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芝,宁文君,冯如意,吕海丽

西安大兴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16

幽门螺杆菌为寄生于胃黏膜的螺旋样杆菌,人是其唯一宿主及传染源[1]。已有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部疾病及其治疗后再次复发的重要诱因,在胃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70%左右,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95%~100%[2]。除了消化性溃疡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病因,时至今日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Ⅰ类致癌物[3]。同型半胱氨酸为人体中胱氨酸与蛋氨酸形成的代谢产物,正常生理状态下处于较低水平,在发生病理改变时则会迅速升高[4]。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中在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尤为突出[5]。目前,虽然已经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关系的报道,但选取的研究对象特定于某种疾病患者,所得结果说服力有限,故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围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观察组)及80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均经过C14尿素呼气试验证实;(2)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均于幽门螺杆菌经典疗法实施前采集;(3)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能够配合血液标本采集。排除标准:(1)有严重精神障碍或者伴有伤人毁物行为者;(2)确诊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者既往有该病病史者;(3)孕妇及儿童;(4)长期服用叶酸和/或维生素B6、B12者;(5)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衰竭者;(6)服用过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治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等)者。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28~76岁,平均(55.64±2.56)岁;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25例,缺铁性贫血17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11例,胃癌9例,糖尿病4例;病程1~13年,平均(5.74±1.46)年;有吸烟史45例,无吸烟史35例;有饮酒史37例,无饮酒史43例。观察组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6~74岁,平均(55.56±2.51)岁;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28例,缺铁性贫血15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12例,胃癌10例,糖尿病2例;病程1.5~13.0年,平均(5.80±1.51)年;有吸烟史48例,无吸烟史32例;有饮酒史40例,无饮酒史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弱阳性(DPM值为101~<150)20例,强阳性(DPM值≥150)60例。两组研究对象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外,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1.2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 mL并置于无菌试管中,采用北利GTR10-2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分离血清,离心速度3 500 r/min,取血清,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TBA-FX8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方法为循环酶法。参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疗专家共识》[6],检测结果分度标准如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15 μmol/L为轻度升高,15~30 μmol/L为中度升高,>30 μmol/L为重度升高。

2 结 果

2.1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患者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患者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中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为弱阳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轻度升高构成比高于强阳性患者,中度升高、重度升高构成比低于强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情况比较[n(%)]

表2 观察组中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情况比较[n(%)]

2.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1)。

3 讨 论

同型半胱氨酸为人体内所含有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对维持生命活动、器官功能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7]。然而,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会对全身及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增加许多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指出,同型半胱氨酸可增加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痴呆等)、脑卒中、不孕症等疾病发病风险[8]。国外研究进一步指出,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 μmol/L,则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1.73倍,且全身血管受其刺激而发生炎症反应,并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下引发冠心病、高血压[9]。

幽门螺杆菌为螺旋形、微厌氧细菌,主要定植于人体的胃黏膜,且感染幽门螺杆菌病程的延长容易诱发非萎缩性胃炎,并进一步进展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未得到足够重视及积极的治疗,在饮食、环境、不良生活事件等因素作用下可引起肠上皮化生或胃黏膜异型增生,增加癌变风险[10]。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能够源源不断地分泌尿素酶,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氨,诱发胃部疾病或导致临床治愈的患者再次复发[11]。除了常见的胃部疾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缺铁性贫血、牙周疾病、皮肤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冠心病、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2]。

目前,临床围绕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展开的研究较多,如:高琳等[13]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有关;赵黎等[14]证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谢玉芳[15]的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将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然而,除了以上几种疾病患者,其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等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是否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尚不可知。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轻度、中度、重度升高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观察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为弱阳性与强阳性患者比较,弱阳性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轻度升高构成比较强阳性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度、重度升高构成比较强阳性患者更低,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程度关系密切。针对此种关系,本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总结原因如下:维生素B12和B6缺乏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后,可导致血浆B12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16-17]。幽门螺杆菌感染将会造成胃酸分泌异常,影响富含叶酸和B族维生素食物的正常消化,使B族维生素与蛋白结合体无法顺利解离,且与R蛋白难以有效结合,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内因子分泌障碍、胃黏膜维生素C分泌减少及胃液中的pH值增加,都会减少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而叶酸水平的降低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18]。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患者自身产生抗体,如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未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却未发现抗壁细胞和抗内因子抗体[19]。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则会减少人体吸收维生素B12和叶酸,进而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另外,叶酸在细胞内能够转化成甲基四氢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降解过程中重新合成的蛋氨酸甲基供体,一旦缺乏叶酸,则会造成同型半胱氨酸无法降解,而出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20]。因此,无论患者是何种原因发病,当明确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均应高度警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以遏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