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粉波 于小烜

【摘 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逐步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来了重大机遇,财务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面临全新挑战,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不一,有些院校除了基本的财务核算软件外,没有开展任何其他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工作,更谈不上学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通过深入剖析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岗位设置、预算管理和事前审核四个方面,文章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智慧化转型的经验为例,结合智慧财务建设的建议,为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高校财务信息化; 绩效考核; 内部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18-0148-07

随着国家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的增大,将给予高校更多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而高校面对复杂庞大的项目资金,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财政对项目资金绩效考核的管理要求,如何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成为新治理体系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政策背景与内部治理需求

近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一体化、项目绩效评价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使得高校会计核算业务不断更新,这对专业业务、后勤保障、财务服务、审计监督等提出挑战,随着工作量、工作难度的增加,人员数量非常有限,迫使高校需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提升工作效率,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各项工作的需求。

(一)新形势下的财务政策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不断颠覆传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高校信息化建设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顺应了全球信息科技发展趋势。

2021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财政管理预算精细化填报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逐年加强、非税收入管控细化、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扩大、国有资产安全性问题屡被提及,财政改革正不断细化、深化。预算执行与国库资金使用以及预算执行与政府采购资金挂钩等方面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财会(2017)25号)中首次提出“双基础、双功能”的核算目标,要求全国高校整合现行财务核算体系,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目标。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财务信息公开,还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要准确、全面地反映院校财务信息,而且要注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传递。《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了一个会计制度、一个会计主体、一套原始凭证、一个核算账套的双功能即财务会计通过五要素进行会计核算,预算会计通过三要素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双基础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报告即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双目标即财务会计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成本核算的目标和预算会计收支管理的目标[ 1 ],对高校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会计信息更加全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以流程管控为手段、经费管控为核心,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防范经费风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要求“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基础,为前端教学、行政后勤、学生服务提供载体,为建设“智慧校园”提出了顶层设计与构想。

(二)新形势下的财务内部治理需求

近年来,高校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受人为执行因素影响较大,如果无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内控体系的系统化、常态化落地,影响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经济活动信息碎片化管理,“信息孤岛”无法打破,经济运行信息化程度低下,内控制度、流程、审批权限无法嵌入现行信息化系统中,只有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规范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种种问题。

高校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是经济业务运行的前提条件。国家政策要求的核心目的是提升高校内部经济运行活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2 ],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教学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实现经济活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提高经济活动的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和合理性,才能让管理者看清楚、看明白,提高决策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为适应国家对高校的管理要求,以预算、资金管理为核心,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智慧化平台,是提高高校自身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智慧化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学校等各方面信息使用者全面、及时、准确获取财务资料的最佳方式,是资金安全、规范、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外部政策不断提出管理上的新要求,但高校管理水平仍然高低不一,大部分高校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权责不适配、岗位管理较模糊、“轻预算、重执行”“轻事前、重报销”、经济业务活动无信息载体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亟待讨论。

(一)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大部分高校不缺制度,而制度的架构、细化程度、可操作性才是最大的问题。例如《合同管理制度》中未明确各部门权责划分,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衔接不畅、合同签订周期过长、合同定期分析等工作未执行,而合同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了学校的资金安全和预算执行情况。由此可知,行政后勤制度建设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制度建设是高校内控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工作不仅要求对外合规,能够承载国家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管理要求,而且要求对内提质增效,在合规的基础上提高对人财物技等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所以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满足单位管理的需求,厘清工作职责与部门边界,使经济业务活动流转形成一个闭环,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打通制度有效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二)岗位管理体系不科学

财务部门的人员大多从事数据分析、账务处理等工作,他们对资金资源的调配度高于其他办公人员,因此经济风险也高于其他岗位人员,故需要根据财务部门职能“设岗”、遵循不相容岗位原则“设人”、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部分高校存在人员短缺而缺少审核岗,或不相容岗位为一人的情况,存在极大的经济活动风险。

学校需要明确预算管理岗、决算管理岗、会计岗、出纳岗等与经济活动高度关联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轮岗周期或专项审计计划,将岗位与流程匹配,才能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提高运行效率。

(三)预算管理较为薄弱

预算工作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预算辅助学校从经济层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同时,预算也是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原则[ 3 ]。预算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极大问题,主要体现在:(1)没有预算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工作;(2)预算由财务代编,没有相关的预算委员会进行全面预算编制;(3)由于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进度缓慢、随意调整的现象;(4)预算执行分析、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未起到真正的绩效评价效果。

