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磊 赫明星 苏文峰

摘 要: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庞杂,如数据中心、水文测站、水位测绘、水文分析等。目前,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的建设中,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使水资源获得了充分的利用。文章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建设;管理;信息化

1 概述

1.1 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建设特点

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水文水资源的建设较为特殊,除了具有一次性、唯一性、固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面广、站点多、线长、交通不便利等特点。项目工程的施工地点不集中,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较为恶劣。而且交通不畅,就会使一些重要的专业的设备无法进入施工地点,社会化程度不高,对于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大一部分的项目,都需要自己组织施工。水文水资源设施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通常沿河流分布,其包括的范围较广,河流的左右岸、上下游,以及南北方和东西部都包含在其中。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类型较多,如水文站、水质站、流量站和水环境检测中心等,然而对于每个项目来说,其工程规模却不是很大。

1.2 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水文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体现了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贯穿了水资源利用循环的全过程,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目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因此必须加以改进和优化。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动态管理替代传统的静态管理,采用科学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性管理,采用统一管理替代传统的分散条状管理。为推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积极采取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2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意识不足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文水资源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其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然而,受传统的思想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目前所采用的水文机构体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弊端,对于建设项目的立项,地区不平衡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目前项目的审批工作不够严格,没有按照标准程序执行。一部分地区基层管理人才较为欠缺,采用的也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工作不够细致。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序没有深入理解和切实掌握。

2.2 水文监测设备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现有的水文监测设备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且设备的质量也较低,因此目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依然十分繁重和复杂,给建设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在发达国家中,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质量高的水文监测设备已经获得了大范围的应用,分布得十分广泛,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水文监测设备的使用量和利用率都偏低,由于资金等原因,采购的数量也较少。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不仅准确性不高,效率也十分低,并且由于人员众多,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却很难提高。

2.3 建设项目空间跨度大,专业融合性强

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的是,水文水资源建设的工作地点不固定,具有很大的空间跨度,甚至会涉及到整个流域。建设项目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具有极强的专业融合性。

2.4 建设主体还待进一步明确

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导致建设主体不够明确的主要原因。对于地市级水文机构的设置,通常将该区域的流域水系作为基准,缺乏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因此出现了很多地方的水文工作都由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来负责的现象,从而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3 优化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

3.1 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仿真模型和数学模型,这些都是建立水文水资源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需要这些要素共同协作,实现系统的功能。基于可视化的视角,采集水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实现灌区的科学合理的调度,将自动化监控应用到各个分水枢纽中。根据所采集到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而及时的决策,从而提高水资源调度的效率,同时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3.2 采集与传输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

为了方便在采集区域设置视频监控、水位传感器、闸位数据、雨量传感器等,应建立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了解干渠、分干渠以及水位的情况。数字微波通讯网和超短波无线通讯网是传统的灌溉区域通讯方式,然而随着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通讯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需要传输的各种信息,如视频、图像、音频、数据等逐渐增多,必须依靠更为广阔而强大的信息传输渠道来支持,将系统和无线宽带相连,即可实现数据的高速、准确传输。

3.3 网络系统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应建立覆盖面积广,可以实现音频、数据、视频和图像传输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系统的构建,为水资源管理建立一个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及时掌握当地水资源的各种信息,如使用量等等。同时,还应该建立用于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可以实现随时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并且结合模拟仿真系统,根据统一的标准来管理和存储所采集到的信息。

3.4 水质与旱情监测系统

通过在灌溉区域设置监测断面,有利于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另外,还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监测数据库,当水资源中存在污染物扩散时,利用系统实现模拟分析,有利于预测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旱情信息可通过土壤、气温、降水等体现,水文站可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到所在区域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该地是否存在旱情,利用定位系统,能够直接找出旱情所在地。

4 结束语

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既与国家、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又是构成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的管理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做好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管理。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积极采用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水平,以此保证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顺利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工,并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史超.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硅谷,2014,3:146+133.

[2]杨金霞.天津市水文水资源中心信息化建设[J].水利信息化,2011,S1:13-15+29.

[3]程晓冰,石玉波.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J].中国水利,2007,1:52-54+58.

[4]金雷.关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

[5]张伟华.浅析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

[6]潘登,江明华,汪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科学时代,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