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凯

【摘要】 目的:探讨快乐因子反馈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大兴区精神疾病农疗康复中心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乐因子反馈法,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病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PANSS、HAMA、HAMD、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PRS、PANSS、HAMA、HAMD、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BPRS、PANSS、HAMA、HAMD、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快乐因子反馈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轻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快乐因子; 反馈; 精神分裂症;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appiness Factor Feedback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a/SUN Shuk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2):0-09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appiness factor feedback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a.Method: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treated for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from October 2017 to August 2018 in Daxing District Psychiatric Agricultural Rehabilitation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sychiatric nursing method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happiness factor feedback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sychiatric condition,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BPRS,PANSS,HAMA,HAMD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BPRS,PANSS,HAMA,HAMD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BPRS,PANSS,HAMA,HAMD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 of long-term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by happy factor feedback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Happiness factor; Feedback; Schizophrenia; Negative emo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Daxing District Psychiatric Agricultural Rehabilitation Center,Beijing 1026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2.024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人群中构成比例最高的一种,其发病数量占据全部精神障碍人群构成比半数以上[1-2]。精神分裂症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3]。目前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对症状控制的效果也得到普遍认可[4]。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与人群健康观念的提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经不仅局限在控制症状和防止病情反复发作,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升等成为务实的需求[5]。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的住院过程中需接受护理干预,但传统上的常规护理存在着形式刻板、缺乏人文理念等劣势。随着近些年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逐渐深入到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护理工作中[6]。而快乐因子反馈法就是基于该种理论形成的一种干预方法。为了探讨快乐因子反馈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选取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大兴区精神疾病农疗康复中心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均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7];(2)进行干预前均已处于稳定期,在科室内完成全程干预,连续住院时间不低于6个月,干预期间药物使用情况未出现明显变化;(3)相关数据均完整,可供分析研究;(4)所有患者监护人均对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躯体疾病,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故没有完成全程干预或者数据不完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具体如下:患者建立稳定的护患联系,对患者讲述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护理与治疗的注意事项,对于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以及表现等需要讲解清楚;指导患者对自身症状进行识别,掌握可能复发的前兆,避免各类诱因;给予患者工娱治疗和病房内安全教育,管理好患者的危险物品,保证病房内环境安全,防止出现自伤、自杀和伤人事件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乐因子反馈法。

(1)快乐因子收集: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利用谈话、聊天、查房等多种形式对患者的背景情况进行全方位掌握,主要包括性格特征、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个人喜好等,从中收集患者的可能的快乐因子。并同患者的家属进行联系,对患者平时生活中可以感受到高兴、放松、愉快的事情以及活动进行收集,并且整理与患者个人相关的纪念日、生日等信息,便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方案。(2)快乐因子谈话反馈:在收集完成患者的快乐因子后,护理人员就以各个快乐因子为主题,每天同患者进行交谈,交谈的主题限定为使患者可以感受到快乐、放松、愉悦、自信等正向鼓励的内容,并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自我表达,对患者表示肯定、鼓励以及支持,对患者产生良性的刺激。交流的时间限定为20 min左右。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须注意所用词语,避免出现一些对患者而言敏感或者负面的表达,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挑选患者所喜爱的音乐向其播放,主要为一些节奏舒缓、活泼类型的轻音乐。引导患者多参加病区内可以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棋牌类游戏、太极拳等,提升患者的生活兴趣,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育活动的比赛,刺激其感知觉功能,提升康复的自信。以上文体活动每周进行1次,两组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病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1)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病情进行评分,其中BPRS量表共包含1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8];PANSS量表包括30个基本条目,组成3个分量表: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每个条目均使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9]。(2)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该量表共14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10]。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总分>24分表明严重抑郁,>17分表明中度抑郁,>7分表明轻度抑郁,≤7分表明无抑郁症状[11]。(3)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心理社会(15个条目)、症状/副反应(8个条目)、动机/精力(7个条目),每个量表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及疾病类型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病情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PRS、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PRS、PAN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BPRS、PAN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HAMA、HAMD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各类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也成为重性精神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13]。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主要以幻觉、妄想、兴奋、情感淡漠、社会功能退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4]。目前已经开发出若干种类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的药物[15]。但病程较长或者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已经病态变化,担心自己受到他人的歧视,因此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中会过于敏感或者疑心过重[16-17]。如何辅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研究者们的课题。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个体保持积极心态的基础,而快乐因子又是积极情绪的载体,通过对患者反馈快乐因子,可以改善其情绪与生活质量[18-19]。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快乐因子反馈法强调的是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采集快乐因子,并利用多种形式将快乐再次输送回患者,让其得到正向的体验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身心愉悦程度。在患者方面,当接收到快乐因子后,可以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逐渐实现角色适应,保持心情舒畅,改善负性情绪。

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快乐因子反馈法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明确的改善,提示将该种反馈法同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将精神病样症状的控制效果提升且作用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伴发有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20],这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导致应激反应出现,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将该种负性情绪进行减轻甚至消除。本研究试验组患者所采用的快乐因子反馈干预法从心理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并且强调了快乐和愉悦的感觉,这对于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十分有利。从结果中也可见,试验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快乐因子反馈法进行干预的试验组生活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说明了情绪反应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利用快乐因子反馈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轻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小英,祝一虹.高功能和低功能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知觉和心理推理能力损伤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1):1-6.

[2]李益民,吕华,刘其香,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1):39-42.

[3]张艳,康传媛,元静,等.COMT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关联性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1):32-36.

[4]陈蕊,郑伟,冷传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1):63-66.

[5]卓恺明,陆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训练治疗的原则、方法及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10):793-797.

[6]刘风兰,朱艳玲,缪志梅,等.项目管理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约束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9):2499-2502.

[7]邢君.CCMD-3与DSM-Ⅳ在抑郁患者诊断上的一致性初探[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7):106-107.

[8]李洋.利培酮对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BPRS评分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1):124-125.

[9]肖剑文,黄丽,申璎,等.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执行功能与PANSS五因子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7):11-15.

[10]胡进,曲娟,季巍伟,等.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J].浙江医学,2018,40(15):1716-1718.

[11]李念,刘可智,雷威,等.自主性动机对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短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1):47-51.

[12]吴会敏,赵姣文,张燕华,等.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7):999-1002.

[13]司沛茹,刘书莲,仝冬晓,等.NAPE-PLD与FAA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8,35(2):215-218.

[14]王向阳,熊云珍,龙洁,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123-126.

[15]白红娟,王瑞,王志忠,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对其预后及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519-521.

[16]江开达.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对复发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8,51(1):69-70.

[17]邵岩,姚贵忠.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与长期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8,51(1):71-72.

[18]韦嘉,张进辅,毛秀珍,等.内隐积极-消极情感测验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2):254-258.

[19]李欣玲,张宁俊,黄刚.职场精神力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80-189.

[20]付霞.支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267-268.

(收稿日期:2019-01-02) (本文编辑:李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