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伦 陆岷峰

摘   要:场景金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将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商业银行与场景生态主体合作建设场景、与金融科技公司及专业公司运营的场景合作,可发挥各自优势,推出创新产品,提高效率,优化服务流程,且可以通过风险共担,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发展需关注用户体验、场景设计和金融产品创新,通过结合生活场景,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生活化,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关键词:商业银行;场景生态;场景金融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4.01.004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4)01-0045-11

一、引言

场景金融是将金融服务与各种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金融需求。这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强调用户体验和生活场景的整合,如在购物、旅行、健康等场景中提供个性化、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场景金融旨在提供更贴近用户需求的金融体验,从而创造更加智能化和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场景生态图谱是指对特定场景下的各种生态元素进行梳理和展示,呈现出一个全面的生态系统结构图,是通过对各种场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构建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场景关系网络图谱。图谱展示了不同场景之间的关联、互动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复杂的场景生态系统。在金融领域,场景生态图谱通常用于指导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和创新。

研究场景生态图谱与场景金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场景生态图谱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深刻理解,有助于精准定位市场、优化产品设计和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构建全面的场景生态图谱,商业银行能更好地洞察市场趋势,迅速适应用户变化。其次,场景金融的研究与应用能够推动金融服务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银行场所,而是更加注重在日常场景中获得便捷、个性化的金融体验。通过针对场景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促进金融创新。研究场景生态图谱与场景金融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为用户提供更智能、贴心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关于场景生态金融概念和场景生态图谱概念的研究。杨本章等(2023)认为场景生态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产物,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重塑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应用助力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手段广泛触达移动终端客户,推动产品创新,满足不断进化的客户需求,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魏明珠等(2021)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研究网络舆情生态多维图谱的构建。首先,从主体、客体和时空三个维度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构成;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知识图谱及网络复杂性分析法构建多维图谱;最后,通过实证案例进一步解释多维图谱的构建过程。该研究揭示了网络舆情的动态变化和演化规律,为网络舆情生态的监管和治理提供参考。

关于场景生态概念及与场景金融内在联系的研究。陆岷峰(2023)认为场景生态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各主体间交流互动的一种状态。徐瀚(2023)认为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银行业务与非银领域的相互渗透,商业银行正积极调整战略,以满足数字化转型和市场多元化需求。通过构建与银行业务紧密相关的非银服务体系,并依托各种垂直场景,银行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趋势下,金融机构逐渐转型,更加注重客户体验的场景化、服务生态化、运营数字化、产品个性化和业务敏捷化。齐晔(2022)阐述了打造新时代数字化场景金融的重要性。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需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从用户和场景出发,探索场景金融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赋能作用。这种新路径将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关于场景金融发展对策、措施的研究。陆岷峰(2021)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场景金融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在“无场景不金融”“场景为王”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正努力通过推进开放银行、输出金融产品等方式打造场景金融,以增强核心竞争力。Ren et al.(2022)研究了数字经济关注度与场景金融生态之间的关联和影响。通过采用时变格兰杰检验方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关注度对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价格具有显着预测效应,这种效应呈现时变性,并且因果溢出效应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数字经济在场景金融生态中的重要角色。这一研究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场景金融生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数字经济在推动场景金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投资者决策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场景金融生态的发展中,数字经济的影响力不可忽视,这是理解现代金融市场动态的重要视角。

现行学者在场景生态图谱和场景金融发展研究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成功构建了“商户+”生态圈,以“消费为目的、场景为依托、支付为基础、消费金融为支撑”的理念,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创新模式,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的不足在于在构建“商户+”生态圈的同时,对商户与消费者权益平衡的考量还需深化。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探讨了场景生态图谱与场景金融的发展对策,将场景生态图谱的概念引入到场景金融中,提出了通过构建全面的场景生态图谱来洞察市场趋势、精准定位市场、优化产品设计等创新发展思路。同时,强调了场景金融在满足用户个性化、便捷的金融需求方面的作用,对于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场景生态图谱与发展场景金融的主要做法

