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毅

1 5G通信技术背景下综合业务接入区的目标演进架构

分析综合业务接入区的组成要素可知,主要包括机楼、接入点机房、主干光网络节点、配线光网络节点以及主干和配线光缆等。技术人员应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角度出发,找准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接入点机房位置,并对具体设置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向A网络架构和B网络架构具体演进。

一是向A网络架构演进。A网络架构中的用户节点部分到综合业务机楼部分,应确保为无源连接方式,同时要在综合业务机楼部分安装汇聚与接入设备。在该架构上,要控制好机楼面积空间,并科学引入电源。考虑到较大的光缆出局纤芯容量,应关注A网络架构应用场景的实际条件,要确保满足BBU大集中、机房条件好、管道资源条件好等要求。

二是向B网络架构演进。在部署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机房时,一般应部署接入点机房,数量为2。同时要对网络现状和业务需求进行了解,以有效的控制设备上沉,部分接入设备可能会在综合业务局站中设置。B网络架构对应用场景的要求低于A网络架构,即一般应用在BBU小集中、机房条件相对较差、管道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

2 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要点

2.1 优化布局思路

在建设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时,要找准业务归聚的中心点,即综合业务接入区局站,在局站中,要对OLT设备、BBU池、IPRAN、传输OTN等设备进行科学部署。建设人员应对布局思路进行优化,要对现网接入网机房的自有率、面积等进行了解,在布局时,应优先选择具有丰富管线资源,同时机房条件较好,外电容量较大的局站,同时确保具备良好的光缆进出条件。在新建综合业务局站时,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自建/购买或长期租用(租期一般10年以上),同时要将自有或长租率控制在高于90%的范围内。在具体设置综合业务局站时,应找准接入光缆和中继光缆的分界点,并科学设置在该位置。中继光缆在综合业务局站以上,在对接入光缆进行组网时,应以综合业务局站为中心。

2.2 科学接入5G基站

在接入5G基站时,应考虑站点需求、接入模式和访问安全需求。5G通信网络的基站数量需求较高,当前主要运营商运营的TCO测试网络的建设模式基本为cran模式。在选择接入模式时,可由5GAAU引至基站,并在综合服务办公室的中心位置设置集中单元或分布单元。此外,要时刻关注5G通信网络的访问安全需求,结合相邻基站间的安全访问需求,技术人员应通过不同的物理流对综合泵站进行访问。对于综合业务区而言,应主要考虑的接入需求为无线、集客专线、家客业务等。在具体建设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时,应对站点进行高密度建设,并兼顾前传光缆需求,要做好对网络等级的合理划分,并按需按序按规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降低运维成本。

2.3 科学配置光缆架构

2.3.1 主干接入光缆的建网思路

在依托主干接入光缆进行建网时,应以整体通信网络的建设为核心,达到远近结合、安全稳定、配纤灵活要求。具体应对主干光节点进行科学规划部署,要了解清楚主干光缆结构和纤芯容量需求规模,并以不同区域的业务需求建设配线光缆。在配置主线光缆网络结构时,主要的方式为“环型无递减”或“树型递减”等。具体应遵循的原则为一个综合业务区和一个主干光缆分别应上辖2~4个主干光缆环和4~6个主干光节点。若用户较为稀疏,则要对主干光节点数量做到适当增设,即不宜超过8个。在部署主干光节点时,则要以区域规划建设和网络安全需求等为基础,应选择具有丰富的管道路由且便于实现扩容的位置对主干光节点进行设置,具体设置时,在配置配线光节点时,应控制一个主干光节点部位部署的数量在4~12个之间。

2.3.2 配线接入光缆建设思路

在设置配线光缆时,要把握其纤芯容量,要找准相应的区域网格,并以其中的综合业务需求为基准完成设置。在进行配线光缆组网时,一般组网方式为星树型或环型。若应用场景为普通小区和政企客户,则应采用星树形结构。在划分场景时,应以配线光节点到用户的接入距离进行划分,具体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发达城区区域,该场景上应控制接入距离为200m。第二类为一般城区区域,此类区域应控制接入距离为300m。第三类为城郊和县城区域,此类场景上应控制接入距离为500m。

2.4 科学组网

对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布局,应做到对每个综合业务区的科学部署,在规划综合业务局站时,应将其规划为C-RAN大集成点,并对综合业务局站周边的基站进行收敛,要按照高于综合业务内基站总数50%的标准进行控制。同时,对同方向基站数量、光缆路由进行监测,若数量过多且路由较长,则在规划接入点机房时,应将其规划为CRAN小集中点。同时,要做到对条件好的铁塔基站机房的充分利用,即将其作为C-RAN小集中点,并实现对周边少量基站的合理接入。此外,在对综合业务区内的接入网络进行规划时,要避免在综合业务局站中部署全部BBU,以严格控制运维成本。

3 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路径

建设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时,应时刻遵循一个宗旨,即实现真正的全业务接入。同时要把握“新型”这一要求的具体内容,即实现对相关业务的主动覆盖,改变以往的被动覆盖局面。由此,在对新型综合业务接入网进行建设时,应首先准备好基础资源条件,即确保厚节点机房、分纤点、管道以及光缆等的科学部署,并注重面、点、线三个要素的联动。当前新型综合接入区主要包括城区和非城区两个应用场景。以城区为例,在进行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时,要严格按照面、点、线的要求进行具体改造。

