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健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国企财务风险防控存在的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提升财务会计人员风险管控能力和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可以有效地化解国企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鉴于此,文章围绕国企财务风险防控存在三大问题以及问题的化解策略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在国企中,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财务风险防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如何化解国企财务风险防控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国企财务风险防控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国企财务风险防控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国企开始初步探索财务风险防控,主要侧重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国企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大多来自政策环境和市场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企开始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和风险控制。例如,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国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企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复杂多变。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国企开始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同时,国企开始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总的来说,国企财务风险防控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在当前的形势下,国企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三、国企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稳定和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至关重要。国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对于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国企财务风险防控,保障国企的稳健运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次,国企财务风险防控是保障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防控,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国企财务风险防控,对于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国企财务风险防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最后,国企财务风险防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公信力,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国企财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1.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很多国企中,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这可能导致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反应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2. 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国企在财务风险预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些国企在财务风险预警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同时,一些国企在财务风险预警方面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导致预警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人员,从而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一些国企在财务风险预警方面存在响应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在发现财务风险后无法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增加了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损失。

3.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包括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等方面。然而,一些国企在内部监督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内部审计和监督力度不足:一些国企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导致财务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2)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一些国企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对员工和部门的业绩考核往往只注重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财务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等方面的重要性。(3)内部监督流程不规范:一些国企在内部监督流程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导致监督流程不严谨、不科学,无法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1. 财务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判断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然而,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识别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对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的敏感度: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对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的敏感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2)缺乏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能力: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能力,无法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3)缺乏对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的了解: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对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市场环境缺乏深入的了解,无法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

2. 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知识

财务风险防控知识是实施有效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的知识。然而,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控知识: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知识了解不够系统和全面,无法有效地制定和实施风险防控措施。(2)缺乏对财务风险防控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在面对财务风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 风险应对能力较弱

风险应对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损失。然而,一些国企在风险应对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专业的风险应对人才: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应对人才,一些国企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或得不到有效控制。(2)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足:一些国企在风险应对方面对新技术的应用不足,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及时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

(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风险管理意识是指企业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企业实施有效财务风险防控的基础。然而,一些国企在风险管理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职业道德意识不强

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存在违规操作或不当行为的风险。

2. 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国企管理层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财务风险防控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3. 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一些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如在处理财务事务时涉及到自身或亲属的利益,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利益冲突,导致无法公正、客观地执行财务活动。

五、化解国企财务风险防控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1. 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

通过内部培训、宣传等方式,提升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让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中来。

2.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通过数据分析、行业对标等方式,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损失。

3. 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和潜在风险,要及时纠正和处理。国企单位可以采用综合模式思路的方式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h风险。Z=1.2X1+1.4X2+3.3X3+0.6X4+99.9X5,其中:Z——判别函数值;Xl——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风险。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忧;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二)提升财务会计人员风险管控能力

1.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风险识别能力

(1)财务风险识别技能培训:针对国企财务人员,开展财务风险识别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各种财务风险案例,使财务人员能够准确地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2)风险评估与量化技能培训:培训财务人员掌握风险评估与量化的工具和方法,如敏感性分析、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等。使其能够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量化,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3)财务风险管理知识培训:为国企财务人员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包括风险预警、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使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提高其在风险防控工作中的应对能力。

2. 学习先进的财务风险防控方法和技术

(1)学习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国企财务人员可以学习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如风险管理集成、全面风险管理等。通过了解这些理念,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2)研究和学习行业领先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国企财务人员可以关注行业领先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了解他们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实践案例,可以为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3)学习信息技术在财务风险防控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风险防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企财务人员可以学习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1)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调职业道德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这包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相关规定。(2)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白自身在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自觉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3)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建立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将职业道德作为评价财务人员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使财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风险管控能力。(4)树立正面榜样:树立遵守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财务人员为榜样,引导其他财务人员向其学习。同时,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定的财务人员,应严肃处理并加强教育,以形成警示作用。

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1)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国企可以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使财务人员能够及时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通过信息共享,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2)建立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国企可以建立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关注行业动态、市场变化等信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财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3)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国企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沟通协作,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部门的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调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和其他业务活动。

(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意识

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操守职业纪律等方面增强其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减少违规行为和舞弊现象的发生。(1)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杜绝违规行为:强调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违反规则和制度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国企的良好形象和信誉。(2)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自身作为企业和社会的一员,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3)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国企财务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记录其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情况。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财务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促使其自觉遵守规定。

2.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强化职业道德的遵守和落实

(1)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国企应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明确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和程序。对于遵守职业道德、工作表现优秀的财务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对于违反职业道德或出现违规行为的财务人员,应进行严肃处理,视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2)强化职业道德的遵守和落实:通过教育和培训,强化财务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遵守。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违规行为。同时,应注重落实职业道德准则,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3)定期评估和反馈:国企应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道德素养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员工之间互相监督和举报违规行为。(4)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潜在风险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报告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四)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1.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衡量,并具有可实现性。同时,应将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经营目标相结合,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应注重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的经营策略。

3. 完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员工的预算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挂钩。通过给予优秀员工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对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注重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流程。

4. 增强全员预算管理意识

企业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手段,增强全员预算管理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同时,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5. 注重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引进先进的预算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国企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预算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如全面预算管理软件、财务分析系统等。这些软件和系统可以帮助国企实现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考核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国企应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确保预算管理信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用户权限管理、做好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工作。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企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防控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由于国企的特殊性质和运营环境,其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会计人员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化解这类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完善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加强海外投资财务管理等。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解决国企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胜权.混改背景下国企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及其防控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3):44-46.

[2]崔吉.财务共享在国企集团公司风险防控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商讯,2021(22):20-22.

[3]刘花.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J].现代审计与经济,2021(04):41-43.

[4]唐飞飞.国企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纳税,2021,15(11):99-100.

[5]张婧.精益化管理理念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财会,2020(10):31-33.

[6]常红云.关于加强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13):60-61.

[7]陈晓谛.财务共享在国企集团公司风险防控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纳税,2020,14(08):74-76.

[8]刘慧.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2):163-164.

(作者单位:山东泰山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