场景生态图谱与场景金融关系密切。通过构建生态图谱,能深刻了解用户在各种场景中的金融需求,而场景金融则是通过了解这些需求,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个性化、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场景生态图谱为场景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使金融服务更贴近用户的实际生活,提升用户体验。

(一)我国场景生态主体种类及其特点

1.场景生态主体种类

依场景生态主体为标的场景生态可划分为政府、企业、个人、家庭。政府作为生态主体的一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生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宏观管理和监管,政府负责制定法规政策,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政府的优势在于具有强大的资源调配和决策权,能够引导和规范其他生态主体的行为。企业是生态系统中的经济支柱,其特征包括创新、生产、经营和营销。企业通常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行为直接影响就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体现了市场机制和竞争规则。个人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其特征包括消费、劳动和参与社会事务。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市场需求、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是个体生活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生育、教育、消费和社会互助。家庭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化和支持角色,对个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有深刻影响,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对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在场景金融生态主体的过程中的应用措施通常包括综合分析四大类型的生态主体。政府具有宏观管理和资源调配的优势,对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制定对策时,应优先选择政府作为主导力量,通过制定明确的法规政策,引导企业合理运营,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同时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培育。政府的综合决策和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场景生态规模种类

依场景生态规模为标的场景生态主体可分为大客户、中型客户、长尾客户三种类型。大客户是场景生态系统中规模较大的主体,其特征主要包括庞大的市场份额、对产品或服务的大规模需求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要求。这类客户通常能够对整个产业链产生重要的带动效应,对供应商拥有较高的议价权。大客户的生态特征表现为相对稳定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的服务和对创新的强烈需求。中型客户在场景生态中居于中间地带,其规模介于大客户和长尾客户之间。这类客户通常具有规模适中的市场份额,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对稳定,但不如大客户那样庞大。中型客户的特征包括对成本效益的关注、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定制化程度的中等需求。长尾客户是场景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的个体客户,其规模相对较小。长尾客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上,通常寻求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其生态特征包括多样性、分散性和对创新的敏感度。长尾客户的群体庞大,单个客户对供应商的需求规模较小。

商业银行针对场景生态中不同规模的客户要注意各主体间的协调性。一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场景生态系统中的大客户、中型客户和长尾客户各具特色,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同时并举不同主体,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而稳健的生态系统。大客户能够为生态系统带来规模效应和稳定性,中型客户则在平衡大客户和长尾客户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长尾客户则为创新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二是降低风险。依赖某一类客户可能使生态系统对外部变化更加敏感,同时并举不同类型的主体可以分散风险,降低系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当某一类客户出现问题或需求变化时,其他类型的客户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和支持作用。三是创新的源泉。长尾客户通常对创新更为敏感,因为他们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通过吸引长尾客户,生态系统可以从中获取创新的灵感和需求反馈。与此同时,大客户和中型客户的需求稳定性也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四是市场的广度。不同类型客户代表了不同的市场层面。大客户可能关注大规模的解决方案,而长尾客户则可能对小众、特色化的产品有需求。同时并举有助于覆盖更广泛的市场,使生态系统更具市场竞争力。五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大客户、中型客户和长尾客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大客户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中型客户提供了平衡和过渡,长尾客户为生态系统带来了创新和多样性。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应用不同类型的主体,以建立一个多元而稳健的场景生态系统,通过协同作用,各类主体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场景生态频需(活跃)程度

依场景生态主体频需(活跃)程度,场景生态主体可分为低频低需、低频刚需、高频刚需、高频低需四种类型。低频低需的场景生态主体表现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频繁且需求量相对较小。这类主体通常对某些特定功能或服务有刚性需求,但使用频率不高。其生态特征包括相对固定的需求模式、对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要求较低以及较弱的市场竞争压力。低频刚需的主体在使用频率上较低,但对产品或服务有刚性需求,即在需要时无法替代。这类主体通常在特定场景或特殊情况下需要某项服务或产品。其生态特征包括对特定功能的坚持需求、较低的使用频率和对产品或服务的较高依赖性。高频刚需的主体在使用频率上较高,同时对产品或服务有刚性需求。这类主体通常在日常生活中频繁需要某项服务或产品,且无法或难以替代。其生态特征包括高频次的需求、对产品或服务的强烈依赖性和市场竞争激烈。高频低需的主体在使用频率上较高,但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相对较低,可替代性较强。这类主体通常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某项服务或产品,但对品质或特性的要求不高。其生态特征包括高频次的需求、对产品或服务的低要求和市场竞争相对宽松。