3.1 综合业务接入区面的部署

要对综合业务接入区内部进行细分,严格按照三个层面进行划分,即业务汇聚区、网格、微格,具体可构建成如图1和表1所示的四层逐级嵌套的结构。

图1 四层嵌套结构

表1 面的相关指标

对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关注以上四点内容:一是要科学部署业务汇聚区,要按照基站数固网或用户数对区域的密集程度进行判定,应按照分别不超过25个/km2或5000户/km2的要求控制限定值;二是合理调控综合业务接入区的面积,同时在设置业务汇聚区和网格时,应尽量使面积处于较大的范围内,同时应避免数量过少,在设置微格时,则要按需增设;三是科学对面进行划分,要确保形状规整,并找准分界;四是不需统计无业务区域面积,同时若建筑物高度超过8层,则要充分考虑建筑面积而非占地面积。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和微/网格两层平面基本建设完备后,技术人员应对现有平面进行严格复核,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剪裁、合并以及优化,若存在缺少层面处,应及时增补,并对平面上上归属关系进行确定。

3.2 综合业务接入区点的部署

3.2.1 节点机房

在对综合业务接入区的点进行部署时,应注重提升部署质量,要依托“面”实现对点的科学部署,确保点、面对应。首先要对节点机房进行科学部署,具体包括普通汇聚和业务汇聚机房两类,要分别对应综合业务接入区和业务汇聚区。一般应主要设置普通汇聚机房,应确保一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内设置1个普通汇聚机房。若存在裂化综合业务接入区需求,则可设置第二普通汇聚机房。其次,从分担普通汇聚机房压力的角度,可科学设置业务汇聚机房。此外,在具体布设时,还要关注接入机房内的DU/BBU、小型盒式OLT等设备,要使其向节点机房归并。

3.2.2 分纤点

常见的分纤点主要包括一级分纤点(First-class Point,FP)和二级分纤点(Distributed Point,DP),上述两级分纤点分别对应网格和微格。一级分纤点主要用作调度业务,兼做FP所在微网格的DP。在具体设置时,可依托室外光交箱和或室内(业务汇聚机房)ODF架两种形态而存在。二级分纤点则较为关注市场需求,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精准规划。常见的表现形态为道路光交箱、园区光交箱以及室内(接入机房)ODF架。技术人员应确保一个微格对应一个DP,最大程度上便利后续的业务归属和纤芯需求的测算工作。相关人员要对分纤点进行科学设置,要一级分纤点应确保一次部署到位,二级分纤点应按需增补。

3.3 综合业务接入区线的部署

3.3.1 管道部署

要注重提高主干路一级进出节点机房、FP管道的覆盖率,具体可采用自建、共建、外购、置换、租用等方式。同时,要注重解决短距离瓶颈问题,要实现管道的全面连通,具体可采用顶管、简易管道(直埋+手孔)等方式加以解决。最后,要注重通过相应方式提升管道的可利用率,即对新材料加以应用,具体包括纺织子管、微管、微缆等。

3.3.2 光缆部署

要以分纤点的部署为基准对光缆进行建设,科学设置主干光缆(包括主干光缆延伸段)、配线光缆及联络光缆。要以主干稳定为主要目标,科学的对主干光缆延伸段进行铺设,确保拓扑结构尽可能成环,并以不同区域情况为基准确保纤芯达到充分冗余状态。同时要注重在主干光缆中纳入业务汇聚机房,具体应参照如上步骤执行,要找出业务汇聚机房内的现网小芯数接入光缆,并在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直接带入上述光缆,有效对存量资源进行调动。在实际运维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普通汇聚机房无法起到普通汇聚作用的情况,此时,技术人员要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普通汇聚机房进行降级,应降级为被保留在主干光缆环网内的业务汇聚机房,由此可继续使用,之后可逐步与已开通的业务实现割接。

在部署配线光缆时,要以DP和FP的位置为基准。并严格控制单段长度,使其小于500m。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可通过以上方式对配线光缆的配置质量加以控制:一是使网格保持原有状态,找出FP,并对其位置进行优化部署;二是根据接入需求对网格范围进行适当缩减,并同时对FP进行增设;三是根据需求对微格和网格的归属关系进行调整;四是级联于距离FP更近其他DP。

在对配线光缆进行部署时,应注重对纤芯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可作为配线光缆纤芯的预留参数,具体应参照表2进行测算,测算项目、测算值要确保一一对应。

表2 配线光缆纤芯测算模型

在进行测算时,为提高测算精准度,应做到对相关参数进行精准选取和准确计算。同时,必要时需要对纤芯需求进行压缩,此时具体可使用的技术主要为BIDI模块、无源波分、G.metro、半有源波分等光纤扩容技术。此外,技术人员要推测配线光缆链/树成环的可能性,若成环可能性较大,则要避免对纤芯进行递减处理。观察配线环的状态,若单归于同一FP,则此时可将此部分用来对纤芯容量进行扩容,同时也可用于保护物理路由。贯彻双归状态,若不同属于FP,则此部分仅可用于保护物理路由。

4 结束语

对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建设体现了现阶段移动通信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在深度覆盖要求和万物互联场景上,相关人员应提高对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的重视程度,并对现有的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勘察,及时增补相关要素。在具体部署时,要遵循一区一方案原则,要科学组网和配置光缆,同时要结合区域具体要求对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细节进行调整。通过科学的部署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将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出光缆的效用,从而扮演好最后300~500m的角色,提高骨干网的运行效率,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新型综合业务接入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