为解决以上问题,学校需要:(1)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预算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边界;(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设立各项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将预算编制工作延伸到各学科;(3)明确项目预算编制的可行性研究要求;(4)搭建起预算编制体系后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对预算编制起到正确执行的作用。只有完善预算管理,才能使财务管理更科学。

(四)事前审核概念模糊

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未明确“事前审核”的概念,业务人员不知道什幺经济事项需要事前申请、什幺经济事项可以根据预算直接执行,可能出现:(1)业务领导未进行事项合理性审核,应该业务条线承担的风险直接转嫁给了财务条线;(2)部门刻意规避领导审核,存在廉政风险等情况。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学校需要:(1)完善审批事项分类,在制度中明确应进行事前审核和无需进行事前审核的事项;(2)充分进行“分事行权,分级授权”,梳理各项审批事项的流程,明确各部门各层级的审批权限[ 4 ];(3)将流程权限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减少人为操作因素。

(五)智慧财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现阶段某些高校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普遍存在:(1)“购买现成产品”的问题,例如财务系统并未实现“制度、岗位、流程、表单”四位一体,让系统为学校管理进行个性化设计,而是让工作人员去适应系统;(2)信息化管理较为碎片化,如教务系统、工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间均缺少接口,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人工对接极易出现操作错误[ 5 ]。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为了建设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学校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现状梳理、优化管控等步骤进行系统实施。

三、高校智慧财务建设的建议

(一)全面规划、分步落实

坚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建设的工作思路,统筹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使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兼顾、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从实际出发,在充分承载财政部和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流程清晰、权限明确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二)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满足个性化需求

财务信息化建设要以高校独特的业务需求为起点,以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为准则,通过顶层设计,梳理学校单位层面的规划和发展要求,同时深入剖析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特点,固化各项制度,建立规范的表单体系,通过建立智能、兼容性强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实现学校的管理需求,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合规化和效率化。只有师生需要的、适用的、利于学校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才是学校应该落地的智慧财务系统。

(三)内控体系全面嵌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尽可能全面嵌入内控评价体系,融制度于管理,从当前的线下人工柔性约束转化为信息化系统的刚性约束,实现管控措施的有效统一,同时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有效采集,为之后的统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方便各类审计检查与监督工作。

(四)业财深度融合,助推财务智慧化转型升级

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将管理思想融入系统功能中,实现“移动报账—发票影像识别—电子归档”的全程电子化作业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报账效率,推动高校组织结构扁平化转型,缓解“报销繁”问题[ 6 ],实现财务管理价值。

通过业务系统与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学校的其他业务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多部门协同办公、数据共享,提高财务数据应用价值,提升财务部门的服务能力。

四、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智慧化转型的实践

根据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的规划,结合上述问题及建议,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从自身实际业务情况出发,以创新性和智能化的角度构建了财务信息系统,将不同的业务系统、业务模块进行“平台集成化”,实现了互联互通和有机结合,使高校财务信息化由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向智慧化的“财务信息化”转变,从期初简单的电子记账、统计报表功能转化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财务智能化管理,最终达到“智能处理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实时监控预警”的目标。

财务信息系统总体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共分为九大应用平台,以财务管理平台为核心基础,与设备申购平台、个人收入申报平台、校园网财务办公平台、银校互联平台、财务信息发布平台、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WebService服务中心、财务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八大业务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九大业务平台体现财务管理所涉及各领域的不同管理环节以及侧重点,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管理。

(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领域

财务管理平台是深度进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和财务智慧化转型的基础模块及核心模块。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平台集成了高校经济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功能模块,如预算、财务、报表、出纳、收费、薪资、科研等,是生产财务数据的主要来源。

1.构建基于全面精细化预算管理的财务体系

实现全面精细化预算管理主要通过学校综合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方面。在深入分析高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后,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多维的数据模型、完整的预算体系、完善的流程管理,实现以“预算申报、多级审核、预算控制、过程监督、绩效考评”为主线的预算全生命周期管理,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同时在预算项目管理方面,能够实现预算编制与批复、预算执行控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务核算、预算考核评估到最后出具决算报告的一体化应用,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闭环。由单纯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管控体系,发挥预算实效引导作用。

“学校综合预算管理”实现了全校二级单位的预算申报、审批、调整、拨款、执行等业务流程全闭环处理。申报部门及归口部门可通过系统及时查询预算批复、执行、拨款情况,实现“预算与任务目标结合、预算执行与用款计划结合、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满足学校预算管理新要求。

“项目管理”主要依据国家对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指标框架,实现对专项预算项目的储备、申报立项、审核审批、执行管理、拨款、验收、绩效评价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通过与以往年度项目数据的纵向对比,实现项目生命周期的滚动监控。

