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古代建筑物,并以其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独树于世界建筑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和全社会对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由于我国古建筑的结构大部分以木构架为主,加上年代的久远,古建筑面临着严峻的火灾形势。因此,研究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就成了现阶段保护古建筑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以及火灾特点等的介绍,剖析火灾特性及其规律,结合古建筑火灾形势和安全现状,初步探讨了古建筑的灭火措施。

关键词:消防;古建筑;火灾特点;灭火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4-0000-00

古建筑,泛指我国历史上保存至今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古建筑火灾不仅造成大批文物的毁灭还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因此,研究古建筑火灾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扑救措施,及时扑救火灾,是消防部队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1 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特点

1.1耐火等级低,燃烧速度快

古建筑的主要建材多以木料为主,建筑结构以土木及砖木为主要结构。虽然古建筑的形式多样,但都把木柱做基石,木梁加在木柱上,再在木梁上立一个瓜柱,组成木构架,并使用檀、枋将两组木构架连接起来,再加上设置在檀上的木椽子,整个像堆积起来的的木柴垛。大多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四级,同时,古建筑内悬挂的大量易燃物,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火灾的荷载。

1.2古建筑特有的平面部局,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建筑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建筑部局方式,高地错落,院落相连、建筑与建筑多为过廊相通。这种布局都无法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如果一处起火得不到有效控制,周围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此外,有的古建筑建在高山之巅,通风条件比较好,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更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1.3古建筑的特殊功用导致其火灾发生几率大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由于消防意识不强、文化素养差异、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难以很好的控制,造成人为火灾事故频发。

1.4地理位置偏远、消防设施缺乏

古建筑的地理位置及消防设施的匮乏导致起火后扑救困难。古建筑大多远离城镇,消防部队无法及时赶到,而管理单位没有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配备有效的消防设施,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即使在城区的古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存在道路狭窄,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火灾现场,往往小火酿大灾,造成重大损失。

1.5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易导致群体死伤

有些古寺院、佛塔在做礼拜、祷告、弥撒等诸如此类的宗教仪式时,人员众多,并且这些人员中多数是老弱病残。当火灾发生时,很容易大惊失措,加上古建筑的逃生标志不详尽并且比较隐蔽,人群疏散口比较少,被困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安全撤离,最终导致伤亡惨重。

1.6古建筑的火灾损失大,影响范围广

我国的大部分古建筑中储存着大量的雕塑、经卷、字画等古董,不少古建筑已经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和观光圣地。古建筑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内涵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失火,其文化价值损失和社会影响不可估量。

2 古建筑的扑救措施

2.1加强“六熟悉”,丰富完善灭火基础资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消防官兵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辖区内古建筑涉及的所有道路、水源及内部情况进行仔细的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火灾处置资料,对单位消防组织、消火栓构件、灭火器数量、消防水池等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堵塞的消防通道,为灭火行动创造条件。

2.2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灭火力量

消防队在接到古建筑火灾的报警后,首先要按预案及时调集灭火力量,同时应及时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联系,迅速调集古建筑附近的村民、民兵等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加强社会联动以免延误时机。

2.3准确迅速、全面细致的进行火情侦查

在到场后,指挥员要迅速根据古建筑有关人员的报告以及火场初步侦察情况,确定起火点、进攻路线、力量部署、供水方式和指挥部位置等,然后果断地下达战斗命令,快速展开战斗。

实施火场侦查时的内容应包括:

(1)起火点部位及范围,火势蔓延途径及其主要发展方向。

(2)有无人员被围困在火场内,人员所在部位以及疏散抢救的通路和办法。

(3)查明火场内外是否有电,以及是否切断电源和有无预防触电的措施。

(4)有无需要疏散和保护的重要文物。

(5)已燃烧的建(构)筑物是否威胁到毗连(邻)的建(构)筑物或物体,是否需要进行破拆等。

2.4统一指挥,合理分工

各参战力量,特别是增援力量赶赴火场途中,应及时与火场指挥部联系,听从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明确火场任务。同时,在古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由于增援车辆较多、建筑物周围道路较窄,加之增援力量对救援现场及周围的道路水源情况不熟悉,极易造成“串糖葫芦”的堵塞现象,不利于车辆进出特别是任务变换时的车辆调动,从而影响灭火战斗的展开。为此,参战力量在选择停车位置时应由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部署,避免出现类似拥堵情况的出现。

2.5灭、疏结合,重点保护

扑救古建筑火灾的重点是保护历史文物。因此,灭火指挥中要运用“灭、疏结合,重点保护”的战术,尽最大努力保护好火灾现场没有着火的文物和局部着火仍可保护的文物。对于可以疏散的文物,为避免受损,应组织人员及时疏散,对难以疏散的文物应该布置人员进行就地保护。

根据古建筑的不同形式来制定相应的灭火对策。针对独立的古建筑火灾扑救,可采取“内攻为主、内攻外堵”的战术:内攻时的进攻路线尽量选择较宽敞、没有或者较少障碍、视线尽量清楚、烟雾较少、可以发挥水枪和其阵地的最大威力。檐尖、宫殿、屋顶等建筑发生火灾时,最好是先从门窗开始进攻靠近着火点;房屋内的天花板上部发生火灾时,可以在大堂内使用攀爬工具将天花板拆开,用水枪朝里射水,万一火灾形成立体合围状态,就要在内攻的同时,外部也要部署力量来控制火势的蔓延,条件许可,可用举高消防车进行向内射水;当周围有回廊、阁楼环绕、内部空间高敞的较高建筑物着火时,火灾初起时,可以部署力量进行内攻,靠近着火点设置水枪及其阵地。火势凶猛、窜出屋壳时,要把主要的灭火力量放在外部,对火势进行堵截、围攻、阻止它向邻近建筑或向上蔓延。当古建筑火灾发生后,多数是由于消防队到场时间长,火势蔓延快,会导致燃烧猛烈,这时消防指挥员必须要做到能够根据火场的情况做出精准的判断,果断破拆来控制火势。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果断破拆:(1)古建筑毗连、现有的灭火力量不足、无法有效控制时;(2)火源隐蔽、着火的建筑结构复杂、妨碍灭火剂的效能正常发挥时;(3)局部的建筑阻碍和影响灭火战斗行动时;(4)为消除建筑倒塌的危险时。

2.6认真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

灭火战斗结束后,要认真彻底清除余火,对未完全燃烧、表面碳化的木质,尤应注意。必要时留守部分消防员和车辆对现场进行监视,防止复燃。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145-163.

[2]唐晓东.古寺庙的保护与安全防火——记在泉州“11.1”山火中保护宿燕寺的实战与思考[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12)29:69-78.

[3]申俊云.浅谈古建筑火灾特点和防护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12(15):7-9.

[4]夏强华.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与防治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8,08(25):11-15.

作者简介:邵长征(1980—),男,山东临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