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丽超 葛林慧 裴晓敏 赵艳妨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725000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彻底掀起。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力工具,未来的职业教育一定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高水平的线上课程资源,虚拟的实习、实践资源会越加丰富,这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而从人才培养方面,职业教育倡导“面向市场需求,因材施教,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在未来我们要打造能够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将高质量的在线资源运用到课堂当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对接行业人才需求,保障实现“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就汲取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一般将线上学习放在课前,线下学习放在课中,巩固和扩展内容放在课后。学生可以课前在线上进行循环往复的自学,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然后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上与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在课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知识的实践应用,不仅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解、记忆到大脑中,还对知识进行应用、分析、评价,甚至创造新的知识。课后,学生是在课上应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难度高、应用性强、扩展性好的课后任务,进而形成了课堂的高阶性。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一)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

所谓“掌握学习”是指把系统的个别化反馈——矫正程序,与常规的群体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必需的时间去掌握所学内容,并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和个别指导,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所在,做到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学习内容[1]。

布卢姆认为,一旦具备了学习所需的一切必备条件,什幺样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学习目标,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好坏,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该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必备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必须能够对他们所指的“掌握”是什幺予以确定,能够明确判定学生究竟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和目标[1]。这需要教师做到两点,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有系统的个别化反馈——矫正程序,具体来说就是知识学习后,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参考,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再学习,循环反馈——矫正程序,最终达到掌握的程度。

2.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将知识的传授变成知识的构建。知识构建是主体围绕着自身需要的实现而主动完成的,不是通过讲授和意义解读完成的,学习成为需要意志的、有自主意图的、自觉自主建构的积极实践过程[2]。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艾瑞克眉毛处戴的金属环反射出刺眼的光。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关系,艾瑞克把老四视为他职位的潜在威胁。我想起父亲说过:奢望权力并达到目的的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活在对失去权力的恐惧中,这就是为什幺权力应赋予不奢望权力的人。

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探究,既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约翰·杜威认为,教学理应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

(二)基于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探究式学习理论(Inquiry learning)的“M+I”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向为:“面向市场需求,因材施教,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以此培养目标设计了基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面向人人的“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思政教育为灵魂”的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把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理论学习主要进行知识的培养,实践应用主要进行能力培养,而课程思政教育将融于两部分当中。

对于理论内容来说,知识点是相对固定的,培养目标相对明确,可以采用掌握学习理论的方式。运用掌握学习理论的方式,明确每一次课堂理论学习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布置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充分利用线上学习不受时间限制的优势,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并进行线上学习测验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程度。课上通过课前测验反馈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个别化的指导,在课堂上建立循环反馈——矫正程序,帮助大部分学生达到掌握理论内容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将理论内容进行实践应用,是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它通过采用课前线上自学的方式节约了课上教学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课上的实践练习,将课堂从理论沿伸到了实践,实现了高职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实践应用可以借助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将理论进行实践对于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将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进行了衔接,具体思路是在杜威的步骤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将步骤调整为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方案评价。具体来说,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疑难情景,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目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施,最后进行方案的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更加深刻,体验性更强,也更加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以上的教学模式借助了基于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和探究式学习理论(Inquiry learning)以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故称为“M+I”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M+I”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细节设计

混合式教学在时间上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采用“课前——理论学习、课中——理论学习加实践应用、课后——理论加应用的拓展”这种模式,如下图。下面针对“M+I”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每一次课的教学流程,针对重要的教学细节进行阐述。

“M+I”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1.课前线上自学

(1)提高学生自学意识。首先要提高学生关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认识,可以通过和同伴进行比较,找到自己学习能力的优劣点,发扬优点,补充劣势,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期举例说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并以学生认识、提升自己自学力为目标,展开1~2学时的课程,提高学时自学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前自学任务布置中,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学。首先教师要设计清晰的课前任务单,让学生明确课前要完成的任务。其次,通过课前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学,任务单中除了学生要学习的视频内容外,还应该包括帮助学生理解视频内容的任务。比如记笔记、列提纲和概念图、练习性测验等;也可以以固定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解决固定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也有学者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概念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最后,要能够反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可以采用练习性测验或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反馈,但各有优缺点,针对各个知识点而设计的练习性测验快捷直观,但如果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答案,会造成结果分析的不准确,所以要避免学生抄袭;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受到是否全员参与讨论的影响,如果只是部分学生参与讨论,同样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对提出好的问题或能够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提供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提高学生课前自学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如果进行课前自学,学生上课学习效率会更高、课上内容更易于理解;而如果没有完成课前自学,课上学生就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由此可见,学生是否进行课前自学以及课前自学的效果,对课上内容的接受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制约着混合式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比较大,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相同,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自学内容是混合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决策。

首先,要控制课前预习内容的时长。课前线上视频时长不宜太长,最好不超过十分钟。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通过平台数据能够发现,视频过长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前自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其次,视频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大家都有视频学习经历,对于不同教师讲授的相同课程,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教学风格,所以线上视频内容的选择也尤为重要。最后,要及时提醒学生参与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2.课中线下知识讲解和实践应用

(1)对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讲解。在准确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课上教学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而不是将课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再讲解。在此过程中反复使用随堂练习的测验方法,不断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矫正,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对于学生都不懂的内容着重讲解;对于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教师应以典型的问题为载体,采用随堂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后者而言,对已经基本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在答题中巩固知识、建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不理解的学生,教师能够找到学生理解知识点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行讲解;对于课前理论学习向后续实践应用转化有难度的知识点,也可采用随堂练习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续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2)实践应用。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对于不同课程是有所不同的,需要教师了解行业的实际应用案例,找到与课程理论内容相符并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实践内容,既要有“挑战度”,也要学生“够得着”。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置疑难情景,注重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抓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模拟方案实施,最后进行方案的评价。其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组织学生模拟实际工作的方式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具体步骤为: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方案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显性目标,以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为隐形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3.课后拓展

混合式教学已经打破了课上讲、课下练的学习模式,那幺,课后要怎幺布置任务呢?这其实还是和课上内容有关。比如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让学生课后加强记忆;或布置与课上实践环节类似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课上任务的基础上,课下进一步巩固或迁移类似的任务;也可完成课上任务的收尾内容,等等。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也可不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有充沛的时间完成下一次课的预习任务。总之,课后是课上的延伸,应该根据学生是否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哪个学习目标达成度不够来决定。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教育的又一次变革,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要精心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要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思考问题的方法。混合式教学不是跳出原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教师更加深入地学习应用教学理论,将教学理论应用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