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各大商业银行一直在探讨的关键性问题,金融风险涉及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尽管各商业银行也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现代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但是仍然有一些漏洞需要补上。随着银行体系日趋开放,越来越多外国资金流入国内市场,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需借助知识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广泛地运用知识管理模式,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借助于对风险防范与分散化解的科学认识,引导商业银行健全与完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在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中,流动性指标风险、盈利性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概述

所谓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是指以商业银行为金融机构主体从事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时所面临的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的风险,或由不可预见性、不可控性等因素造成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社会声誉受损。金融风险很可能存在于商业银行所有金融业务之中,缺乏业务特定性和时间节点规律性。为此,我们有必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与衡量。总的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越高,承担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大。对此,各商业银行必须有较好的风险识别能力,预警能力和抵御能力,从容面对各类风险。经济学专业视角下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对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在两者间寻求平衡点,争取用最小的风险系数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在当前社会经济体系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业金融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风险处置、数据安全、涉外法治等重点领域立法研究不够充分,立法储备有待夯实;银行业保险业基础立法项目需要持续推进;金融违法成本整体偏低等等这些金融风险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在国内经济体系乃至国际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避免出现类似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的情况发生。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系统建设及制度建设缓慢

商业银行很少有相对完善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不利于银行的业务信息集成,各种业务信息亦不能有效传输。供应链业务牵涉到集团客户的评判、企业财务情况、资金流情况等,海量数据信息靠人工验证必然导致供应链金融运行风险增大、效率过低。银行业务系统的建设缓慢,缺少IT系统的支持,人工操作不能在短期内判断海量的业务信息,加大了供应链金融的运行风险。一些银行虽然退出了供应链业务操作管理办法,但由于供应链业务牵涉产业较多,核心企业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已有的操作管理办法常常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授信评价体系不健全

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开展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首先要关注供应链整体的信用状况。所以,银行不应该仅仅检查融资企业资金实力和商业信用情况、财务状况和其他有关情况,还应关注融资企业自身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更应该考虑企业的供应链现状,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等,对融资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还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许多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估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有关标准也不够清晰,使银行不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专业评价。

(三)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应强化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这也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四)没有健全相关管理体系

现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开展金融风险控制,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才能有效落实风险防范制度。当前商业银行的管理者通常更注重发展规模,对金融风险管理重视不足,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设完善的金融管理体制和机制

商业银行要打破金融发展的局限,建设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风险控制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金融资本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应出台相关管控措施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不同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构建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控制风险。

(二)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内部员工管理

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时,应当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风险防范氛围。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风险。其次,应当建立员工培训系统,督促员工定期参与银行内部业务和风险防范专业知识的培训,逐步推动商业银行员工专业素养的提升。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构建常态化的风险防范文化环境,通过张贴警示标语等方式营造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为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员工的综合素养,商业银行还应当强化知识管理和员工监督,以及评价考核体系的融合。除了定期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和应对活动的培训以外,还应当强化基础办公技能,加强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培训,丰富员工的知识储备。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的知识素养,增强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应对能力。

(三)强化流动性指标的制定

商业的资金转移量非常大,这些都是运行中的流动性资金,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平稳运行,商业银行有必要确定详细的流动性指标。对商业银行而言,盈亏状况全部由自己分摊,贷款比例和资产负债状况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流动性指标的测定很有必要。流动性指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各项流动资金的转换与运用。流动性指标对具体条件进行详细描述,出示相关资料,确保贷款总数与存款总数的比例正常,在盈利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特别事商业银行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在金融管理方面差距比较大。因此,对流动指标的管理很有必要。商业银行要建立实用的流动性指标,适应现阶段经营发展的需求。商业银行应适当地调整客户结构,充分提高资金流动效率确保资金流动的稳定性。

(四)加强盈利性管理

当前,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信息化金融体系的业务占比明显高于传统金融行业。它和信息化的运用没有直接联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同时,财务管理问题也特别复杂,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更加明显。对此,我们应积极改变粗放式的经营和管理模式,采取科学、高效的金融业务措施推动商业银行盈利方式多样化的构建,缓解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另外,商业银行还应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赖财务部门。商业银行要深刻认识并把握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影响,明确责任人,成立专业团体,实施信息化成本控制,降低金融业务成本。

(五)完善系统,强化内控手段

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企业众多,系统支撑不足必然会增加银行员工的工作负荷,容易造成员工主观意识上的偏差,增加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对于业务量大的供应链业务,可以直接将其嵌入核心企业财务系统之中,以获取上下游融资客户的历史采购数据及当前的贸易情况,实现融资企业线上线下审批授信。一方面可以省去繁琐的贷前调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发生风险时可直接从核心企业财务系统锁定应收账款或商品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损失。

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内控手段,需要对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行合理的细化。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着众多环节,银行要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划分岗位职责、组建相应业务团队,实现防范和控制供应链金融运行中的风险的目的。由于供应链金融较传统业务更复杂,银行有必要构建授信调查模块采集企业信息,把风险审核操作和工资绩效联系起来,建立相关的处罚机制,增强银行供应链金融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企业贷的管理中需要对资金支付、回笼资金等进行清晰的界定,对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过程做出规范,健全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制度是系统稳定和长期运行的重要条件,有法可依是确保金融业务有序发展的根本。商业银行要推动制度建设,规范金融管理工作,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客观的视角看待金融风险,要从全局的视角分析和把握财务风险管理对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价值,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风险管理队伍,从而有效地掌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