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气体公司集中空压机站7#空压机二级油封漏油问题,对其故障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检修方案,从而解决了7#空压机二级油封漏油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检修效果。

关键词:小齿轮轴;梳齿;油封;迷宫密封;泄油孔

引言

济南鲍德气体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产品是氧气,主导产品有氮气、氩气、压缩空气。公司目前拥有6台套制氧机,具有13.5万m3/h的制氧能力,制氧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控制技术,制氧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公司质量检测仪器30余台套,主要过程质量检验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具有强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检验能力,现已一举发展成为山东省气体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大型专业气体生产经营企业。2001年,我公司引进了三台沈阳鼓风机厂生产的SVK20-3S型号空压机安装于集中空压机站,该空空压机投产后运行较为平稳。

2014年10月,气体公司的集中空压机站7#空压机一、二级轴瓦温度高在处理完毕试车时发现二级油封漏油严重,经过细致分析查找故障发生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该空压机能够稳定运行,油封漏油现象没有在发生。

1 故障现象

2014年10月,岗位点检人员发现集中空压机站7#空压机一、二级轴瓦温度高报警,打开空压机大盖检查空压机一、二级轴瓦,发现一、二级轴瓦个别可倾瓦块磨损严重,于是对一、二级轴瓦瓦块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试车,试车时空压机一、二级轴瓦温度恢复正常,但是二级油封处有大量润滑油溅出,润滑油溅到二级蜗壳上产生大量油烟。更换二级油封后油封漏油现象仍然存在。

2 故障原因查找

根据以上的设备故障现象,检修人员对二级油封更换多次后,漏油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对空压机齿轮轴的检查以及对油封结构及原理的分析。初步分析更换油封后漏油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该小齿轮轴由于运行时间太长轴上划痕太深易破坏自身密封系统的稳定;二是油封自身的原因,油封不是原厂零部件是后来加工制作的自身精度达不到要求,小齿轮轴划痕太深以前的设计不能达到要求。要想解决漏油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更换小齿轮轴,但是由于备件订货周期长,生产对空气量需求大,设备长时间无法备用,对生产稳定运行带来隐患,于是经过多方考证,决定根据设备自身情况对油封进行改造,使其能更好的起到密封效果。

3 技术改造方案确定与实施

通过观察油封梳齿在小齿轮轴的位置可以发现靠近小齿轮轴挡油台处的轴为锥度变径,油封上的梳齿在变径处随着轴的窜动间隙有所改变,由于小齿轮轴长时间运行轴有磨损,以往加工的油封在尺寸上应有所改变,使其梳齿和小齿轮轴形成迷宫密封,使梳齿起到截流做用,为了能使油封内的润滑油不积聚在油封的梳齿中应加快润滑油在油封内的回油速度。

确定的初步方案是:重新设计油封使其梳齿避开小齿轮轴变径处,故将第二道及第三道梳齿往左移动,避开变径轴使梳齿与小齿轮轴紧密配合更好的起到截流作用,使油封的挡油效果更好。并且油封梳齿采用可变径梳齿,在安装后可以对油封的五道梳齿间隙进行测量,在油封下部开泄油孔增大润滑油的回油量,设计如图1所示为油封与轴的剖视图。

因为油封间隙在小齿轮轴上不好测量,所以为了测量油封间隙,加工制作一根假轴,尺寸与二级小齿轮轴相同,将重新设计的气封在假轴上研磨,经过反复研磨后用塞尺测量油封间隙使间隙稍微比要求的最小间隙小点,在将油封上的五道梳齿进行修缮,使梳齿成尖状,将研磨好的油封装到齿轮箱上,扣上大盖,对空压机进行盘车,使新装的油封在与二级小齿轮轴研磨,在慢慢拧紧大盖上的螺栓,随盘车随拧紧螺栓,以能盘动车来判断间隙是否合适,装上油封后试车。更换上重新设计加工制作好的油封试车后二级轴瓦油封不在漏油,二级油封漏油问题得到处理。

不过为了提高此次试车的成功率,我们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一、二级轴瓦一样对调一、二级轴瓦瓦座。(2)二级轴瓦密封气压力低,改造二级轴瓦密封气管道提高密封气压力。(3)油封在装之前在同比例的假轴上进行研磨,保证油封安装上到轴上的间隙符合要求。

4 结束语

总结本次处理故障的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故障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案查找故障原因。在出现多种可能性原因时,要做到冷静思考,逐一排除次要原因,抓住主要原因,最终根据所查找到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在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首先,对机械设备的检修工作要停电,防止设备在检修过程中启动,防止岗位人员误操作而造成对检修人员的伤害。

我们通过此次对集中空压机站7#空压机的故障检修,掌握了一些故障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工作经验,受益匪浅。通过运行观察,该空压机没有再出现漏油问题,故障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化治.制氧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2]汤学忠,顾福民.制氧工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敬涛(1985-),男,山东济南,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