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芳

摘 要:近年来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市场消费者的重视,只有确保产品的质量,才能维护市场的和谐发展。但是,当前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和谐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监管工作,制定完善的监管工作模式,促使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7-0229-02

在产品质量监管的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结合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监管模式,针对产品质量进行合理的监督与管理,使其质量可以符合要求。

1 产品质量内涵分析

结合国际相关标准内容,产品属于生产过程的主要结果,而质量属于固有的、特性的满足要求程度。而对于产品质量而言,在研究学以及专业领域当中的定义有所差异,从广义方面来讲,产品质量就是相关产品体系与流程等固有特性、可以满足消费者亦或是其他领域要求的具体能力,其中不仅含括实物类型的产品,也包含着无形类型的产品,例如:服务,将产品质量监管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产品质量就是要求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以及消费者需求,可以正确的反映出产品的实用性以及社会的适应性相关尺度,例如:产品外观的形态质量、图案色彩质量、气味质量、光泽质量与包装质量等。还含括内在的化学质量、物理质量、机械质量、光学质量与生物学性质特点等。

2 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目前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很多影响因素,经过研究以及相关实践操作可以得知,产品的质量影响因素较为繁琐,属于当前全局类型以及社会类型的问题,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除了会受到内部制度以及条件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外部条件的激励,属于相互对应的因素,应予以一定重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协调控制,以便于更好的进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具体影响因素为:

2.1 内部的各方面因素

对于内部的影响因素而言,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因素,主要就是内部的人为、制度以及数据信息等各种要素,结合全面型的质量管理理论内容,对于产品质量的内部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就是4MIE,也就是人机料法环,其中,人就是产品的制造以及生产工作者,机,指的就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料,就是产品制造环节中所采用的原材料,法,就是制造工作中所使用的工艺方法,环指的就是制造生产所在的环境,这几种内在影响要素在企业当中,会受到企业的控制,利用各种管理方式对生产制造质量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内在质量影响因素较为繁琐,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最为关键的就是:

(1)领导层的质量观念意识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是较为主要的人为因素,领导人员与工作人员尤其是特殊工种的人员的质量观念与管理素养,直接决定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影响着整体的产品质量。(2)在企业当中,质量机构的设置与其功能发挥程度等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现场管理机构、产品检验机构等等,其针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功能是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部分,与此同时,对于产品而言质量影响因素还包括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可以满足相关的质量监测要求等,而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与生产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如若不能正确的处理,将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

2.2 外部的影响因素

对于外部的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就是环境因素,主要就是与相关系统存在关联,存在产品生产系统以外的各类物质,例如:数据信息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等,通常情况下,在产品质量的外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含括政策内容,例如:产品的质量、管理以及经济方面的政策。还有法治环境,像是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行政监督方面的执法环境等等。还有社会环境,像是市场方面的运行机制、物资使用情况、群众的质量观念意识等,对产品的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会利用影响企业的方式对产品的质量会产生间接性的影响。在我国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在不断进步,相关的市场机制会对于产品质量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而在市场机制方面,主要含括供求方面、价格方面与竞争方面的三种机制,像是市场的供求体系不能保证顺畅性,虽然企业有着一定的提升产品质量愿望,但是会因为不能更好的从市场当中获取相关生产资料以及资金等,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例如市场中没有质量符合要求的生产原材料,使得相关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再如价格机制不能顺畅的运行,难以保证相关产品的优质与优价符合要求。在此过程中,只有合理的进行价格与产品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质量符合要求,不可以片面的重视产值以及利润,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3 目前传统产品质量监管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当中,主要是通过较为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政府的制约,利用行政命令的形式促使企业针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利用统一管理与细化检查的方式开展工作,呈现出一包到底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直接介入的管理形式,有助于提升计划经济阶段的生产水平,尤其在一些缺乏质量保证体系的企业中,能够利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促使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市场的经济形势发生改变,质量监督以及管理模式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首先,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过于重视对企业各方面内部因素的管理,利用直接介入的形式完成相关工作,难以针对外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控制,导致其无法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服务功能。其次,在企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之下,以往的监督管理模式过于重视生产流程的监督,导致原本需要进行自我管理的企业,变成政府代表对其进行管理,除了会导致政府监督管理的成本投入量增加,还会使得工作难度提升,使得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主动性降低,能动性受到一定影响。最后,在相关的质量监督职能逐渐增加情况下,要求全面提升监督管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果还在使用以往的监督管理方式,会导致其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4 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建议

4.1 针对法律规定进行完善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以及经济也在逐渐的进步,传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以及法律法规等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很多新的产品已经超过了相关法律的管理界线,导致监测工作不能依法的执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以往的法律规定进行补充与完善,保证相关监督体系更加健全,为监督过程中的执法工作提供帮助,例如:健全材料方面、工艺方面与监测方法方面的管理法规,创建较为完善的平台体系,提升整体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水平[1]。

4.2 对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改善

目前虽然企业并未设定相关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但是受到资金因素的营销、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难以更好的进行监督以及管理,甚至会出现机构方面的松散问题与秩序问题,发生监督混乱的现象,难以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为了可以更好的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应对其进行品牌化与精细化的处理,转变以往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职能,有机整合相关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质量技术的监督管理职能、工商监督管理职能等等,保证相关产品的质量得到同意控制。虽然目前此类职能整合模式已经全面的落实,但是,只有形成全新的工作机构,才能促使相关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水平,使得产品的功能以及安全符合要求。

4.3 改善以往的监督管理模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产品质量方面,除了由政府监督管理之外,还通过引导企业自觉的管理,对于各种产品提出了层次性的要求,开展分类管理工作。此时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经验,科学的开展分类性的管控工作,尤其是企业的产品,可以进行全程类型的动态化监督,如图1所示,在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采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针对质量进行管理,可以在相关的平台中技术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效果以及水平,充分发挥出相关平台的积极作用[2]。

4.4 宏观角度的质量监督管理

企业开展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满足相关消费者的产品附加值需求,使得品牌的效应得到稳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自律性。而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从宏观角度开展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应当将全力以及责任有机整合,确保在企业的权利以及责任的范围之内,提升自主性的监督管理水平,并非单纯的依赖强制性管理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奖惩方式与责任制度等进行管理,从宏观方面进行合理的协调控制,如果发现区域范围之内出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就要进行严格的惩罚,同理,在区域范围之内产品质量较高的时候,需要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此提升监督管理主体的积极性[3]。

4.5 针对质量的监测体系进行改善

在市场当中产品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监测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如若还在使用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难以更好的进行控制。因此,应积极针对监测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创建科学化的工作模式,提升整体工作水平[4]。

5 结语

目前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利用合理的监督方式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严重影响监督效果,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质量监督方式与体系进行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出监督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贺小红.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监管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11.

[2] 陈小强,王维,顾锦祥.基于FMEA的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过程分析[J].专用汽车,2018(5):64-70.

[3] 张遵,余媛.影响多晶硅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11):86.

[4] 万德慧,孙侥.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监管措施[J].热带企业科学,2018(1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