2.实现“多维度+智能化”财务日常工作管理

在财务日常工作管理中以项目为导向,建立多维度科目体系,涵盖财务工作的所有常规业务,包括会计核算、支付、出纳、预算数控制、预算执行监控、往来款项管理、项目管理等常见业务,在保持传统财务系统功能完成的基础上,与其他业务通过接口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效力。

(1)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平台支持政府会计制度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核算管理要求,智能触发并自动生成预算分录。财务人员可以进行“录入—复核—记账—汇总—查询—装订”的凭证传统管理,同时从其他业务平台直接生成凭证,如薪酬申报、网上报销、消费转账、银行到款、收入分配、科研拨款、固定资产入账、收费入账、工资入账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在核算过程中强化了对部门预算经费、专项经费、代管、基金的余额控制与管理,充分体现了学校特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尤其在专项经费的“预算额度”控制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能够随时监控预算的执行、使用、调整情况。平台实现了“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三维核算,从不同科目体系生成总账、明细账、余额表以及各种交叉统计表。通过会计核算自动账务处理和实时反馈,极大提高了学校财务部门动态化管理的效率。

(2)学生日常收费管理方面。如图2,学生日常收费管理模块实现了学生收费工作的全方位覆盖,并设计了收费完成后的汇总统计、欠款催收等功能,方便开展后续工作。首先,对学生收费的基础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学号、姓名、班级、专业、部门、开卡银行、银行卡号、校园卡号、类别、来源、身份证号、电话、地址、在学状态、入学年、毕业年、学制、补助金发放标志等)和收费项目。其次,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单机收费、银行批扣、集中收费、多校区分散收费、网上缴费等)进行项目的缴费,比如收费、减免、退费、助学贷款、小额缴费、缓缴等,缴费管理过程不但完整而且有复核环节,满足内控要求。学生在缴费完成后可以通过平台打印缴费票据,同时可以对缴费明细进行查询和汇总统计。平台与财政非税系统及税务系统进行了对接,可在线开具非税电子票和增值税发票。当日收费、退费数据直接生成会计凭证,简化入账工作。最后,平台可随时进行欠费统计以及收缴情况的报表统计,大大提高了收费业务的管理效率。

(3)票据管理方面。综合票据分为三部分内容:票据管理系统、与税务系统对接、与非税电子票系统对接。在收费业务、开票业务中实现了一站式电子票服务。通过电子票据系统,只需接收开票信息、收费信息或业务信息,即可实现电子票据的开具、打印、存储、记账、归档等业务功能(包括非税电子票、增值税电子票),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同时纸质票据领取、丢失、混乱等顽疾彻底解决,一步到位解决纸质票据的所有问题。

(4)财务报表管理方面。如图3,财务报表管理模块提供了灵活方便的报表自定义功能,其最大特点就是“取数公式定义”非常灵活,取数对象、取数类型形式多样,包括不同科目、不同部门、不同项目及项目的各种属性,范围条件极其宽泛,完全可根据自身要求定义所需报表,财务人员可自行设定所需指标、公式及格式,自动生成财务数据报表,包括各院系或部门的汇总报表、统计分析表等,报表编辑的界面具有较强大的数据报送、汇总和分析功能。同时通过财务人员自定义的格式进行取数,实现各种财务、业务、决算报表的统一定义和下发,有效满足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此外,还可实现核算、决算一体化,自动生成大部分决算表数据,并通过接口自动向“决算报表系统”报送数据。财务报表管理模块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与财务管理平台的其他模块集成使用,实现无缝连接。通过报表取数可以读取账务、收费、工资、项目管理以及其他业务领域的数据;根据所需生成财务报表,对财务人员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治理手段,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决策基础。

(5)数据备份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业务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处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因此,随着用户在日常办公中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但是数据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产生—传输—交换—储存”,极有可能出现数据丢失或错误的情况。存在于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数据是财务部门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得到安全、完好的保护,否则一旦数据系统出现故障,就会造成业务停顿,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数据备份和恢复越来越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平台中的数据备份恢复模块,可以简单易行地为高校解决上述棘手问题。该模块集备份、异地存储、实时恢复、数据优化为一体,备份、转储、恢复各环节统一策略、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给系统管理员带来极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能有效保证信息安全。数据备份恢复模块采用了图形界面,而且操作简单,配置维护尽在片刻之间。数据备份恢复模块实施之后,在备份速度、频率、数据量以及备份数据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方面均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其自动化、集中化的工作方式必将满足对业务系统数据的日常备份与恢复需求。

(二)跨部门业务领域协同办公

跨部门业务领域协同信息化建设是财务智慧化转型的重中之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绝不能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闭门造车”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财务信息化变成“信息孤岛”,只有统一规划系统标准、基础信息、职责权限、系统接口等要素,才能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交互和协同操作,形成“业财融合”的闭环管理模式。

