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全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小微市场主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壮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叠加疫情的不利影响,传统中小微市场主体的生存开始出现困难。论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综合性地分析了目前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培育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中小微市场主体;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6-0046-03

1 引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也实现了从高速到高质量的转变。当前,中小微市场主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市场主体包括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农户和摊贩等,是数量最多、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预定目标,中小微市场主体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微市场主体往往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存在融资困难、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创新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

达州作为川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完备,但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为解决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发展难题,达州市政府于2022年4月30日制定出台了《达州市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十条措施》,这项举措为提振市场信心、稳达州就业、保达州民生、促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有政策加持,但达州市的中小微市场主体要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仍需在提高产品质量、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中小微市场主体和政府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协同并进。

2 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现状

中小微市场主体作为达州市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数量的变动对于达州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具有显着影响。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具备了一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7-2021年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数量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从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达州市的中小微市场主体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总体数量一直稳步上升。同时,达州市的中小微市场主体除了数量规模稳步扩大之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在逐步提升。2017年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对GDP的贡献率为61.9%,2018年上升到62.5%,2019年为68.3%,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下降到57%,2021年又急速回升,且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对GDP的贡献率达到最高点,为70.5%。这表明近年来中小微市场主体实现的经济增加值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而其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60%以上。总体来看,中小微市场主体在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达州市的中小微市场主体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3 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

3.1 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四川省科技创新统计监测报告》,四川省全省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为68.20%,而达州市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低于40%,居于全省第4梯队。整体来看,达州市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偏低。2022年,达州市的投入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0.3万人年,位居全省第12位;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73%,位居全省第14位。这一系列数据说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较弱。

3.2 产业层次偏低

目前,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化工、水泥、农副产品初加工、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偏少,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差,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高,这导致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的产业附加值整体偏低,从而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3%、45.5%、48.2%。其中,能源化工产业占规上工业的一半以上,产值税收贡献度最大的仍然是能源化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数甚少,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属于配套加工产业,产业技术层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工艺传统,装备简陋,行业门槛低,企业竞争力弱导致利润较低。整体来看,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的产业层次偏低压榨了其生存空间,进行产业层次调整势在必行。

3.3 融资渠道单一

要想促进中小微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要素对其发展提供支持。然而达州市的中小微市场主体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的问题。由于达州市的中小微市场主体自身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所以很难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措资金,加之达州市本身缺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本(PE/VC)等风险投资机构,导致中小微市场主体基本只能依赖银行信用融资等间接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就银行信用融资来看,银行出于自身资金安全和信息不对称的考虑,往往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和担保品。由于很多中小微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担保品,导致通过银行渠道融资也将面临实际困难。整体来看,达州市相关部门仍需健全支持中小微市场主体发展的融资体系,有效拓宽其资金融通渠道。

4 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培育路径

4.1 激发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原始创新能力

4.1.1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原始创新能力是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让其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激发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原始创新能力要从商事制度改革入手。相关部门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中小微市场主体的“生育率”和“求生欲”,让更多的中小微市场主体“生下来”“活下去”。在提升中小微市场主体“生育率”方面,要及时清理“证照分离”后的审批内容,切实消除小微市场主体创业、开业的“弹簧门”“玻璃门”和“旋转门”。在“活下去”方面,要降低中小微市场主体的生产成本,包括水电气的使用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在此基础上,要注重除生产成本以外的其他重要成本,如降低其市场主体的综合成本,尤其是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包括涉及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税收负担,适度降低社会保险征收水平,以此减轻中小微市场主体的经营压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微市场主体的高质量成长,让中小微市场主体与大中型企业有序合作、良性竞争。

4.1.2 优化营商环境

中小微市场主体要生存下来,保持健康的运营状态,需要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中小微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企业设立阶段,政府可以合理放宽对企业登记注册的限制条件,助力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萌发”,增加达州市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数量,只有在“量”的方面有所提高,才有“质”的提升。此外,可以持续推进负面清单管理,让中小微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创业的便利性。在企业营运阶段,政府可以聚焦企业关切,积极引入相关风险投资机构,提高融资的便利性,为培育优质的中小微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服务。达州市可以根据“四县两区一市”的经济发展特色和不同之处,因地制宜地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例如,在农业经济占比较高的区县,可以针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度降低增值税税率;在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区县,可以降低流转税和所得税税率。通过政策的落地,让中小微市场主体实实在在获得减税降费的红利,切实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减少政府对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尊重市场规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减少针对中小微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限制性条件,对于底层创新和边缘创业给予更高的宽容度。

