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陈金涛

摘 要:农业农村发展中城市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城市进程增加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使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得到强化,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以及改变城乡户籍上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权利的差异和身份歧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城乡衔接,使国家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和农业;发展研究1 我国农业和农村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主要问题,一是我国通过体制、政策到各项管理制度等手段,使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处于一定限制状态,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二是土地制度规范得不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欠健全,主要体现在一些地方采用行政手段,通过收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1]。

2 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的主要措施

2.1 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3]

作为农民工的他们既不能在城镇定居,又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新的城市结构内的二元结构。只有改变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才能使其能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和分享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成果和现代生活。城市化最重要的应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定居、促使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只有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农民才能甩掉“农民工”的帽子,要做居住城市的主人,享受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缩短先前的城乡收入差距。

2.2 城市化推动农业市场化

当前我国政府推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市场化发展,主要措施有深化和扩展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农用土地流转、使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抵押贷款;同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和产品,如扩大农业贷款抵押范围,将农田、林地、放牧场等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的使用权等纳入农业贷款抵押范围;推动村级集体资产的股份制进程;酌情放松粮食产品市场,使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实现规范市场运作。在当前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目标应注重城乡对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激发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

2.3 农村城市化推动农业工业化

城市化带来工业化,政府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规划,处理好现有土地耕种红线范围与城市发展扩容和新老城区建设,创造宽松的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同时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人口和资金流等相协调。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不仅靠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将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起到主导作用,成为城市化纵深发展的后续动力。

3 城市化对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作用

3.1 对就业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逐渐呈现盈余状态,富余的劳动力如何发挥其价值,不能通过原有农业来实现,必须依靠城市化。

3.2 对规模化促进作用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冲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条件,农业机械化给予助力,为农业种植有序化、科学化、规模化,提供了保证。

3.3 对资金促进作用

农村与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现有信贷体系,对其发展提供动力有限,应把现有农用土地流转性、土地经营权限和宅基地自由化,来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和产品,实现农业贷款抵押范围的扩大,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得到更大的资金支持,有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加快城市进程。

3.4 对市场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强,消费农产品的市场得到扩大,促使生产能力得到提高。随着城镇人口增多、规模增大,形成一个十分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消费者也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农产品质量或数量需求的上升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合层次,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3.5 对生态环境促进作用

生态可持续性是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传统农业缺乏生态可持续性思想难以长期持续发展。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我们应该采取以工补农的政策,继续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如增加对农田水利、改善道路交通、改良农村电网、促进邮电通讯、合理利用农业生物能源和信息化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可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治理防范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3.6 对社会促进作用

城市化进程使农业人口的数量得到控制素质得以提高,增加社会公平、减小工农差别、城乡区别。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使其赢得“薪酬”多样化,使农村人口逐渐脱贫。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原有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减少由此带来的交通运输安全和社会波动等问题。通过控制生育率,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虽然大幅度加快城镇化进程,会给原有城市人口带来生活的影响和就业的威胁,但这体现了社会公平,减少工农差别及城乡差别,并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来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4 城市化在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作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城市化进程中占用大量土地,减少耕地面积,农业资源流失。有些地方城市化中,基础设施建设中开发出各种“园区”、经济开发特区,征用农用地一般是品质良好的可耕地,使耕地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农业粮食产量。

4.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

虽然“二元管理体制”是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但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主观能动性、就业能力和受教育水平不足以使其大规模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主导者。在城市中、企业里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城市化占用农民的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需要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而城市化提供的就业机会却不是很多,大量的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而回流农村。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4.3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地方政府过于关注经济发展,合理布局和长远规划处于“短板”状态,致使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布局分散,规模小,建设重复,不注重环保,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不经过合理处理,严重污染大气、河流和农田以及农产品,从而影响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5 结束语

城市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由分散到集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更。城市化进程不应只是人的一厢情愿,应当是事物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农村人口有了经济生活空间转移和生活模式变化的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城市化进程将大大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增加国家经济活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练绪宁,张小青,张红,谈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9,34:114-115.

[2]潘金刚.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调整[J].商业时代,2009(1):99-101.

[3]杜威漩.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制约及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1):105-120.

作者简介:张健(1982-),山东沛县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