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罗翠红 游燕

摘 要: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尤其是城乡近郊的乡村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在促进城市近郊乡村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更会推进城市近郊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城市近郊乡村景观的特点出发,重点对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究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的营造方法,延伸寻找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营造方法

作为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近年来城市近郊乡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城市近郊乡村景观的建造更是重中之重。对于饱受疾病困扰的城市近郊乡村,科学合理的景观建设无疑是一剂良药。目前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恰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定好方向、基调、目标的阶段。如何建设出理想的城市近郊乡村景观,困扰着相关行业无数的专家。化繁为简,建设好城市近郊乡村景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步步分解、一道道解开。营造良好的景观格局则必然是这项工作的第一步,是首要需要抓住的关键点。

1 城市近郊乡村景观的特点

1.1 景观类型复杂多样

与城市景观以人文景观不同的是,城市近郊乡村景观融合了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三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拥有复杂多样的景观类型。在城市近郊乡村中既能看到商业、居民区、工业、道路等人为景观,又可以发现森林、河流、田地、果林、草地等自然风光[1]。

1.2 景观功能较为多样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中,乡村景观只具备提供农产品的功能。而由于城市近郊乡村位置上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一般乡村景观提供农产品的功能,还具有生态、文化和旅游观光的功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近郊乡村景观的文化和生态功能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居民越来越依赖近郊乡村景观对空气的保护和净化作用[2]。

1.3 景观单元之间的边缘效应错综复杂

由于城市中心的工业再配置和农村本身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城市近郊乡村内部存在不同性质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得以表现。在城市近郊乡村这一特点的影响下,其景观单元之间也具有错综复杂的边缘效应。

1.4 乡村原始风貌破坏严重,景观生态问题严重

近年来,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难免有些地方错误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盲目求快地进行了乡村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近郊乡村景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建设用地占用,乡村资源被粗放式的浪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自然或半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始风貌不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 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

2.1 空间格局

景观空间格局不仅能够展现景观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和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征,也能够清晰显示人类活动对城市近郊乡村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干扰结果。这是因为景观元素的类型和组合方式会因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此外,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还是社会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下,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必然会在组合模式和空间形态上有所变化。

2.2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美国生态学家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正是对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最具代表性的表述[3]。斑块的类型、形状、大小都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异性,具有特定的组成要素和形态,是一种完整的有机体。在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中,农田、林地、水池、居民点等块状的用地类型都是斑块的具体表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斑块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和喜好而定。廊道是与周围环境有差异的线性或带状区域,通常具有通道或屏障等作用,可用作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传递路径。廊道通过曲直、宽窄、连续性和连接度的变化而形成景观格局网络。在城市近郊乡村景观中,廊道系统通常表现为河流、道路、灌溉水渠、绿化隔离带等。对于城市近郊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廊道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居民点和工厂大多选择修建在廊道附近,甚至会沿着廊道方向发展。基质在城市近郊乡村景观中可谓是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作用最巨大的。基质的面积通常要大于城市近郊乡村景观中其它类型的元素。在城市近郊乡村景观中,基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用地。

3 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营造方法

3.1 遵循空间布局原则营造景观格局

当城市郊区在创建景观格局时,可以通过土地集约化管理、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建设,达到保护耕地斑块的目的;要注重对建筑斑块盲目扩张、风格混乱等现象的控制,着力打造宜居乡村景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植被斑块的重建,根据自身特点适当增加、补偿和恢复绿色廊道等自然斑块,使自然斑块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4];要充分尊重原始地域特征,尽量对原始生态格局少做改变,在保护观念的前提下对景观元素进行有计划、有条理的归纳;因地制宜,努力寻求自身品牌优势,打造独特的品牌特征。

3.2 结合规划和设计的氛围营造景观格局

城市近郊乡村景观的格局营造要充分考虑到氛围的重要性,例如,要营造生机勃勃的景观氛围,就要减少建筑物增加数量,留下更多的绿地,设置如稻草人雕塑、田地休憩草棚等以绿色生态系统为主的景点,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城市中的人工景观;为了营造野趣的景观氛围,则应该在格局营造时力求更加接近大自然,保留更多的自然景观。

3.3 结合园林设计的审美内涵营造景观格局

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营造可以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汲取营养,结合中国文化的审美内涵进行设计。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经验:融合多样性与独特性,融合开阔性和纵深感,采用观赏主体和时空变换的方法,融环境氛围与人体感受之中,在形态、线条、色彩等造型方面做出努力,体现春夏秋冬的变化。

3.4 营造景观格局时注重乡土特色的保护

毕竟城市近郊乡村不是发展完善的城市,所以在进行景观格局营造时一定程度上要对原有的乡土特色进行保护,尤其是对特定的生产过程、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和保护意义的文化景观要秉持保护性原则。另外,可以在进行设计时延续建筑风格,以保护本土建筑特色,体现厚重的文化之感。[5]

3.5 结合生态空间理念营造景观格局

生态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营造时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城市近郊乡村在营造景观格局时,要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保护和修补当地特殊产物区域,以达到利用最少土地资源实现最大利益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集生产、经济、文化、生态、娱乐、休闲等多重价值于一体的一种存在,城市近郊乡村具有很多明显的特点。为了建设合理的城市近郊乡村景观就必须遵循空间布局、从规划和设计的氛围营造角度考虑、从园林设计的审美内涵角度考虑、从乡土特色保护的角度考虑、从“生态空间”的角度考虑等原则营造合理的景观格局,力求城市近郊乡村景观达到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邱磊.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金刚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刘红梅,廖邦洪.国内外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14(11).

[3]齐增湘,龙岳林.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进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4]李向婷.城市郊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5]刘黎明,李振鹏,马俊伟.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