4.1.3 多措并举激发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探索采取“结果导向+过程管理”的创新激励措施,建立企业创新行为正面清单,根据企业科技成果划分等次并进行现金奖励,探索与税收减免、用地指标、环保排放指标等优惠政策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筛选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实时跟进入库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研发情况,为其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探索建立R&D经费投入激励机制和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4.2 优化中小微市场主体的产业层次

4.2.1 搭建数字平台,助力中小微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

当前,全球数字化经济浪潮势不可挡,中小微市场主体可以从评估、实施、优化等途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在评估方面,中小微市场主体需从数字化基础水平、经营管理现状、内外部转型资源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评估,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路径,明确自身的潜在转型价值,进而提高转型效率。在实施方面,中小微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产品轻量化和服务定制化手段来降低成本,利用共享机制,使用众筹众包的数字化资源,进而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提高数字化转型成功率。在优化方面,中小微市场主体可以从数字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估数字化转型成效,根据现阶段资源禀赋和转型现状调整数字化转型策略,选用相应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转型策略的适配性。

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依靠本身的努力,同时,政府也要搭建良好的数字平台。政府搭建的数字平台,能为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创业者提供坚实的后盾。达州市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利用数字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整体效能,让中小微市场主体成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生力军。

4.2.2 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小微企业是中小微市场主体在实践层面的主要存在形式。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在农、林、牧、渔业,中小微企业指的是营业收入在20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在工业行业,中小微企业指的是从业人员在1 0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40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在餐饮行业,中小微企业指的是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虽然在不同的行业当中,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不同,但中小微企业均在经济金字塔的底座,其数量是最多的,侧面反映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数量不容小觑。中小微市场主体不仅在数量上较多,涉及的行业范围也较广,所以针对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培育不能实施粗糙放养型的“大水漫灌”,应该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对于更具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在针对某一具体企业进行帮扶时,要支持该企业进一步聚焦前沿细分领域,凸显优势特色,为其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政策等共性服务支持。尤其要专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注重培育市场化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服务平台,为打造具有市场话语权、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精品、优质、冠军”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4.2.3 优化资源配置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微市场主体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重新审视企业资源供给现状,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根据企业发展的目的和规划,对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再通过对资金和劳动力供给、制度进行改革,进而提高整体资源供给效率,解决补给不足的问题,最终达到供需平衡。只有做好资源配置的“加减乘除”,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才能适应新需求、新变化,实现整个企业供求关系的动态均衡。同时,不仅在供给端要求“量”的提升,在资源的结构方面也要进行“质”的跨越,要逐步调整和摆脱以简单资源投入寻求发展的粗放模式,转而寻求创新型和复合型人力资源的加入,在获取高质量人才的基础上促进企业资源效率提升。此外,在5G数字时代,要与数字资源进行紧密结合,强化数字资源的获取。在物质资源上,可以创新引入共享模式,通过众筹众包等方式提升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物质资源的浪费,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3 建立多层次资金融通渠道

4.3.1 探索定向资金融通方式

许多中小微市场主体存在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等问题,对此,要打通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通道,结合不同市场主体的自身特点,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碳排放权抵押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分类,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例如,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中小微市场主体,可以积极推进“天府科创贷”在达州各个银行落实落地,进而为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行动”,加强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的战略合作,定向定点进行融资扶持,进而提升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的存活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3.2 提高融资效率

针对中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要扩宽融资渠道,也要提高融资效率。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探索构建涵盖信用担保监管、风险控制管理的企业融资体系,同时,试行企业信用贷款、联投联贷联保和跟投跟贷跟保机制,建立中小微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库,将一些运营情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微市场主体纳入白名单,为信用良好的中小微市场主体提供委托贷款、专利质押融资、股权投资、订单抵押等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积极引入风投机构,打通初创期中小微市场主体融资的堵点、难点,提高融资效率,进而畅通中小微市场主体的现金流,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创新统计监测报告发布[EB/OL].http://www.scsti.org.cn/scsti/kjtjxx/20221107/40042.html,2022-11-07.

【2】国统字〔2017〕213号.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Z].

【3】胡潇予.金融普惠,助力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J].中国货币市场,2023(4):49-52.

【4】张军,冯秋瑜.分类施策 减少干预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自由生长的土壤[J].中国中小企业,2023(3):13-15.

【5】陈敏,孙华荣,傅琪.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金融发展研究,2023(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