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艳

摘 要:文章介绍了本钢北营焦化厂首次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于环保,提高了处理后废水合格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既定的步骤和方法,而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多次运用实验方法结合六西格玛分析工具,最终优化了加药方案,提高了深度处理后废水合格率。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处理后废水

2013年国家要求钢铁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本钢北营焦化厂处理后废水合格率为零(即COD、氨氮、酚、氰、悬浮物等5项指标同时满足回用标准的次数为零),需送往动力厂处理后再回用。为了使处理后废水指标能够达到回用标准,本钢北营焦化厂决定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用于提高环保技术。处理后废水检测5项指标,它们是COD浓度、氨氮浓度、酚浓度、氰浓度和悬浮物浓度,每检测1个废水样本,如果这5项指标同时合格,则为1个合格样本。处理后废水合格率的定义见式(1)。

处理后废水合格率=×100% (1)

1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过程

1.1 界定阶段

界定阶段统计了2013年3~4月处理后废水5项指标及各项指标不合格次数,得出COD浓度、氰浓度和悬浮物浓度的不合格次数最多,占到了不合格指标总次数的91.8%,是导致处理后废水合格率低的关键;确定了项目的总目标(处理后废水合格率达到80%)和分目标(处理后COD浓度≤100mg/l,处理后氰浓度≤0.5mg/l,处理后悬浮物浓度≤70mg/l)。

1.2 测量阶段

(1)测量系统分析。对处理后COD浓度、氨氮浓度、酚浓度、氰浓度和悬浮物浓度分别进行了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稳定可靠。(2)过程能力分析。收集2013年3~4月处理后COD浓度、氰浓度和悬浮物浓度,对它们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西格玛水平均为负值,过程能力不足。(3)FMEA分析。依次从备煤、炼焦、蒸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混凝沉淀处理分析对处理后COD浓度、氰浓度和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对影响程度大的因子进行FMEA分析。FMEA分析中RPN≥175的18个因子占到了总分数的74%,为重要影响因子。将重要影响因子中的蒸汽压力、剩余氨水焦油含量、混凝沉淀池沉淀时间、刮泥机运行时间、混凝沉淀池污泥、混凝沉淀池排泥频率和深度处理药品投加方案等7项影响因子纳入快速改善。(4)快速改善。a.将低压蒸汽蒸氨改为中压蒸汽蒸氨,蒸汽压力由0.03MPa提高到0.2MPa以上。b.安装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剩余氨水中的焦油,每周反冲洗1次,剩余氨水中焦油含量从200mg/l以上降到了100mg/l以下。c.在混凝沉淀池出水端加高0.2m,混凝沉淀池沉淀时间从2.9h延长到3.2h。d.混凝沉淀池刮泥机从每天24h运行改为排泥时运行6h,混凝沉淀池中的废水更加清澈,悬浮物浓度从82mg/l降低到80mg/l。e.在混凝沉淀池刮泥机刮不到的部位上方安装挡板防止污泥上浮,使污泥沉淀后排至污泥压滤机,混凝沉淀池中的废水更加清澈,悬浮物浓度从80mg/l降低到78mg/l。f.混凝沉淀池排泥频率从2~3天排泥1次改为每天排泥6h。g.针对原深度处理药品投加方案存在的问题,将原药品中的聚合硫酸铁改为硫酸亚铁和浓硫酸,小实验确定新药品投加方案后进行工业试验。新投加方案在1#系统中运行,2#系统按原投加方案运行,对两个系统进行配对T检验,新药品投加方案COD去除率>原药品投加方案COD去除率,新药品投加方案效果显着。(5)二次FMEA分析。对7项影响因子快速改善后进行二次FMEA分析,RPN值均低于175。(6)测量阶段结论。将其余RPN>175的12个重要影响因子在分析阶段进行分析。

1.3 分析阶段

(1)对处理后COD浓度的分析。a.处理后COD浓度与深度处理出水PH值和厌氧池后COD浓度的分析。处理后COD浓度与深度处理出水PH值和厌氧池后COD浓度的相关性分析,不相关。b.处理后COD浓度与入除油池COD浓度、缺氧池PH值、好氧池后COD浓度、好氧池回流污水沉降比、好氧池回流污泥沉降比、好氧池PH值、处理后悬浮物浓度的分析。

相关性分析:处理后COD浓度与入除油池COD浓度、缺氧池PH值、好氧池后COD浓度、好氧池回流污水沉降比、好氧池回流污泥沉降比、好氧池PH值、处理后悬浮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处理后COD浓度与入除油池COD浓度、回流污水沉降比、好氧池后COD浓度和处理后悬浮物浓度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为了不错误地删除因子,处理后COD浓度与各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后COD浓度与回流污水沉降比、处理后悬浮物、入除油池COD浓度、缺氧池PH值和回流污泥沉降比相关。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见式(2)。

处理后COD浓度=-499+0.0583入除油池COD浓度+57.2缺氧池PH值+898好氧池回流污水沉降比-259好氧池回流污泥沉降比+0.843处理后悬浮物浓度 (2)

残差分析:残差分析正常。

拟合预测:根据式(2),选择在预测区间COD浓度能够达到100mg/l的设置进行试验,处理后COD浓度均落入了95%置信区间,且均小于100mg/l,处理后COD浓度回归方程显着。

(2)对处理后氰浓度的分析。a.处理后氰浓度与入除油池氰浓度的分析。处理后氰浓度与入除油池氰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不相关。b.处理后氰浓度与缺氧池PH值、回流污水沉降比、回流污泥沉降比、好氧池PH值的分析。与1.3中(1)b.分析步骤相同,得出处理后氰浓度与好氧池后氰浓度、回流污泥沉降比的回归方程见式(3)。

处理后氰浓度=-4.93+0.163好氧池后氰浓度+6.08回流污泥沉降比 (3)

根据式3,按照拟合值氰浓度能够达到0.5mg/l的设置(好氧池后氰浓度低于2mg/l、回流污泥沉降比低于0.83)进行试验,处理后氰浓度均落入了95%预测区间,处理后氰浓度回归方程显着。

(3)分析结论。影响处理后废水合格率的关键影响因子是入除油池COD浓度、缺氧池PH值、好氧池回流污水沉降比、好氧池回流污泥沉降比和好氧池后氰浓度。

1.4 改进阶段

(1)提出改进方案。分析阶段已经对入除油池COD浓度和缺氧池PH值进行了改进,因此,改进阶段仅需对好氧池回流污水沉降比、好氧池回流污泥沉降比进行分析和改进。针对好氧池回流污水沉降比和回流污泥沉降比,采取的措施是将除油池水引入事故调节池、将风量显示值接入自动控制系统、好氧池每周排泥2次。

(2)实施并验证效果。改进方案实施后,回流污水沉降比能够控制在0.17~0.22,回流污泥沉降比能够控制在0.87~0.95,处理后氰浓度能够低于0.5mg/l。

1.5 控制阶段

(1)关键控制点及控制计划。提高废水处理后合格率的关键控制点是蒸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混凝沉淀处理,对关键控制点制定了控制计划和标准化文件。(2)效果对比。控制阶段处理后废水合格率达到了85.71%。(3)过程能力对比。对处理后COD浓度、处理后氰浓度和处理后悬浮物浓度进行过程能力对比,过程能力充足。(4)效益。2013年5月~2014年2月项目共创造效益211.5万元,且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 结束语

(1)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严谨,适用于测量系统良好的环保工艺。(2)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过程中,不需要拘泥于既定的步骤和方法,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