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息县农业机械推广培训站,河南 信阳 464300)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配置专业化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当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农业机械化中,提升土地利用率、防御自然灾害、大力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稳定,强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产品维护成本,缩短农民劳作和人工成本差距,对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高质量支撑。随着不同行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使农村劳动逐步向着更高产业发展,体现出地区化、集成化、结构化农业,严重缺少劳动力,这就需要机械化的极力落实,尽可能替换劳动力,满足现代化农业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农业规模。

1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阐述

1.1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现代化构建经济体系的必然发展途径,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加快推动市场经济发生质的变化,实际围绕效率改革、质量改革、动力改革,大幅度提升整体产业与行业发展,提高经营生产效率,争取创造更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1]。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了自己见解,在理论供述中提到,从微观角度研究,高质量发展对生产要素、生产动力、生产效率方面加大投入重视力度,倡导以上要素实现最大化提升,并非注重规模扩大;从中观角度研究,国民经济结构主要以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进行更新升级,将丰富珍贵资源运用在所需地方,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从宏观角度研究,强烈要求经济整体均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充足准备。根据当前现有的高质量发展内涵的阐述,以农业机械化发展特色为背景,依据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呈现规与结构、质量与效益、效率与效果、可持续与创新等方面[2]。

1.2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要点

1.2.1  规模适度,结构协调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用工成本的持续增长,加快推动农业实现机械化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要与其他相关服务的农业面积相贴合,避免因机械成本高降低生产效率,很难保证农户收入理想化。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的组建是为了实时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和进度,为呈现成熟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建立与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相符的农业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结构协调即农业机械化发展符合当前所处地区的生产要求,适应农作物种植模式、种植种类,加大研发与推进农、林、牧、渔等产业,进一步优化配置农业机械装备,全面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向着高效化、现代化进步。合理选择搭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具体按照实际需求促进耕、种、收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3]。

1.2.2  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农业机械化作业环境复杂多样,经常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对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提出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专业素养不高、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无法保证生产质量合格。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是保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中包含深耕、种植精度、收获完整度等,在生产中不断强化生产效率和水平,确保生产质量稳定。此外,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增长农业机械化生产速度的关键,而农业机械服务包含服务及时性和科学性,以提升农业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真正保障服务质量。农业机械化效率不仅要求农业生产者借助农业机械创造更多效益,还会包含农业劳动力释放和工作强度,有效减少间接效益,使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获取更多效益[4]。

1.2.3  更可持续,更具创新

农业机械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可发展理念与新的发展理念相结合,不断加大绿色智慧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力度,优化绿色发展模式,侧重推广秸秆还田、废弃物处理和农业新技术,按照不同类型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创新与完善,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装备的应用水平,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引入相关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对象、农业机械化生产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优势,进而在服务模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质量与水平,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5]。

2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发展质量和效益较低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繁茂复杂,不同地区彰显独特的区域特色,适合各种类型农作物种植生产,农作物管理模式比较多样,以至于农业机械化需求也会相似。现阶段,市场中大多数农业机械装备无法真正贴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条件,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和高原等地区,在种植中出现大规模机械装备落后现象,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益达到理想化。此外,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组织形式往往以合作社为载体,一些合作社的设置是为了得到更多有关农业机械化配置能补贴和其他方面的补贴,未能充分彰显合作价值,反而出现大规模农业机械装备配置不到位、服务工作缺失、创新服务意识匮乏等问题,致使合作社生产成本增加,大幅度降低整体的生产效益[6]。

2.2  发展规模和结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装备多数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从政府补贴目录中进行合理购买,以往补贴力度取决于农业机械化合作社真正购买的农业机械装备类型和数量,很难保证农业机械装备满足实际生产种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违背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不利于健康发展。通过这一举动,不仅无法发挥政府补贴资金的应用价值,还会损害农业机械的整体效益。不仅如此,和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始终处于表面状态,发现市场空间、竞争实力格外缺失,再加上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和服务成效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人员综合素养、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隐藏许多根本问题[7]。

2.3  发展持续与创新进一步加强

城镇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农村许多劳动力极力投入到城市中,通过劳动获取更多的收入,以至于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匮乏,留下许多老弱病残的农户,一方面文化素养不高,农业生产方式过于老套,缺少专业的机械装备操作技能和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一些农业机械装备操作需要体力和技术,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匮乏,在具体操作中面临重重挑战。此外,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的使用额外增加资金,尤其是在经济效益不理想状况下,导致绿色农业发展所需的机械装备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对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极大不利。

3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促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无须通过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增加获取机会,也无须侧重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而是加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由数量增加转化成依靠先进技术和提高从事者的综合素养,在保证数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粮食储备量。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强化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效率也是关键,对现代化农业农村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3.1  提高农业生产力,挖掘农业机械化生产潜能

粮食作为国民经济稳定的支撑,直接关乎我国民生健康。农业产业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场地,通过大规模生产获取更多粮食,所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始终是农业机械化推进的核心目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促进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这一目标进行,不得脱离实际需求,而是在粮食储备充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创新发展模式,调整发展目标。全国农业机械的库存储量取决于农业产业的总收益,统一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其规模大,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如何控制粮食存量已经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合理运用农业机械,侧重提高利用率和生产率,大幅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当地政府部门在组织跨区作业、提高信息服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有了很大成就,同时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侧重创新驱动力,构建“转方式、调结构”的长效动力机制

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存在短暂性,而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时刻检验不利于高质量和效率提升存在的不足、阻碍,采用不同途径组织促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直接突破无形制约,制定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对市场需求、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需求,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激励和支撑开展分类的学科研究和新机制研发,从根源弥补存在的问题,突破瓶颈,大幅度提升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动组织创新,在保证家庭承包责任制落实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农业机械手、农业机械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等不同形式的规模经营,获取更多农业机械效益;促进制度创新,加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整理归纳到制度化发展,构建完善的相关制度体系,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日益实现创新,真正体现出专业性和规范性。

3.3  建设质量监督,提升农业机械化长远发展水平

农业和其他行业相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很多资源,长期受到多重环境的影响,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逐渐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机械化成为油料、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的主体,其中引起油耗、排放等问题,简单来说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根源污染的环境治理产生直接联系,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服务质量、维修质量等方面加强贯彻监管,否则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和成效产生威胁。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着重实施农机标准化作业,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多年试点,结合实践经验,形成健全的规范标准,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同时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促进市场监管落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监督体系。

3.4  满足市场需求,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

如何保证调整实现优化是现代农业机械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亟待问题之一。我国区域特色明显,差距较大,资源条件、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农民技术水平和习惯等产生很大不同,无法做到实际改善,而一个指标的实施可以严格管控全国农作物生产总量,避免在生产中脱离实际。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的高低直接决定地区差距大小,最为关键以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调整为基础保障,对提升农业生产率、机械利用率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控制能源过度损耗,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为增加农机手和农户收入创造条件。这样一来结构整体调整与优化,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中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选择合适方法优化调整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4  总结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发展理念作为精神支撑,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相似之处,同样向着高效化、集成化方向转型,进而获取更多社会效益。所以,不断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贯彻新发展理念,侧重乡村地区的环境改善,增强创新意识,打造市场化与绿色化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