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但随着社会道德的下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大学生成为受害主体。其中一些事件的发生似乎与我们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产生了冲突,给人们带来困惑。本文以高渝事件和胡伊萱事件为例,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指出大学生应在中华传统文献中汲取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当代社会培育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华美德 大学生 安全教育

临近开学之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出女大学生频繁失踪被杀等令人骇闻的消息。同时,媒体也呼吁在大学生中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自高渝事件和胡伊萱事件后,人们也在不断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学校都在呼吁我们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德,诚信做人、友善助人等,而这两个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难道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之间存有冲突?就这一问题,笔者在班上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有50%的同学认为,我们一直以来倡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中国传统美德能给予我们多少,品质、生命、还是其他?难道中国传统美德与大学生安全教育之间真存有冲突?

1 弘扬中华美德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冲突论

众所周知,中华美德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之精髓。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日益加快,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各种思想的碰撞日趋激烈,一些腐朽思想也悄悄的来到中国,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如拜金、色情等,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真诚交往。

1.1 高渝事件——“诚信”之缺失

8月9日,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渝从铜梁区的家中到璧山区的同学家玩,在回家途中,由于错搭黑车,导致与家人失联10天,最终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同样,在山东济南也上演了女大学生搭黑车遭遇不幸的事件。

这类错搭黑车的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深刻的原因。第一,当今大学生缺少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容易相信陌生人。第二,有些女性往往爱贪小便宜,爱计较,这种自身的一些弱点也很容易成为被害的对象。我们知道,现今许多大学校园的附近,“黑车”聚集,这些黑车以赢利为目,没有合法的运营资格。表面上看,“黑车”给同学们带来了实惠和方便,但和它所带来的危害相比,弊远大于利。因此,大学生不要只图方便和贪图小便宜,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心存侥幸。第三,学a校安全教育及性教育的缺陷。我们常说,安全第一。但自我们上学以来,都是受成绩的左右,学校和家长过多的专注于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第四,从社会环境看,由于社会上流动人口增多,贫富差距增大,使很多人人心浮躁,乃至人格出现问题,最终促使把这种对社会的怨恨和报复转换为对女大学生的身上来,导致悲剧不断上演。高渝事件也向我们敲响警钟:社会需要诚信!

1.2 胡伊萱事件——“援之以手”之无助

8月24日,17岁女孩胡伊萱在去同学家途中,遇到一名假装肚子疼的孕妇,孕妇请求其帮忙扶自己回家。当胡伊萱将孕妇送到楼上后,孕妇丈夫欲对其实施性侵,最终惨遭杀害。

“援之以手”出自《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是人在困难的时候能给以他人以帮助。从胡事件中,我们可以确定胡的行为是正确的,孕妇利用自己身体的特殊状况,协助丈夫实施犯罪,行为十分恶劣。在对此事件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发出了一致的呼声:好人当不得!虽然学生的呼声具有片面性,我们应该看到美好的一面,说明这个社会仍然好人很多。但这也需要我们深反思社会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德与大学生安全教育之间没有冲突。我们不能通过个别事件完全否定中国传统美德在塑造优秀人格,完善美好心灵,激发优秀品质中的重要作用。相反,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防范自身安全的方法。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自我保护”论

当前,女大学生成为社会受害群体中最主要的群体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年龄结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因素。目前,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上是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怀下成长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从而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第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与警惕,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第三,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抗能力。目的,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代,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第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少经受挫折,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坏人坏事缺乏理性认识,自我防范能力比较弱等等。

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安全教育没有冲突,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优秀的文化思想来增强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2.1 敏于事而慎于言——都是言行在惹祸

“敏于事而慎于言”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我们对事情要敏感,说话要谨慎。一方面,考虑问题要周全,做到“每事问”,对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幺,不要轻信,不要盲从,宁可把事情想的复杂些,不可把问题简单化。在做事情的时候,更要认真些,尤其是涉及安全的事情,要防止“大意失荆州”。在说话上,更要谨慎些,“三思而后行”,这样,可以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2 无功不受禄——小便宜贪不得

“无功不受禄”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中孔子所言“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知识和正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而小恩小惠在短时间内,使我们心里得到了安慰,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占小便宜,不劳而获,以自身的弱点或优势取得别人的恩惠是不值得提倡的。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应该赋予更多的责任感,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3 授之以阴阳变化之事——性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历史上,对性教育的正史记载始于汉朝。班固的《白虎通·辟雍》谈到,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其中“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妇变化之事”,其实就是性教育。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首次颁发性教育文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先生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学校是培养完整人格,储备各种知识的场所,也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场所。一方面,着实扩大性教育内容,重视性知识与性道德的同步教育;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性教育的途径。如通过电视、广播、电影、手机等电子产品有效地对青年学生,乃至成年人进行性教育,十分有必要。作为大学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性教育的时效性。

2.4 身体力行——高校防身术学习的重要性

“身体力行”主要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意思是,要亲自做事。我们不妨在这里解释为,身体的好坏是力量决定的。力量的大小事衡量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当前,在高校开展自卫防身训练实有必要。一是,加强高校军事训练;二是开设形式多样的自卫防身术课程,如散打、拳击等。通过自卫防身术的学习,增强其体魄,提高身体反应的敏捷性等。

3 时代召唤:我们需要社会正能量

所谓“正能量”,见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着《正能量》一书中,他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使人更自信,更充满活力。培养社会正能量,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实现,也是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友玉,等.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3.

[2]汪国余,等.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35.

[3]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5.

[4]王连君,王福军.军事技能与国防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50.

[5]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李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32.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周秦伦理文化在大学生德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SGH124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春艳(1979-),女,陕西汉中人,宝鸡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先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