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孙琪云,赵嫱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1检验科,2肿瘤科,北京 100069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是指患者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发生癌变影响患者脑区功能,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癫痫、视线模糊等临床症状。目前,手术是临床根治脑胶质瘤的唯一方式,但脑胶质瘤的侵袭性较高,肿瘤细胞易发生扩散和转移,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手术治疗难以清除肿瘤细胞,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常在术前采用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但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肿瘤位置和病情恶化程度;病理诊断为有创检查,且检查结果受取材部位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有研究显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具有促炎作用,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时血清淀粉样A(serum amyloid A,SAA)在血浆中急性升高,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最早发现的临床常用炎性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通过加快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反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分析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胶质瘤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未经细胞免疫治疗或放化疗;③可行镜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肿瘤;③合并其他精神系统疾病难以配合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8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34例;年龄34~67岁,平均(42.57±7.43)岁;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病理分级:Ⅰ级62例,Ⅱ级79例,Ⅲ级75例,Ⅳ级64例。另选取100例同时期在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4~67岁,平均(42.80±7.61)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分别在术前1天和手术后2周取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立即在常温环境下以3000 r/min离心15 min,检测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患者血清TNF-α水平,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患者血清IL-6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患者血清SAA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术前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②比较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将Ⅰ~Ⅱ级作为低级别组(141例),Ⅲ~Ⅳ级作为高级别组(139例)。③比较不同炎性因子水平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术前Ⅰ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CRP水平最低,且血清IL-6、SAA、CRP水平随病理分级增加逐渐升高,Ⅰ级脑胶质瘤患者TNF-α水平最高,且血清TNF-α水平随病理分级增加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表1 术前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x± s)

2.2 手术前后脑胶质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术前,Ⅰ~Ⅱ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CRP水平均明显低于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Ⅰ~Ⅱ级及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

表2 手术前后脑胶质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2.3 不同血清炎性因子的诊断价值

单独检测IL-6、SAA、TNF-α、CRP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率度较低,分别为71.79%、80.71%、76.07%、80.36%,联合检测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度较高为95.36%,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

P

<0.05)。(表3)

表3 不同血清炎性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根据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将脑胶质瘤进行了分级,Ⅰ~Ⅱ级为低级别病变,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8年以上,Ⅲ~Ⅳ级为高级别病变,患者恶变风险较高,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1~4年。为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应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但由于该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瘤体与周围组织边界较为模糊,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病理分级。病理检查虽然结果较为准确,但多为活检或手术等有创方式,在临床应用受限,不利于在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治。因此,术前如何准确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病理分级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有研究显示,炎性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某些炎性因子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IL-6是一种炎性因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呈低表达,当机体出现肿瘤时,在肿瘤及周围组织中会释放出大量IL-6,使血清中IL-6水平升高。SAA是与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相关的急性期反应物,当发生炎性反应时血浆中SAA水平会急性升高,其水平高低可反映脑卒中严重程度。TNF-α可对肿瘤周围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作用,阻断肿瘤血管,促进肿瘤细胞凋亡。CRP是最早发现的临床常用的炎性标志物,在脑卒中患者中会在数小时内急剧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Ⅰ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CRP水平最低,且血清 IL-6、SAA、CRP水平随病理分级增加逐渐升高,Ⅰ级脑胶质瘤患者TNF-α水平最高,且血清TNF-α水平随病理分级增加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脑胶质瘤患者病理分级越高,IL-6、SAA、CRP水平越高,TNF-α水平越低。可能是因为IL-6、CRP会对脑胶质瘤增殖、转移起促进作用,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合成的IL-6、CRP含量越高。SAA作为一种载脂蛋白,在肿瘤形成和转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对于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就较强,在血清中检测到的TNF-α含量就较低。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术前,Ⅰ~Ⅱ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CRP水平均明显低于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Ⅰ~Ⅱ级及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脑胶质瘤患者炎性反应,且在低级别患者中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高级别患者肿瘤发生转移,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难以通过手术彻底清除,提示应早诊断、早治疗。单独检测IL-6、SAA、TNF-α、CRP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度较低,分别为71.79%、80.71%、76.07%、80.36%,联合检测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度较高为95.36%,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表明联合多项炎性因子指标检测有利于在术前诊断患者肿瘤恶性程度,且准确度较高。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L-6、SAA、TNF-α、CRP水平能够有效诊断患者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效反映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