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主体策略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优先选择高频刚需的主体作为主导力量。这是因为高频刚需的主体在使用频率上较高、具有需求刚性,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市场黏性。满足这类主体的需求,不仅能够形成稳定的市场基础,还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品牌忠诚度。在具体对策上,重点放在满足高频刚需主体的需求上,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其他类型的主体也要保持关注,因为低频低需、低频刚需和高频低需的主体在一定场景下仍具有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差异化的策略满足其特定需求。整体而言,通过全面考虑这些生态主体,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场景生态服务机构

依场景生态服务机构划场景生态主体可分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两种类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机构。其生态特征主要包括高度数字化的运营模式、灵活的产品创新、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强调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公司通常具有较快的业务响应速度和更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商业银行是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特征表现为庞大的客户基础、完善的金融产品体系、广泛的分支网络以及相对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在资金存储、贷款发放等传统金融服务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同时也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创新水平。

商业银行应对这两类场景生态的措施:一是立足于资源互补。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技术水平和服务渠道上存在差异。互联网金融公司擅长数字化运营和快速创新,而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传统金融服务经验。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二是同向拓展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通常更擅长吸引年轻、数字化时代的用户,而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传统客户基础。协同合作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吸引年轻用户,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能够通过商业银行的广泛分支网络进入更广泛的市场。三是实现风险分担。金融服务涉及大量的资金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分享这些经验,降低业务风险。反之,商业银行也能够借助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四是推动数字化转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商业银行面临数字化升级的挑战。合作可以使商业银行更顺利地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技术和创新经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五是共同应对监管挑战。金融行业的监管日益趋严,合作可以使双方更好地应对监管挑战。商业银行具有相对成熟的合规体系,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可以有效遵循监管规定,降低违规风险。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应相互协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和风险分担。这种协同合作有助于构建更为强大、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场景生态系统,促进整个金融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场景建设的三种模式

1.自建场景模式

商业银行在场景建设方面可以通过依托自身业务优势和资源来推动发展,这种做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客户基础和信任度。商业银行通常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深厚的信任度。通过利用这一优势,银行能够更轻松地将场景延伸到金融服务之外,构建更全面、多元的场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新的场景服务,形成良好的生态闭环。二是金融服务整合。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储蓄、贷款、支付等多种服务,通过整合这些服务,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场景体验。如将支付、理财和信贷服务融合到购物场景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支持。三是数据积累和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客户数据,拥有相对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些数据和经验对于自建场景提供了基础。通过深度挖掘客户数据,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场景服务,并在风险控制上有所依托。四是品牌影响力。商业银行通常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这为自建场景注入了信心。用户更愿意参与来自信誉良好的银行推出的场景服务,品牌影响力也有助于吸引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场景。五是合规优势。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法规合规方面有较强的意识和实践。自建场景时,银行能够更好地遵循金融和相关行业的法规,确保场景服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六是多元化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建场景拓展盈利模式。除了传统的金融服务,通过提供与生活、消费相关的场景服务,银行可以探索新的盈利途径,如推广费用、合作分成等。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依托自身业务优势和资源自建场景的做法具有整合金融服务、积累数据、控制风险等独特特点。这种方式有助于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推动金融服务向更广泛的场景延伸,实现全方位的业务发展。

2.共建场景模式

商业银行与场景生态主体合作建设的场景,如自来水厂、移动公司、国有企业和学校等,是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首先,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场景生态主体的业务需求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通过与场景生态主体的合作,可以深入到各个领域的核心业务环节,提供更加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拓展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其次,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通过与场景生态主体的合作,商业银行能够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各个领域的日常业务活动中,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满意度。同时,这种模式也能够促进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下沉,为更多的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此外,这种合作模式还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场景生态主体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信息,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资源。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和交流,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与场景生态主体合作建设的场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3.利用第三方公司场景模式