1.建立校园“一站式”服务体系

如图4,通过财务信息系统中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窗口,能安全、无缝地与“校园门户认证系统”连接,师生只需登录校园门户网站便可访问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应用系统,无需反复登录,建立“一次登录、身份锁定、权限清晰、应用流畅”的办公新格局,实现办公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同时满足综合性办公业务要求,具有个人信息维护体系、单点认证体系、经费授权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推送体系、单据物流跟踪体系、代办事项和智能信息应答体系等功能。

2.分级、多层次应用场景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信息系统共分为五大应用场景,包括部门级业务应用、校园级业务应用、资金结算、跨系统业务应用和移动端应用。

部门级业务应用是指财务人员在学校内网中使用,满足财务部门日常业务处理和管理需求,外界网络无法访问,保证了财务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和数据安全性。主要包括财务核算、学生收费、工资管理、个人收入及所得税管理、会计报表、银行对账、财务票据、出纳票据联打、学生补助奖贷金发放、预算管理、科研专项经费、结算中心财务、基金会财务(其他单独核算的账套,如工会、校友会等)、财务部门OA等系统。

校园级业务应用是指在校园网环境中使用,利用“互联网+财务”思维满足校内外人员自助查询与服务的应用,使用人员得到的信息量大、体验感增强,而且拓展了时间空间,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主要包括校园网门户网站、网上财务查询、网上预约报销系统、收入申报系统、工资奖金申报系统、部门预算申报系统、科研网上服务、网上电子审批、设备申购平台、网上合同管理、网上智能排队、校园统一缴费平台等。由于校园级业务应用是通过网关与财务内网连接,所以最大限度保证了财务核心数据的安全性。

资金结算应用是指将财务内网与银行通过专线连接搭建银校互联平台,通过银校互联平台出纳就可以直接发起支付,突破了支付瓶颈,工作效率空前提升,使“不见面报账”成为可能。学校传统的结算方式是出纳付现金、开支票、到银行办转账,或者是现场给老师刷POS,这些方式不但麻烦而且效率不高。银行的网银系统与学校的财务系统通过专线连接,相当于学校财务部门与银行的中心机房直连,财务部门成为银行柜员,保障了双方的安全性。

跨系统业务应用是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国资系统、科研系统、采购系统的对接,同时通过校园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与人事、教务、后勤、办公室等其他部门的业务数据对接,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以“人、财、物”管理为基础,财务数据更是贯穿了学校日常业务的各个方面,所以统一规划信息系统基础语言,将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串联,实现实时数据交换和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提升了管理效力。

移动端应用是指通过微信平台为学校师生提供财务相关信息服务,涵盖工资、项目、学费、补助金、助研费等信息查询。在关注学校财务公众号后,系统通过人员代码与微信号的绑定来确认身份,进而查询信息。过去是师生到财务部门才能获取信息,后来发展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比如通过财务网站),现在是“信息随人走”,只要带着手机走到哪都能查询法规、重要通知和财务账,形成了立体化信息服务。同时财务管理平台改造了传统的线下审批流程,实现网上无纸化审批,让信息多跑路,让教工少跑腿,经办人和审批人通过手机快速方便进行审批操作,高效、便捷,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改善了报销慢、报销难的问题。

(三)智慧化展示支持领导决策

财务系统数据庞大、维度众多,如何及时获得重要财务指标一直是校领导、部门领导的痛点,通过实时采集同步数据,进行可视化图形展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如图5,智慧化展示是通过财务信息数据交换平台获取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将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统一各种数据来源,以多种类型的视图将重要的数据和指标进行集中展示,对单位、部门、年度多维度立体式纵深分析,数据联动,轻松掌握关联信息。通过智慧化展示能够使校领导了解学校财务状态,监控业务发展,同时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业务发展规律,对业务进行科学预测,为决策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结 语

高校智慧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是改革和进步,实现的是国家对高校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系统上线的核心是提升教职工内部控制意识和工作能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洁宁.政府会计背景下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149-150.

[2] 韦晓萍.职业学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J].知识经济,2015(14):140.

[3] 余姝纬.“十三五”规划期间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设计与研究:基于“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建设[J].商业会计,2017(11):67-70.

[4] 刘革平,钟剑,谢涛.基于流程驱动的高校智慧校园基础架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9(4):23-28.

[5] 刘宝妹,陈美玲,白兴瑞.智慧校园共享数据中心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7):70-73.

[6] 吴涛.科研院所财务“数字化”建设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23(2):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