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旋 吴霞 杨海涛 王娟 熊昌友

摘 要:计量被誉为“工业生产的眼睛”,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列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现代计量因工业化大生产而生,并与工业化发展相形相伴,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都离不开计量的支撑和引领。在新时代我国由“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计量作为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更加凸显。本文论述了计量在产业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产业计量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今后产业计量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产业计量;三全一前;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8-0249-02

1 产业计量工作概述

产业计量是指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使用计量,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知识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并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使命,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计量技术和科技创新为手段,是计量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对未来一段时间完善提升国家计量体系做出了整体安排和部署,其中对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提出了“整合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开发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装备,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1]。《规划》发布,对产业计量工作的理念、思路进行了方向上的界定,就是要突破传统计量只关注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模式,使计量工作服务企业生产运营一线,打通计量服务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开展产业计量工作,是计量服务和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组成部分。

2 我国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1 纳入国家重点规划和重要政策

十二五以来,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3]《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中国制造2025》[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规划和政策中都提出了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特别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6次提到产业计量相关内容,要求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支持发展计量测试高技术服务业,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等,并首次提出了以计量为核心,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要求[6]。此外,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的规划、计划,如高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新材料、传统材料、农机装备质量提升等有关文件,也将计量纳入其中。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未来计量支撑产业发展明确了思路和方向,也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发展环境。

2.2 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我国已在运载火箭、卫星导航定位、海洋装备、高速列车、精密机械、智能制造、核电、石油化工、节能家电、煤电、光伏、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筹建了近30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其中运载火箭、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航空器、航天器、光伏、核电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加工装备、磁性材料等近10个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正式成立运营,计量引领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正不断凸显。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产业内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科研攻关,不断加大计量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力度。各中心分别牵头成立了国家智能量测产业计量联盟、国家磁性材料产业计量联盟、国家核电仪器仪表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发展联盟—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分联盟、显示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等。这些联盟的成立,为我国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健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现状分析

3.1 制度设计仍需不断完善

当前,各地方对产业计量工作热情高涨,但仍存在缺少工作依据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尚没有正式出台开展产业计量工作的有关指导意见、建设目录或管理办法等支撑文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计量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许多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对计量测试工作就更不了解,严重缺乏自主开展制度建设的能力,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错失了很多通过计量手段拉动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建设的机遇。部分地方已经结合地区或行业实际情况,启动了本省(区)的产业计量制度建设,正式发布或试行了产业计量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一方面对局部产业计量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对各省(区)内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持续发展、顺利上升为国家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计量对当地产业的提质增效作用。

3.2 思想认识仍需进一步统一

我国建立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市场监管部门组成的计量行政监管体系,形成了以《计量法》[7]为首的较为完备的计量行政法规体系[7]。然而,法制色彩浓重的体系架构对产业计量工作的开展也起到了一些限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画地为牢”的局面:计量业务长期被限定在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上,难以得到延伸,与产品研制生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等环节脱节,以检定为主业的计量院所对器具的量值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和了解;工业主管部门由于在计量行业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与计量主管部门难以协同,导致对产业计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能将计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到产业发展的规划、计划中;工业企业对计量的理解片面,普遍以事后计量保障为主,无法在研制生产中起到保障数据流准确的作用,有些企业甚至对计量比较抵触,认为产品质量源于高端生产制造设备和先进的质量管理,与计量关系不大,尚没有认识到计量与质量密不可分的关系。

3.3 支撑渠道仍需进一步开拓

目前,国家层面支撑计量科研的专项计划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NQI)”为主,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共同构成,对计量的主要支撑体现在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等前沿方向,产业计量并没有纳入其中,产业计量工作在国家层面尚存在着缺乏经费支撑渠道的问题。一方面,近年来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产业内大力开展调研,了解到了在产品研制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大量计量测试技术需求,但缺少科研渠道支撑其针对需求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产业计量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念、思路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同样需要专项支撑渠道为其提供平台。

4 发展思路

4.1 加强领导,建立制度

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起草关于开展产业计量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解读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和前瞻性等总体要求,确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联盟、平台三位一体的体系架构,并从服务于产品支撑提升、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出发,明确开展产业计量工作的重点任务。应尽快出台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有关管理办法,规范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申请、批筹和验收流程和有关要求,明确中心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应根据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总体部署,拟定支持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产业目录,并瞄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影响的重点产业制订相应的计划,以此指导和推动全各地区、各领域产业计量工作的开展。

4.2 全面协调,协同推动

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政府部门、技术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仪器仪表供应商和工业企业,绝不是任何一个机构、一个行业能够独立完成的事业,应当用“大计量”的思维和理念去构画和布局,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共同参与。应在国家层面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提升工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对产业计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共同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要尽快引导计量技术机构转变传统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工作模式,一是要从实验室走到产品研制生产现场,研究现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测量、测试技术,使量值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下“准确”,更要在现场复杂环境条件下使用“正确”;二是要突破单一计量思维实现多元测量,针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试验测试设备,综合考虑影响其性能指标的各参量及其耦合关系,开展试验测试设备性能综合评价工作,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三是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改变实验室送检的工作模式,主动走入从事生产任务的企业开展调研,获取计量需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面向企业广泛开展产业计量理念宣贯,提升企业对计量的接受程度,并组织各产业领域权威专家广泛开展研讨,为产业计量工作出谋划策,推进产业计量理念思路的更新和发展。

4.3 多方呼吁,争取支持

应将产业计量工作作为新时代计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对产业计量政策、理念、思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从落实产业政策、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梳理总结计量发挥的作用,并在国务院各部门间开展研讨、交流、合作,争取在国家层面开辟产业计量专项,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应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中央企业、国家企业为突破口,加大宣贯力度,提升计量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引导中央企业、国家企业加大对计量技术研究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从而带动上下游民营企业。应聚焦经济发达地区、特色产业地区、工业产业密集地区,积极引导地方政府部门为当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提供经费支撑,开展产业计量创建示范活动,奖励以先进计量技术手段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单位或个人,推动形成人人学计量、用计量、爱计量的良好氛围。

5 结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产业计量工作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是未来真正展现计量魅力和潜力的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和内在需求。应把握时代脉搏,大力推进产业计量工作,在促进我国产业质量提升的同时谋求计量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3(9):6-13.

[2] 国务院.“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节选)[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3):14.

[3] 财政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4(23):4-11.

[4] 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20):52-55.

[5] 新华社.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J].现代企业,2015(5):40.

[6] 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J].新型建筑材料,2017(12):106.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