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专业公司运营的场景合作,可以借鉴外部创新力量,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种合作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快速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场景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专业公司的合作,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此外,与科技公司和专业公司的合作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范围,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提高综合收益。同时,这种合作方式还可以实现风险共担,降低经营风险。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场景建设的情况来看,这三种模式基本上是混合使用,从我国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场景建设的服务方式、具体措施及成效等,基本体现了这一特征(见表1)。

四、我国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面临技术落后的挑战

由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银行系统可能相对陈旧,不够灵活,难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场景金融需求。这可能导致银行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受限,影响其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风险识别与管理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涉及多方面的金融活动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在推进场景金融时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以确保其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稳健性。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3.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随着金融业务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个人和企业的敏感信息在金融交易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客户数据的保护,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以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问题,维护客户信任。

4.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

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银行的经营策略和产品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银行需要不断关注监管政策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以确保合规性。这对于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在灵活性和合规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5.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竞争加剧

随着新兴科技公司涌入金融领域,银行面临着来自非传统竞争者的竞争压力。这些公司通常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可能更快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场景金融产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技术和创新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6.客户体验有待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金融服务期望不断提高,银行需要不仅关注产品创新,还要重视用户界面、交互设计以及服务流程的优化。在场景金融中,更好地融合金融服务于日常生活,提供便捷、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将成为银行赢得客户信任和满意度的关键。

7.人才供应短缺

由于场景金融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等,因此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当前,金融科技领域的高度竞争使得拥有相关技术和业务知识的人才供应相对短缺。银行需要加大对内部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吸引外部人才,以确保团队具备足够的实力来应对场景金融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的主要对策

1.构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是当前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挑战。随着金融业务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客户的敏感信息在金融交易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为了维护客户信任和避免潜在的数据泄露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建设综合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首先,银行可以加强内部数据管理和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其次,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获取和处理客户敏感信息。再次,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有效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可以与专业的数据安全公司合作,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建立透明的隐私政策,告知客户他们的数据如何被使用和保护,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通过这一对策,商业银行能够全面提升对数据的管理和保护水平,有效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问题,符合场景金融建设的目标,即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好的金融体验。这也有助于银行在市场中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场景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促进商业银行场景金融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

商业银行面临来自科技公司等新兴竞争者的压力,他们通常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商业银行能够借助外部的创新力量,加速场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银行可以建立开放式的合作平台,鼓励科技公司、创业企业等各类创新机构参与场景金融的共同建设。其次,设立专门的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和投资创新型场景金融项目。同时,与科技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讨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再次,推动人才交流,吸引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银行团队,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最后,建立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稳健推进。通过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提升场景金融的技术水平,快速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增强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3.建立全面的客户教育计划,提升客户对场景金融的理解和信任

客户教育是解决当前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中存在的客户体验问题的有效途径。许多客户对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不足,缺乏对场景金融的深入理解,因此可能对其抱有疑虑。通过建立全面的客户教育计划,银行可以提高客户对场景金融的认知度,促使更多客户参与,从而推动场景金融的发展。首先,银行可以制定详细的客户教育计划,包括场景金融的基本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如何使用等内容,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移动应用、短信通知等多种渠道向客户传达。其次,开展定期的线上和线下培训活动,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场景金融产品。再次,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负责解答客户疑问,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此外,通过推出相关的教育奖励计划,激发客户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定期评估和调整教育计划,根据客户反馈和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改进。通过建立全面的客户教育计划,商业银行能够提高客户对场景金融的理解和信任,促进更多客户参与,推动场景金融的广泛应用。

4.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内外部资源的协同,推动商业银行场景金融的全方位发展

商业银行在场景金融建设中需要更广泛的资源和创新动力。通过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银行能够吸引内外部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创新协同,推动场景金融的全方位发展,有助于弥补银行自身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不足。首先,银行可以设立开放创新实验室,邀请科技公司、初创企业等外部合作伙伴加入,共同探索场景金融领域的新理念和技术。其次,通过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实现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数据互通,促进共同研发创新产品。再次,建立共享资源池,包括技术资源、数据资源等,以支持合作伙伴更好地参与场景金融的开发。最后,建立开放的合作生态,通过共享收益机制激发各方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商业银行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推动场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

