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淑银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1)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了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转变以往的发展形式,改变管理模式,把运营作为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全面预算编制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从预算编制角度出发,包括对制造企业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到对生产运行情况的预测和管控,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步,推动其长远发展,目前,市场上很多企业已经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制度并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坚持问题指引,指出制造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并深入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促进制造企业稳定发展。

一、制造企业的特点分析

制造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财务工作任务,更是制造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面对市场大变革的背景,制造行业想要获得实质性的升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节约成本,积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形成信息化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专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发展,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包括融资、生产、销售等,通过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活动集中化管理,形成共享数据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尤其是针对生产人员较多的制造企业有重要价值,能够做好及时联动各个部门,降低成本,优化管理。

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互联网+企业管理的融合模式已经成为市场发展趋势,制造企业融入互联网技术就是将财务管理制度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将财务管理落实到各项经营过程中,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专业化管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企业必须打破以往的金字塔式管理方法,要更新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扁平化、简约化的内部组织结构[1]。

二、制造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

(一)优化资源配置

制造企业是一种重资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涉及的资源因素也较多,环境比较复杂,是制造企业重要的部门,参与其中的员工都是一线工作者,对于财务现代化编制方式不够了解,因而,企业想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就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采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包括对生产管理进行管控,针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做好编制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资源利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益增加。

传统的管理模式,制造企业开展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根据生产部门需要进行配置,也不能结合业务需要继续合理规划,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能够综合管理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质量。

(二)实现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调整这段时期内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达到管理的目标,也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分解到各项生产运营活动中。

全面预算管理目前是企业监督管理,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好企业的管理,监管企业执行过程,并将执行结果进行分析管理,开展针对性的调整工作,完善制造企业经营体制,从而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实现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管理会计的形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保障管理稳定,实现战略管理目标和经营效益统一。

(三)有利于加强风险管控

制造企业融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就可以实现现代化管理,从实践角度建立健全企业的运营制度、财务制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生产环节管理、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预期效益,针对企业的效益和利益规划进行合理评估,从预算编制的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及时调整和控制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好风险监控,实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措施,能够针对运营中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将潜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2]。

另外,制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变化多样,市场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全面预算管理也要面对市场风险做好合理管控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合理控制资源消耗和费用消耗,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制造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

(一)预算目标不清晰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量化的分析管理方式,制造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将生产制造需要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即通过数据化的目标将抽象的战略管理任务转化为可量化的具体执行目标,能够通过监督管理形式监管企业的运营行为。

现阶段,大多数制造企业在设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时并没有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制定标准也不是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设定的目标数据值不具有科学性,大多数都是按照以往的数据设置,最终导致设定的预算目标不够清晰,较为单一,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造成生产制造的结果与战略管理结果相反,影响企业的数据监测。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制造企业迅速找对管理漏洞,引导生产制造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波动,根据市场变化找到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控方案,但是,很多生产制造企业制定的预算编制管理计划并没有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最终制定的计划也不符合实际数据,还有的企业将这项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负责,由财务人员制定预算管理编制计划,其他部门也不能参与,最终的管理计划结果也只能与实际相背离,并且预算管理不够规范,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率,阻碍了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预算体系不健全

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流程复杂的工程,涉及的人员较广,涉及环节较多,从生产经营活动到财务管理活动,每一项流程都涉及,因而,全面管理人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和财务等方案计划,切实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制造企业在管理中还存在预算体系不健全、职责范围不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客观上限制了预算管理执行效率。首先,因为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是生产工人,这部分群体对于预算管理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专业化认识不够深入,难以积极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我国现有的企业中,尤其是制造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不够健全,内部职能不够完善,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不能高效运行,监督管理和编制预算难以发挥作用。最后,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很多企业对于编制预算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业务范围不全面,缺乏一定的战略思维等,这种方式导致预算计划不能按预期落实。

(四)财务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不全

制造企业内部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财务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不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就需要涵盖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包括收集、管理、核算、决策等多个模块,要满足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工作需求[3]。但是,企业在财务信息处理上大多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缺乏数据整合分析,难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信息存在缺失,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在使用中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信息系统作为辅助工具,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数据的价值,也就无法进行数据优化,无法发挥财务信息化系统作用。

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管理中,由于员工缺乏相应的专业化技能,不能做好数据价值分析,也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导致信息化建设不能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效结合,难以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甚至与企业战略目标严重脱节。

四、制造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预算目标

制造企业在内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要先从战略目标开始,明确预算目标,从宏观角度把控制造企业的运营任务,保证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符合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任务,确保各个运营目标都能够实现。比如处于发展阶段的生产制造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制造企业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产品研发和预算分配上,明确制造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制造企业最重要的部门就是生产部门,市场上大多数是按照以销定产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生产计划,还要结合制造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从战略角度制定发展规划。

制造企业在做好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市场波动和销售数据做好数据分析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风险管控,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另外,企业还要做好利润规划,根据相关部门进行资金预算、比例预算,确保预算管理合理。

(二)规范预算管理

要规范预算管理就要明确制造企业的预算编制。制造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根据制定好的战略目标、预算编制目标,市场变化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编制任务。

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还可以采用多种编制方式结合的方式,贯彻执行企业管理目标,将企业的预算管理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方式。

制造企业还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方式对企业预算编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加强事后监督管理,还要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将员工的发展前景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在制造企业中,可以采用分级管理和集中管理的方式在内部建立资金考核制度,做好资金分配,按照预定方案做好生产记录、资金运营记录,对预算结果做好收集,保证考核体系客观[4]。

(三)完善预算体系

监督是预算管理工作有效执行的管控手段,企业管理层要加强监督,构建健全的预算考核体系,定期跟踪通报各责任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企业内部出现的风险,调整预算方案。

企业考核体系要包含对潜在风险的管控,要针对制造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判,尤其是资金风险、财务风险,要及时出具风险管控报告,找到影响风险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企业预算考核体系要形成多维度的监督评价,建立调研和督导相结合的推进机制,及时预测风险,发现问题,调整预算机制,共同督促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针对内部员工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工作内容的考核,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任务目标。

员工绩效考核需要与员工的业绩,部门整体任务相关联,保证企业各部门都能朝着预定目标前进,保证考核结果准确,确保后期执行效率,形成内部预算工作闭环,保证预算编制任务贯彻执行,将全面预算管理真正落实,完善考核体系工作。

制造企业在制定考核体系时,考评指标要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数据,一般应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率、回款率、库存周转率、付款率等,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投资部门的考核任务也有不同,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目标而定。

(四)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形成信息化体系,才能保障内部管理工作规范运行,有利于完善内部管控机制。企业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梳理内部管控制度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形式,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财务经营效率。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可以通过设定风险管控职位,将财务信息化管理融入内部流程和制度前端设计的整个生产经营中,促使各项工作岗位信息都能及时融入信息化数据,实现高效管理。

企业在建立健全信息化体系时,还需要一批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做到跨部门管理,实现对各部门经营环节的贯彻落实,并通过绩效机制完善员工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为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储备人才。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各工作人员应承担的工作责任,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5]。

五、结束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企业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编制工作,通过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编制工作的准确性,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但要从问题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风险,解决问题,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制造企业要科学改进编制方法,健全预算考核体系,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立足实际,提高企业的内部管控效率,推动企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