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斌 贺天柱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学校、企业、行业”为主体,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测绘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现有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我们按照高职测绘专业培养工程施工、国家基础测绘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照“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观念,根据“循序渐进、分段进阶”的能力养成规律,将“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划分为认知见习、单项训练、综合实训、创新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阶段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对测绘行业开展广泛而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并根据测绘行业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体现学校特色、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发专业课程,优化“工学结合”的测绘人才培育模式,在合作企业进行面向专业素养课程的认知见习,体验职场实境,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同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

图1 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1.1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 “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内涵式发展为原则,创新工学结合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学校深度融合,根据行业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设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培养理念,依据企业工作岗位能力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强化学生专项技能培养;强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对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现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使学生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培养,逐步推进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在校内以理论教学与专项技能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项目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企业顶岗实习促进就业,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

1.2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平台

基于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借助行业、企业的设备、标准、人员和需求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以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本专业与陕西测绘局技能鉴定中心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定期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及教师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及行业政策法规讲座,共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拓普康商贸有限公司在该院设立订单班,为企业培养测量仪器设备销售、维护人才;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该院共建“摄影测量工作站”,使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强化学生摄影测量内业处理能力。具备一定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用人机制,使一部分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与校企合作企业签订正式的用工聘任合同。

1.3 以行业用人标准为要求,完善双证书制度

工程测量专业构建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现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从而敦促学生掌握行业前沿的技术和设备操作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要求为主线调整课业内容,以充分体现符合职业专业特点的测绘人才培养特点。以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确定该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使教学内容直接准确地反映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体现学历和职业要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

1.4 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以赛促教,赛证融合

在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和行业的资格认证,以认证考核标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促进职业技能提高;以校内的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省级、国家级的各项工程测量技能大赛,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兴趣,以竞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

2 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以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于测绘岗位的工作要求确定测绘人才培养方向;依据施工过程,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并加以分析,明确所需职业技能内容,提取归纳行动领域综合能力,构建体现工程测量技术高技能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门知识要求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以测量工程生产过程的系统性为出发点,围绕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培养,融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于一体,确立《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GPS应用技术》5门优质核心课程,系统安排课程的结构、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及总课时,调整课程标准,重新编排教学大纲,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编写实践教材,优化实践课程理论。加强校内实训硬件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从企业聘请技能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指导实训教学,并承担部分对实践性要求较高且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倾力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实施。以核心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

图2 工程测量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框图

3 教学模式改革

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教学组织模式,利用施工工地、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旨在达到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培育的目的。

3.1 以“岗位任务”为重心,改变原有的教学与实践安排

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技师课程开发模式,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时教学的时间。经过教学改革,目前工程测量专业实践课所占比例为48.4%。调整后,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2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制定科学可行的教研教改计划

①在启发式教学原则和互动式教学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积极倡导启发诱导式、讨论式、案例式、以问题为引导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师把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开展实例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②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在考试内容上,注重了内容的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部分课程的考试内容融入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项目(英语等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证、工程测量高级证等)。

③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我们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如《测量学》、《GPS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成图》、《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教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链接了很多典型教学图片和动画,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又弥补了教学过程中缺乏典型案例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3 “教、赛、证”三位一体,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发挥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专项技能的培养功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将技能大赛的内容、技术规范、标准引入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大赛的准备和参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并通过参赛过程的分组竞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并将职业资格鉴定和技能大赛有机结合,使优秀选手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同时,亦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融通。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就可与考取中级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学生通过实训锻炼掌握仪器操作,经过考核获取资格证书扩大就业能力。

4 结论

依托陕西省测绘局和企业的测绘项目为载体,创新的“三融合、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建筑工地、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外综合性实训场所进行面向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的综合项目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满足测绘人才市场需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济.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仇志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创业教育途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34-36.

[3]李玲,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