5.建立多层次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的抗风险能力

风险管理是场景金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稳健性,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更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金融风险。首先,银行可以建立多维度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全面识别和量化潜在的风险因素。其次,实施动态风险监测机制,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市场变化。再次,建立灵活的风险应对机制,包括合理的资本管理、风险分散策略等,以降低潜在风险对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此外,加强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合作,获取专业的风险评估服务,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定期进行风险应对演练,提高团队应对风险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风险评估体系,商业银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潜在风险,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6.建设个性化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场景金融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客户体验的提升是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银行需要建设个性化服务平台,以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首先,银行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金融行为、偏好和需求,构建个性化的客户画像,精准洞察客户的金融需求。其次,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场景金融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为客户提供更适应其生活场景的金融解决方案。再次,建设多渠道的服务平台,包括移动端、在线平台等,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积极引入客户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和更新个性化服务。最后,通过推行个性化服务的宣传活动,提高客户对银行个性化服务的认知度,增强品牌形象。通过建设个性化服务平台,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推动场景金融建设以客户导向发展。

7.建立社会责任感知机制,推动场景金融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在场景金融建设中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透明、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提升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促使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场景金融的价值。首先,银行可以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政策,明确在场景金融建设中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向公众进行公开宣传。其次,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等社会责任项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再次,建立社会责任报告机制,定期向公众公布银行在场景金融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增强透明度。此外,推动员工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承担意识。最后,积极响应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树立积极的社会形象。通过建立社会责任感知机制,商业银行不仅能够在场景金融建设中履行社会责任,还能够通过金融服务创造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提升公众对其的信任,推动场景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杨本章,陈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生态场景建设[J].中国金融,2023(5):73-74.

[2]魏明珠,张海涛,周红磊.信息生态视角下网络舆情生态多维图谱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21,39(6):10-18+54.

[3]陆岷峰.数字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优势、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136-144.

[4]徐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思考与对策[J].中国金融,2023(7):24-27.

[5]齐晔.打造新时代数字化场景金融[J].中国金融,2022(17):36-37.

[6]陆岷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海南金融,2023(10):59-66.

[7]陆岷峰,王稳华,朱震.数据资产如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产能利用率视角的经验证据[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3,24(4):22-41.

[8]陆岷峰,欧阳文杰.关于新时期数据资产要素市场化的目标、原则及路径的研究——以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23(5):83-96.

[9]陆岷峰,欧阳文杰.现代金融治理体系视角下的监管体制改革研究[J].经济学家,2023(8):86-94.

[10]陆岷峰:新发展格局下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3(2):149-157.

[11]陆岷峰,欧阳文杰.产业金融与实体经济:政策环境、模式比较与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3(3):49-62.

[12]裴璇,陆岷峰,王稳华.共同富裕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4):3-22.

[13]陆岷峰.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兼论数字产业金融发展模式[J].广西社会科学,2023(1):145-153.

[14]陆岷峰,许默焓,裴璇.共同富裕与城市低收入人群:金融发展的盲点与着力点——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户口样本的实证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23(7):12-22.

[15]欧阳文杰,陆岷峰.企业数字化条件下构建数字产业金融生态的融合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23(8):32-46.

[16]陆岷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惠金融生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3(2):24-31.

[17]李士梅,林映贞,张倩.“互联网+教育”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3,24(3):3-14.

[18]陆岷峰,欧阳文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强国的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OL].西安财经大学学报,1-12[2023-12-25]https://doi.org/10.19331/j.cnki.jxufe.20231123.001.

[19]陆岷峰,欧阳文杰.数字科技金融与小微科技企业:赋能优势、运行机理与发展策略——基于金融强国发展战略维度的新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4,25(1):74-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金融市场跨界风险的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 (21BJY0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安全众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研究”(22YJC630214)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2-06

作者简介:高 伦(1995-),男,江苏淮安人,金融学博士,现供职于南京银行;

陆岷峰(1962-),男,江苏金湖人,现供职于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