材料,这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渗水过程所要求的。选择的铺装材料要像海绵体那样具有足够的吸水性从而下渗率高,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同样需要铺装具有渗水效应的渗水材料,以保持园林绿化中土壤的含水率,雨水下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降雨过程中形成地表径流的概率。

3.2 功能融合

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蓄水与滞水过程可以与园林城市建设的景观建筑结合,建造的园林景观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提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同时种植的园林树木光合作用供给城市足够的养料。湖泊、河流、沼泽可以蓄集雨水,以达到调蓄和错峰;园林绿地中的植被、水塘、湿地,依靠其特殊的植被地形将雨水汇集,用时间的换空间,从而延缓形成径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