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

摘 要:检定和校准工作是计量器具的重点工作,以现阶段计量器具在行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检定和校准周期方案实施特点,分析新时期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周期确定方法,以此有效展现计量器具在各个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3-0076-02

Abstract: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work is the key work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t pres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cycle schem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cycl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the new period, so as to effectively show the role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Keywords: measuring instruments; 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period; determination method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质量成为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计量器具在这一阶段占据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提升计量器具工作的效率是工作的重点。明确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可以提升计量器具的精准度,在检定中若是不能明确检定目标的检定周期将会影响最终数据的有效性,严重的还会降低计量器具的质量。

1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

计量器具中有很多功能,主要是以企业生产类型为基础进行选择。在实践生产和应用中,计量设施的类型存在区别,这也是配置和原理具备差异性的基础原因。科学的检定和校准周期是以明确机型为基础设计的,通常情况下可以设计规范的检定步骤,且结合不同机型提出对应的校准周期。只有提出完善的检定方案才能保障检定的效率。另外,还要全面分析影响检定效率的各项因素,其中主要包含了设施问题、应用情况以及操作特点等。由此,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需要有效减少在周期范围中的影响风险;另一方面有效降低花销,减少成本支出。上述两种原则是呈现对立状态的。由此,如何明确检定、校准周期要实施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在明确之后,需要提出合理的方案实施校准和检定工作。当然,对部分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通过企业结合计量器具的应用状况,以科学严谨为原则自主明确的。这一原则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周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此时就需要专业计量研究系统进行相关的工作。

2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工作现状

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在相应文件中提出,对非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而言,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来明确检定周期,在检定阶段,要以经济、有效的原则为根本,有效减少检定的成本支出。检定周期的明确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目前,很多企业对计量器具实施检定工作时,并没有结合检定目标设计专业的检定周期。大部分企业提出,在设计检定周期时,需要让计量器具应用者来明确,这是因为仪器设施的应用者要更了解器具的特点和需求,这样也可以确保检定周期展现出科学性。这一理念是错误的,计量器具的精确性在整体生产工作中都占据重要的作用,若是计量器具的计量标准展现出差异性,将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损耗。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通常情况下对不经常应用的器具实施检定,有助于增加检定周期,这一理念也是错误的,并不能提升计量器具的精准性。随着时间的改变,计量器具的素材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最终导致相应的精确度随之改变。由此可知,就算是长期不应用的计量器具也可以实施定期的检定和校准工作。同时,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中,若是经常应用或者是长时间没有应用,要适当减少检定、校准周期,以此预防其中出现降低精确性的问题。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通过企业明确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周期实施调节,以此满足企业发展需求[1]。当然,也有“对部分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由各单位结合计量器具的实际应用状况,结合合理、经济和量值有效的原则自主明确的”言论。这一观点是合理的。但通常情况下单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周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3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在明确时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计量器具的构成、加工工艺、有效性以及平稳性、应用时间;第二,制造厂商、检定、校准系统提供的建议;第三,应用的环境、条件以及次数等;第四,以往检定、校准的数据趋向性;第五,实施检查的方案、次数和记录;第六,产品规定的准确度,特别是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第七,应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

4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方法

4.1 运行测试法

这一方案是依据校准设施来明确周期,通常情况下应用的校准设施都是便携式校准设备,在明确时需要认识计量器具的相应信息,以检查信息为根本,实施检定周期的明确工作。这一方案是依据在检定周期区域中存在差异性的计量器具,结合运行测试法对计量器具的相应数据实施检测,并让测试结果和标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若是存在较大的数据变化,就需要重新调节检定周期,若是不存在变化,就可以应用以往的检定周期进行操作[2]。

4.2 阶梯形法

这一方案也是明确检定、校准周期的重要方案,其全面分析计量器具的应用时间、次数以及寿命等因素,在周期检定的根本上进行确定。对不同的检定信息而言,若是超出规定的误差,就需要减少检定、校准周期,若是低于规定的误差,就可以适当的增加周期。

4.3 图像法

这一方法在应用中展现出直观性,在对计量器具实施多次检定、校准工作后,可以将信息数据设计成折线图,从图中重点位置可以判断出最为科学的检定周期。

5 分析提升检定周期的方案

5.1 完善检定规章制度

因为科技技术的不断优化,对计量鉴定技术的规定也在不断优化,在这一背景下,鉴定工作需要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且不断优化检定规章制度。目前,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促使其与检定工作整合,有助于不断优化检定步骤。持续整改和创新检定规章制度可以提升计量器具的精确性,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检定效率。在检定中,需要引用新技术,提出新标准,全面分析计量器具的应用情况,以此确保计量器具的应用性能[3]。

5.2 提升计量器具的检定性能

优化计量器具的精准性是确保企业有效生产的基础,由此在实施检定工作时,需要先选择计量准确的仪器设施,并以此为基础与其他计量器具进行对比分析,这是检定工作的根本。对计量仪器实施检定需要获取相应的标准信息,结合与标准信息的对比研究可以直观的展现出被检定器具的性能。在实施计量器具检定工作时,需要提升计量器具的检定性能,促使其在行业生产工作中发挥全面的作用。提升计量器具的检定性能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进行的,且在实践应用中有序实施。

5.3 优化检定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对检定工作而言,其具备的专业性非常强,由此在实施检定工作时,需要检定工作者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检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检定工作者需要具备各项技能,其有助于提升整体检定工作的效果。在检定工作中,检定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影响着检定工作的效果,由此在工作中要优化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专业技能以及责任观念等,以此有效减少问题的出现。同时,企业可以定期检测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完善工作者的基础业务能力,构建专业水平高的工作团队[4]。

5.4 合理明确检定周期

明确科学的检定周期是优化计量器具的主要方案,在明确检定周期的过程中,需要预防盲目性和随意性,并提出相关的标准。在实际发展中,要全面分析工作中的各项影响因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引用先进的方案,有效提升检定工作的效率,保障计量器具的精准性。合理明确检定周期有助于延长仪器设施的应用时间,优化仪器设施的应用性能。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明确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在企业计量检定工作中至关重要。上述文章通过了解检定和校准周期工作所要依据的原则和目前工作实施情况,提出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明确优化检定工作效率的方案。当然,在发展中还需要工作者通过实践操作获取更多的技术经验,以此不断优化实践工作方案,确保检定工作方法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楠,张超,王晓丹.实验室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J].品牌与标准化,2015(09):82-83.

[2]史力,蒋全峰.确定医院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方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04):242-243.

[3]史力.一种确定医院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方法[J].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2016(05):3-4.

[4]李钰锡.调整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一种方法[J].工业计量,2016(02):7-9.

[5]陆梅.关于计量器具检定相关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8):194.

[6]冷文军.计量检定周期的确定和调整[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283.

[7]赵红艳.关于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